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螺栓都拧不好,波音还想“复飞”?

作者:锦观新闻

2024新年伊始,一个突然脱落的舱门,击碎了波音“开门红”的期待。

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机起飞后,左侧机翼附近机舱部位一个封闭舱门脱落。飞机随即紧急折返,所幸的是,180名乘员最后无人伤亡。(新闻链接:突发!美国一航班紧急降落,一扇窗户和一部分机身失踪)

连螺栓都拧不好,波音还想“复飞”?

紧急降落的客机

虽然有惊无险,但在“一失万无”的民航行业,任何安全上的瑕疵都难以被容忍,更何况一个在机身突然出现的“大洞”。

事故发生后,美国、欧洲等全球多地立刻停飞737 MAX 9型客机。(新闻链接:刚刚,这一航空巨头宣布!暂时停飞65架波音飞机)

连螺栓都拧不好,波音还想“复飞”?

波音公司737 MAX客机 资料图 图自《纽约时报》

刚现曙光,又入阴霾,航空巨头波音“重返云霄”的道路困难重重。

01

波音737Max,到底还安不安全?

“我无法想象这些乘客经历了什么。”

对于这次事故,美国航空安全专家安东尼·布里克豪斯感叹,当时绝对是可怕的情况。

据网上流传的乘客所拍照片显示,机身一扇舷窗及其周围的壁板直接“消失”,留下一个大洞,“像冰箱一样宽”。

事发时的情形则更令人后怕。

据报道,飞机起飞仅6分钟,左侧中后部的应急舱门突然脱落,导致客舱瞬间失压。一名乘客回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就坐在脱落的应急舱门那一排,男孩差点被吸出舱外,幸亏他妈妈紧紧抱住他,不过男孩的衬衫被卷出了飞机。

“无论机舱内何时发生这样的快速失压,都是一个重大的安全事故,”布里克豪斯认为。如今来看,这可能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民航工作者、民航业评论员张仲麟撰文指出,在本次事故之前,这架飞机已经在前一天飞行中两次发现亮灯警告,显示存在客舱增压问题,有轻微失压现象的存在。在当时检修中并没有发现有问题,但阿拉斯加航空出于安全考虑,还是限制了这架飞机的航线范围,使其执行的航线避开海上航线,回头来看会发现这一决定非常正确。

据报道,飞机脱落的部位是后应急逃生舱门,一般在执行远程飞行任务时使用。但大多数美国航空公司不使用这个应急舱门位置,而是布置了座椅作为普通窗口位使用,涉事飞机这扇舱门也是永久封闭的状态。《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推测,有可能是这架客机在制造或应急舱门安装封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月8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发布声明称,在对此前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停飞的波音737 MAX 9型客机上检查出松动的螺栓。同一天, 阿拉斯加航空也发布声明称,技术人员的初步报告显示,其波音737 MAX 9机队中有部分飞机存在硬件松动的情况。

连螺栓都拧不好,波音还想“复飞”?

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737 MAX 9飞机停在维修机库里 图自美国广播公司(ABC)配图

张仲麟介绍,由于这个部位平时是藏在飞机客舱内饰板之中的,一般检查中并不会检查这里,除非如这次一样非常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查。这也使得这个隐患极具隐蔽性很难被发现,也导致发生时更为突然。

隐患越隐蔽,越让人担忧,“到底还藏着多少问题?”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发生事故的波音737 MAX 9飞机机龄不到3个月。

事故发生后,各界对波音737 MAX安全性问题的质疑汹涌而来。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下令停飞波音737 MAX 9飞机并进行检查后,欧盟、英国、土耳其、马来西亚等民航管理机构先后作出类似的要求。这意味着,全球上百架737 MAX 9飞机将暂时停飞。

737 MAX是波音目前绝对的主力产品,对波音而言相当重要。上市前,波音公司曾满怀信心地宣称,“重新定义了未来航空旅行的高效能与舒适环境”。

但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五个月内,波音737 MAX 8发生两次空难,夺去346条生命,重挫了公众对波音公司的信心,737MAX也遭全球大范围禁飞。这个号称“可靠性无与伦比”的主力机型,一时成为“致命客机”,让人们避之不及。

五年后,虽然该型飞机在世界各地陆续解禁复飞,但依旧负面缠身,在恢复公众信心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如今,脱落的舱门又在人们脑中划过一个问号:波音737 MAX,到底还能不能坐?

02

都是傲慢惹的祸?

