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A股市场IPO募集额度与再融资规模同比双双下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募资总额仍然超万亿的情况下,相对规模却出现了趋势性的拐点,真是惊呆了世人!应该说,这种状况尤其值得广大投资人的深思,因为这可以说是超出了大家通常的预期与认知。毕竟,去年的IPO节奏并无明显的放缓步伐,相反,因注册制的强力推出,无论是发行速度还是排队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向。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不难明白,这或许就是两个方向上极端不平衡的结果,眼前,不排除投资端对融资端的反身性影响正在悄然袭来!
无独有偶,《新京报》的专栏作家兼著名财经学者皮海洲先生也得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与大盘行情是正相关的,市场的赚钱效应是水,而融资能力是船,水涨才能船高,若长期侧重于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功能性的紊乱!确保一二级市场的动态平衡是科学更是艺术,它能反映出针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刻洞见,同时也能折射出生态环境的优劣状况。
皮先生进一步表示,即便是为了确保融资端的运作更加顺畅一些,也应该主动重视市场的投资性功能,必须从源头上加以强势引导,先让市场行情逐步好转起来,进而托底融资性活动的高效率展开。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加速恶化的盘面表现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每天动辄来个5000多家集体下跌,依然傲骄且无半点呵护之情,试问这行情又有几人可以扛得住?
背离基本价值规律无底线下行的大A,已经很难用常识性的东西来解释了,若未触及实质性的灵魂改变,即便有一千条利好也是枉然,眼下,连一再被定位的融资性功能也受到了影响。你以为,还有其他合理的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