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生四十年,那些事,那些情

作者:大家有约

文/张红专

从出生到现在,不觉中已在人世间度过了58个春夏秋冬。从18岁到58岁,在社会上奋斗、拼搏40年,无数的痛苦与无奈,无数的追求与欢乐,伴着我从青年到壮年再逐渐到老年。这个过程如白驹过隙,所有的一切已成为昨天,可昨天又历历在目。总觉着自己还没有长大,还有很多抱负和理想未能实现,可看看年迈的高堂,看看膝下长大的儿女,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

人生四十年,那些事,那些情

那时也曾风华正茂

从离开校门步入社会,先是在生产队劳动,挣整劳动力一半的工分。整劳动力一天挣10分,我也就挣6分或7分,哪怕你和整劳力干一样多的活或出的力还多,只因你年龄小、经验少,生产队长就是这样规定的。后来又到临沂县公路局干过一段时间的小工,先去费县薛庄公社驻地收购劈柴,然后到涑河公社的中桥村收购石子。木柴是社员从山上挑下来,石子是社员用小铁锤一锤一锤的砸出来。木柴过秤,石子堆好量方,这些原料拉到临沂,修解放路西段也就是现在的九州商厦门前到临西八路这段的柏油路。木柴用来烧化柏油块,而石子是用来铺路基。再后来又去了临沂地区水泥厂当小工,每月挣37.5元的工钱,12元交生产队买整劳力的工分,剩下的才是生活费和节余。临沂地区水泥厂现名沂州水泥集团,与我们家是有渊源的,它58年建厂时,我们村里许多青年人到这里当了工人,其中,我大伯、父亲、三叔全在这里当工人,后来我母亲也来厂当了家属工,三叔搞成的对象也在这个厂。62年下放工人,我母亲带着很小的我,抱着刚出生不久的二弟,回到了自己的小山村。父亲则入党提干,后来又转成脱产干部进了政府部门。我到水泥厂后,先在厂里烧过石灰,后来烧大窑。那时候穿一身兰粗布工作服,一双翻毛的大头牛皮鞋,带着白色的大口罩,很有工人阶级的自豪感。记得我们的车间主任姓刘,很能干,也很严厉,容不得你有半点儿的马虎和偷懒。上料,出料都是拧着劲的干,天天汗流浃背。虽然当小工很难转正,虽然和正式工人不能平等,但一想到村里的农民,挣一天的工分还不值5分钱,自己就很知足了。也就是在这里干临时的一年间,有了第一次短暂的恋爱过程。可惜,因女方全家吃国库粮,工农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爱的火花只一闪就让残酷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年末,我立志去当兵,回到老家报名,体检合格,怎奈那个年代想当兵的人太多太多。我们村验上了9人,只要 4人,加上父亲与大队干部的关系不和睦,当兵的愿望再次破灭。因为这之前我已两次验过兵,却都因是在校生年龄小而被拦下。这次没当成,也只有是哭的份了,人生真的很无奈。

没当上兵,也没再回水泥厂,恰逢管理区的通讯员被保送上大学,我有幸到管理区当上了通讯员。任务就是看电话总机,接电话转电话,下通知,帮着邮电局的同志修电话线等。那时村里家家户户有小喇叭要接通要维护,通讯员的任务还是很忙的。恰好这一年又是中国发生大事件的一年,老百姓称为是天塌地陷。3月8日吉林市落下陨石,7月27日唐山大地震,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去世,7月6日朱总司令去世,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加上全民防震,我天天忙的团团转,跟着领导参加动员会、追悼会,组织社员防震等等。也就在这一年冬季征兵时,村干部同意我去当兵了,然而,天不遂人愿,我体检又没合格,被淘汰下来,彻底破灭了一心想当兵的美梦。年底临沂县人民银行破天荒的照顾老同志子女,招一批亦农亦工,因为父亲已调到了那里工作,我便有幸离开了农村,来到县支行当了一名亦工亦农。入行后,先是干储蓄工作。78年春季大旱,也曾到学大寨工作组当成员,去梅家埠公社韩家埠村支持抗旱,再后来调到马厂湖公社营业工作所从出纳到会计 ,一干就是12年,并在那里结婚生子。那时亦工亦农是单位发工资,户口不转,卖周转粮,每月扣一定的工资汇到生产队,生产队分粮食,我们在凭粮食部门发的粮油关系把生产队分的粮食卖给当地粮管所。名曰卖周转粮。这样我们可凭着卖粮证明到粮管所支领粮票,再到单位食堂拿粮票换饭票。在乡下人眼里,我们登天了,在城里人眼里,我们依旧是低人一等的农业户口,临时工。因此,在入党提干等方面我们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加上食品、粮食、供销等行业的逐年不景气,辞退亦农亦工、亦农亦工永远转不了正的现实存在,使我们天天过着胆颤心惊的日子,做人的资格大大降低,在受歧、受打击、受折磨的日子里煎熬着自己的生命。

人生四十年,那些事,那些情

那时也曾踌躇满志

因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鸿沟无法逾越,就连找对象也成了大难题,男的不转正想找成个吃国库粮的当对象在当年那是凤毛麟角。为此,我曾经写过一篇《那时不敢恋爱》的稿子发表在临沂广播电视报上,引起了好多同病相怜人的共鸣。当然有些人通过高考等方式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可像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上高中的本来就不多,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又是农村的中学,学工、学农,停课闹革命荒废的学业太多了。77年恢复高考,我们班54名毕业生只有班长考上了山东中医学院,他也是因毕业后当了代课老师,有了更多复习的机会才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第二年第三年也有考上大中专的,但大部分同学是没有机会离开乡村的。

1992年,在我们参加工作十六年之后,小临沂市农业银行班子大调整,新班子决定启用一批优秀的亦工亦农人员来当主任,我才有幸得到了提拔。先是分管内勤的主任,再到主持工作的主任,这时才觉得自己有了些成就感。94年农业银行与信用社分门办公,我从基层调入联社,任过秘书、办公室主任、代理工会主席、业务部主任等职,最后一站是银雀山信用社主任。2006年因身体原因请假休息,2009年内退。这期间从事金融工作的阶段又经历了亦工亦农全员转合同制,从人民银行分到农业银行,从农业银行分到信用社的几次大变化,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没有大喜大悲的过程,平平淡淡的用尽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人生四十年,那些事,那些情

如今依然踔厉奋发

内退后,能力所能及地干些自己熟悉的工作,发挥着自身的才能与作用,图一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回想起步入社会的40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还是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最最艰难、最最提心吊胆的日子渐渐远行,幸福生活的指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自我满足,勇敢地面对现实,这就是四十年奋斗的历程,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