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宋失误 丧权辱国

作者:山与海真人

北宋末年,国内矛盾激化,国外关系也有所改变。原本北方只有辽国一个威胁,却在辽国的东方叛离出女真人的金国。并且辽金战争十分激烈,致使原属辽国的铁骊、兀惹、高丽等属国都归入了金国,辽国越来越孤立。到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时,金兵侵辽的攻势已经势如破竹,辽国正在苟延残喘。

北宋王朝以为复兴的时机已到,应该随潮流而动。主要大臣都想一举灭掉辽国,去除北方威胁。御史中丞王黼、太师蔡京及童贯等人,极力主张趁火打劫;乘辽国危难之机,出兵夺取燕、云二州,收复失地。

王黼说:“中国与辽虽为兄弟之邦,然而百余年间,他们扩大边域,对我们傲慢的事太多了。他们执行弱肉强食政策,以武力至上。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收回燕、云,女真金国今后强盛时,这些地方就不可能是我们的了。”

云、燕那地方,是180年前,石敬瑭为让辽国支持他当皇帝,送给辽国的。后来,宋朝成立时,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没能收回。曾在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圣宗签订的“澶渊之盟”。条约中规定出两国关系的内容,互相遵守,保持友好。

此时的北宋,每年仍然要向辽国进贡10万两白银和20万疋绢,换来辽国不侵犯宋朝边界。所以从表面上看,二者是友好国家。实际是宋朝用钱,买来暂时的平和。这样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一百一十八年。

现在,北宋看到金国后劲很大。便由蔡京和童贯主持,暗中与金国串通,在黄海之中的船上,签订了宋金两面夹击辽国的“夹攻之约”。宋朝是想火中取栗,先帮助金国灭掉辽国,同时再乘机收回燕、云两州。

曾有赵隆等官员上书说,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会好的,请求朝庭不要这样做。他们强调了宋辽友好已经百年,金人凶悍,其野心非宋人所能驾驭。与虎谋皮,后果难料,不可走这步险棋。

大臣郑居中主张不宜幸灾而动。他说:“这样做,是在让百万生灵肝脑涂地。”

大臣安尧臣为了这事,专门论述了宋军北上进攻燕、云形势优劣的结果。他说:“臣恐异时唇亡齿寒,给那些强敌以口实,使他们有机会窥视中国,但愿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生灵。”

显然,很多人都看到了女真人的野心,决不单是背叛辽国,而是意图天下。

这时的辽国,也曾派使臣来宋朝求援,但都被宋朝断然拒绝。

而宋朝国内,则是一些权臣上位。高俅这个奸贼,当上了开府仪同三司。童贯正式率军北征,至高阳关。并向辽国发出了“谁能献燕京城,封给节度使官职”的招告。都统制种师道曾劝童贯不要这样做,童贯不听。

辽国派使臣来说:“女真能叛辽国,也必定是宋朝的恶敌。现在你们为一时之利,放弃百年和好,结新起邻居,是积聚以后的祸患。能说是最好的计谋良策吗?不可以这样做。救灾恤邻,古今通义,请你们大国考虑。”

童贯按朝庭指令,以强兵横压辽境,却只赢得怆惶南顾,兵败如山。虽然宋兵败了,却也沉重地打击了辽国的实力。对金国来说,也算是有利地配合了金国战事,执行了“夹攻之约”。

辽国的末日已现,尽管有西夏李良辅带领三万精兵来救辽国,依然被金兵打得落花流水。辽国更是如服了砒霜一般,只剩吐最后一口气的机会了。

辽国虽然灭亡有日,但打起北宋兵还是很有力的。童贯连续三次带兵攻打燕京,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还是金兵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燕京,摘了最后的果实。

宋朝想向金国要回燕京和其他更多的地方,金国却说宋国没有执行“夹攻之约”。说宋朝没有打下辽国的地方,只答应把燕京租给宋朝。还要让宋朝执行“夹攻之约”中的规定,每年向金国贡献10至20万两白银。

《宋史》(元脱脱著)载:“初,朝议与金约,但求石晋赂契丹故地,而不思平、营、滦三州非晋赂,乃刘仁恭所献以求援者。王黼欲并得之,金主不肯。”

北宋的一枕美梦,在女真人的强力下被打破。幼稚的北宋人企图以谈判获得国家利益,只是一湘情愿而已。北宋朝庭派赵良嗣到金国交涉燕、云等事,被金国皇帝拒绝。

完颜阿骨打说:“我听说中国大将刘延庆勇猛,他领15万大军出征,一个早晨就不战自败,中国何足道!我军自己打入燕京,与你何干?今为我有,中国怎么能得到呢?”

