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作者:浩然史观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究竟是怎样一块土地,竟然一口气集齐汉人土司,远征军和国军残部!

现如今,这里是“罪恶之城”的代名词,战乱频发,人性泯灭,金钱至上。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然而曾几何时,这里是汉人的天下。现如今,这里的住民几乎人人操练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这里就叫做缅北果敢。

为何汉人土司,中国远征军及国军残部都接连登上缅北果敢的历史舞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若要追根溯源,缅北果敢与中国的渊源开始于三百多年前。

这事儿还得从一位皇帝说起——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时至今日,许多果敢人民依然以皇室后裔自居。

只因朱由榔本人是根正苗红的明皇室血脉,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侄子,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的堂弟。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明朝覆灭后,部分忠臣老将以及不屈服于清政府的汉人平民拥立朱由榔成立南明王朝,意图反清复明。

然而好景不长,1656年,南明军不敌清军,朱由榔率兵败走云南;

到了1658年,清军攻势愈发凶猛,朱由榔不得不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避难,被缅甸王莽白收留。

但是,吴三桂对朱由榔紧追不舍,誓要斩草除根。1662年,吴三桂率兵10万抵达缅甸阿瓦城郊,要求莽白交出朱由榔及其妻妾子嗣。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边是风头正盛的清廷,一边是落败的旧王朝,莽白想都没想,就将整个朱家扭送至清军手中。

最终,朱由榔被押送回云南,就地绞杀,一代南明就此终结。

朱由榔身故后,追随他入缅甸的文武百官,及数千名随从则继续留在缅甸北部繁衍生息。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果敢地区的汉人就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代,随之而来的果敢土司制度也顺理成章地沿袭了中国古代封建帝制般的官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果敢南北的土司文化又各有不同。世人所说的“果敢土司”,其实是果敢北部的土司,而果敢南部的称呼是“莱莫土司”。

果敢南为缅甸掸人聚集区,汉掸文化交融。而果敢北部则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汉人传统,生活习惯也与华人别无二致。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果敢北的居民常以华人的身份为傲,对于非华人的势力略感排斥,因此果敢汉人始终无法与缅人在精神文化层面完全相融。

南明王朝覆灭后,被封的第一位土司名叫杨高学,此人原是朱由榔的老部下,后归降清政府,清廷干脆让他在缅北当个小官。

此后近三百年,缅北果敢一直都是杨家人的天下。父兄子侄世袭替换,权利始终握在杨家手中,直到英国人以侵略者的姿态插手中缅事务。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自1790年起,清缅之间正式确立朝贡关系,也就是说,清政府是缅甸的宗主国。

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的两度爆发,英国在亚洲的扩张持续加剧,与中缅双方都打过仗,也都分别签下不平等条约,甚至通过缅甸为媒介,将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到中国西南边疆。

此时的清政府终于意识到缅甸对中国西南边防的重要性,以宗主国的身份和英国谈判,但已无力回天,英国铁了心要吃下缅甸这块“肥肉”。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光绪十二年,《中英缅甸条款》签订,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清缅藩属体系自动瓦解。

光绪二十年,中英续签滇缅界务条款,协议中划定出滇西土司段的边界线,这是中缅首次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界。

英属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由于民族原因掌握到了较大限度自治权,传统的社会模式得以完整保存。

又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二战战火蔓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缅甸国土。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缅甸再次被卷入历史浪潮,这一次,中国远征军及蒋介石麾下残部将在缅甸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缅甸的历史又将如何发展呢?

这里是缅北果敢,遍布皇室后裔,汉人土司当政,还曾有过蒋介石的兵。

当年南明皇帝栖息于此,汉人土司世代相传,这里还曾是清朝的藩属国,直到英国人大摇大摆地接管了这里,江山易主,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没过几年太平日子,日本人又将其视为扩张亚洲版图上的战略目标。一场缅甸保卫战如火如荼拉开序幕。

而战争的爆发直接送来两位“贵客”——中国远征军及国军残部,缅北又将迎来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日军入侵缅甸时,杨文炳时任果敢土司。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汉族、旅缅华人、掸族以及许许多多的土司武装纷纷奋起反抗,为抗日民族独立做出贡献。

1942年之前,果敢土司署未设正规军,由一群“红包头”负责当地治安。

顾名思义,所谓的“红包头”就是一群头饰与英属印度警察巡抚大同小异的武装力量。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日军侵占缅甸后,果敢“红包头”成为抗日中坚力量,后被人们称为自卫队。