波音,曾长时间稳坐全球飞机制造商“头把交椅”。作为一家“百年老店”,波音前CEO斯通塞弗曾经说:“波音只能当第一,第二就意味着淘汰。”

1970年全球民用飞机的市场份额,美国占据了80%,英国和法国分别是8%和5%。为了保护本国的飞机产业,法国联合了几个欧洲国家,组建了抗衡美国波音的空中客车。但直到二十多年后,空客才开始成为波音的重要竞争对手。

上个世纪末的一次航展,空客员工前去与波音员工交换纪念品,当被问及他们来自哪家企业,空客员工回答说“是你们的对手”,波音员工则不屑地回答:“我们没有对手。”

长时间的领先状态,让波音不由自主地产生傲慢之情。737 MAX的两次空难,则将这种傲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8年,“10·26”狮航空难发生后,当时许多疑点和质疑已指向MAX系列的设计,但波音对此却百般掩饰推诿。半年后, “3·10”埃航空难悲剧再次发生,波音同样一再拒绝外界“主动宣布停航”的施压,直到世界各国纷纷停飞波音737 MAX,才不得不妥协。

时任波音CEO的米伦伯格更是如此。埃航空难发生一周后,才姗姗来迟地在波音官网发声,一不揽责,二不道歉,三不谈赔偿。而直到埃航空难初步调查结果出来后,才终于认错担责。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更加相信,波音飞机两次空难只是导火索,“暴露出其无所不在的缺点”。

曾有媒体报道,埃航空难发生前,有媒体将一份安全隐患报告发送给波音和美国联邦航空局,却石沉大海;波音737MAX客机的设计中出现系统性纰漏,却在安全评估报告中“错误”提供数据从而影响评估结果;为了吸引更多航空公司买家,波音甚至隐瞒了安装新型飞行系统一事,减少飞行员培训,以节省巨大成本作为卖点。

纪录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则揭示了波音为争取最大经济利益、推高股价,大幅缩减经营成本,导致包括质检部门在内的人手大减,无法及时发现安全漏洞等问题。在镜头前,波音的老员工们痛心疾首,工程师约翰·巴内特说:“波音会让提出问题的人消失。我在报告中写了对质量的担忧,结果就被降薪了。”

甚至在空难发生后,波音还在不断缩减民航飞机上的研发费用。2021年波音民机研发费用只有11.4亿美元,不到空客的一半。与此同时,波音支付给高管的股权激励费用却从2019年的2.6亿美元暴涨至2021年的9.9亿美元。

曾有报道质问:“波音飞机到底还要再出多少新问题,人们才能正视公司内部问题的普遍性?”

最终,波音也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以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中国为例,截至2023年6月底,空客飞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54%,优势进一步扩大。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上,波音也连续第五年输给空客。

曾经的老大哥,变成追赶者。如果按照波音自身的标准,当前的他们已经处在“淘汰”的边缘。

03

重返云霄,还有多远?

波音也在寻求改变。一个直观的不同就是,他们承认错误的速度变快了。

当地时间1月9日,波音CEO卡尔霍恩针对日前新一轮停飞风波表示,该公司需要“承认错误”,并与监管机构合作以确保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但也有媒体指出,卡尔霍恩没有具体说明他指的是什么错误,其他发言的高管也提醒员工不要对此妄加猜测。当该媒体就此问询时,波音拒绝详细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当波音前CEO米伦伯格因对当时的停飞危机处理不当而被赶下台后,卡尔霍恩于2020年初“临危受命”。上任之初,他就表示要加强波音的安全文化,提高透明度,并重建与客户、监管机构、供应商和公众的信任。“凭借我们团队的力量,我对波音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包括737 MAX的未来。”

日渐落后的波音,如今开始重新追赶。

1月9日,波音公布了其2023年度交付订单,总交付量为528架,同比增加10%。而从新订单来看,2023年全年波音共获得1456架飞机(总)订单,其中737 MAX飞机订单987架次,是737 MAX恢复商业运营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当前,全球航空业稳步复苏,为适应快速增长的空运需求,全球许多航空公司都在加紧采购飞机,新飞机的订单量实现较快增长。波音预测,到2042年全球的新民用飞机需求将达到42595架,总价值8万亿美元。

飞机陆续解禁复飞,订单创下历史新高,市场前景乐观,波音正努力从空难的影响中走出。但2024年初的停飞风波,让波音初现曙光的前途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此前,由于对737 MAX机型安全问题的担忧,中国这一波音的关键市场对其关闭了大门。去年年底,波音才刚刚被曝获得中国航空监管机构的一项关键批准,距离恢复对华交付737 MAX系列飞机“又近了一步”。如今,有消息人士透露,中方正密切关注“高空舱门掉落事件”的最新进展。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过: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和弱小,而是傲慢。如何走出傲慢,重新夺回往日的荣耀?航空巨头波音已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资料:

[1]《舱门空中脱落引发多国下令停飞检查!波音再遭考验》环球时报

[2]《订单创下历史新高,737 MAX家族却又陷停飞阴霾,波音再次面临信任危机》时代财经

[3]《空中飞门的波音,连螺丝都拧不好?》观察者网

[4]《美一架波音737 MAX起飞后不久“破了个洞”,侧壁脱落、紧急迫降》观察者网

[5] 《波音737 MAX高空飞行时舱门掉落,消息人士:中方正密切关注此事最新进展》观察者网

[6]《波音CEO首度公开回应阿拉斯加航空事故:需要承认错误》观察者网

[7]《波音CEO道歉:姗姗来迟的致歉中有多少诚意》新京报评论

[8]《夺命波音737MAX 两起空难背后的真相》南方周末

[9]《空客拿下中国1300亿超级大单,波音为何输了?》华商韬略

[10]《埃航坠机调查坐实技术问题,傲慢的波音为何没有一句道歉》北京日报

策划 锦观实验室 文字 谢夏冬 编辑 郑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