后来,几经折腾,金人答应退出燕京。却将燕京的金帛、子女、职官、民户等席卷而东。童贯进入燕山府的时候,不过一座空城而已。

金兵撤走时,完颜阿骨打对部下说:“海上之约(夹攻之约),不可忘也,异日汝等自图之。”

金兵撤出燕京,是出于战略的需要。当时,辽国还未彻底灭亡。在事实和危机的悬卵之下,宋主还未清醒。尚不思危机,还想落井下石。宋朝为金国诱捕了辽国末代皇帝,想以真诚帮助金人,求得金人宽容。

宋朝得一燕州空城,劳民伤财,既要调整百姓,充实空地,又要调集粮食安抚民心……。又加之灾荒欠收,国内饥兵为盗,贼祸四起。聚众多者30万人,少者二三万,不可胜数。弄得若大天朝,焦头烂额。

待金兵完全扫除了辽国的残余势力,捉住辽皇以后,便立即筹谋重新夺取燕、云之地。并以此为跳板,大举攻宋。“夹攻之约”已经成为废纸,北宋天朝将直接面对金戈铁马。

在大金面前,北宋再没有什么遮掩了。无唇之齿,只能直接面对寒风。金兵乘胜向南,陆续攻陷澶州、蓟州……。

辽时,宋辽尚有“澶渊之盟”,友好百年。现在澶渊成了金国的地方,金国人是不会再与宋朝签什么约的。宋朝太尉郭药师兵败降金,为金先导,矛头直指汴梁。在金国棋盘上,下一步便是灭掉北宋了。

在恶劣的形势面前,宋徽宗知难而退,当了太上皇。

金兵一路打向北宋首都,所向披靡。把汴京城团团包围,并派使臣索要一千万锭黄金,二千万锭白银,一千万匹丝帛。于是新上任的宋钦宗皇帝不惜百姓资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至是民以金银未足”,“又分遣搜戚里、宗室、内侍、僧道、伎术、娼优之家”。北宋政权到了此时,也顾不得面子,连娼妓的钱和金银也搜刮出来为自己延续势力。

金兵却已然不依,刀剑相向……。

宋钦宗当着众人面,“掩面大哭曰:‘宰相误我父子’”。

靖康年只过了一年多时间,徽、钦二帝便被金兵虏往东北,去“坐井观天”。

历史不能假设,但形势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明知女真人虎狼之心的情况下,如果宋朝能守百年和好,不与金人搞什么“夹攻”,伸手帮契丹人一下。则北宋还是北宋,辽国却不同过去。辽国要倾尽全力对付金国,更无能力南侵北宋。到辽国受制于金国时,再乘机向辽国要回失地,辽国岂有不肯之理?岂非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在辽国危难之时,向辽国要回云、燕二州,或者解除檀渊之盟的贡献责任,都是很容易的。同时,辽国也会自然成为宋朝北疆的一道抵御外敌的铜墙铁壁,那时既有辽国为墙阻强金,又可壮大自己国力。北宋岂不可以留出时间发展自己?强大之后适机发动,更图发展,岂不更稳妥?

再说,王黼、蔡京、童贯等人岂不知金国野心?只是,他们看到的是金国得势后,宋朝再也得不到燕、云之地。他们看不到自己灭国的危险,更不知道利用邻国做为自己保护墙的知识。也必须说,他们在一心为国谋土地,不能否认他们为国家肝脑涂地的忠心。可是结果怎样?——换来的是丧权辱国,是把自己主子送入冰天冻地的“井窟”中……。

所以,国人把王黼、蔡京、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六人称为“六国贼”

(以上引句和基本内容,均来自《宋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