1942年3月,果敢土司杨文炳带领“红包头”,以及各地土司武装、民间武装宣布抗日。

杨文炳亲赴重庆接受蒋介石的召见,被授予果敢抗日自卫队少将总司令一职。

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后,果敢自卫队被编入二十集团军,人数发展至千余人,并配发武器弹药。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在与日军上百次作战后,自卫队勇士辈出,伤亡惨重,因此,自卫队被当地人民视为民族英雄。

由于抗日有功,杨文炳从此平步青云,英国国王亲授功勋章。

之后,自卫队顺理成章留在缅甸保卫国土安全,自卫队的称呼也随之流传延续。

所以说,缅甸至今有很多远征军后代,也不无道理。

1948年,缅甸宣布独立,杨文炳官至缅甸财政厅长。儿子杨振材在父辈余荫下,担任掸邦财政厅长,果敢县长也始终姓“杨”。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按理说,日本人被打跑了,缅甸宣布独立了,杨氏家族甚至有余力和缅甸各大势力分庭抗礼了。

不管缅甸内部如何风起云涌,都是关起门来的事。谁能想到,历史的潮水并未退去,一场解放战争让蒋介石的残部来到了这里。

1949年底,解放军正式向盘踞在云南的国民党军展开清剿。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国军不敌,26军及8军的两名团长——谭忠和李国辉率残部1400余人,于1950年2月先后流窜至缅甸境内。

此后,一些散兵游勇也参入其中,队伍发展壮大,名曰“复兴部队”。

而已撤退到台湾的国军将领李弥主动站出来,要求亲赴缅甸,收容部队,为“党国”效力。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在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李弥就急匆匆出发,从基隆偷渡至香港,辗转泰国最终抵达缅甸。

初时,蒋介石对这支残部并不重视,到1950年3月底,台湾方面只向其汇去5万泰铢。

李弥在缅甸的官职是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领导一帮散兵还是绰绰有余的,他自掏腰包,拿出10万美元的个人积蓄,充作军费。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对于这帮不速之客,刚独立不久的缅甸当局也是忧心忡忡,采取军事和外交的方式,试图将这支残部驱逐出境。

可缅甸政府军没能打过国军,缅甸只能寄希望于外交。

缅甸政府于1949年12月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于1950年6月与新中国正式建交,同时不承认台湾国民党,并与之断交。

因此,缅方只能通过美国向台当局传话,要求这支国民党残部就地缴械,即刻撤离,否则就要闹上联合国。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美国也并不看好这支武装,认为其没有军事价值,因而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台当局无可厚非,下令缴械撤军。

而李弥却以缴械无异于置身险境为由,拒绝执行命令。

事态胶着至1950年7月,缅甸政府将国军残部入侵、滞留缅甸问题提交联合国,美台压力倍增。

8月初,蒋介石致电李弥,下达死命令,要求在中旬前,全军务必撤离缅北,转战云南从事游击活动。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也意味着李弥率领的武装即将沦为可有可无的弃子,就在残部垂头丧气着手撤离之际,事态突发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支国军残部一夜之间从弃子荣升奇兵,不仅继续在缅北作威作福,甚至反攻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块多事之地,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叫做缅北果敢,现如今以灰色产业闻名于世的缅北,在过去的岁月中也不曾安宁。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里曾被英国殖民,被日军占领,好不容易主权独立,又迎来国军残部的侵扰。

缅甸政府上诉联合国,眼看就要把这帮不速之客扫地出门,结果逐客未遂,反而留下愈来愈多的华人在此定居。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当国军残部正准备卷铺盖走人之际,朝鲜战争引发蝴蝶效应,让这帮散兵游勇“变废为宝”。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随着战争日趋白热化,李弥再次主动请缨,提议率部反攻云南,牵制共军,减缓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压力。

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对这支部队倾注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甚至愿意提供武器装备和经济支持。

1951年5月,李弥率部从缅北分兵南北两路向云南进攻。两个月内,占领了云南边境共8个县城。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云南军区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展开清剿,经过50多天的战斗,歼敌600余人,又将李弥的部队打了回去。

李弥率部退至缅北果敢一带,在缅甸境内以及云南边境四处抢占地盘,以壮大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直至1953年初,这支残部已发展到1.85万人,占地东西宽280公里,南北长5公里的“国中国”,俨然形成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

即使如此,他们的处境依然不容乐观。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李弥之所以如此卖命,与其说是出于报效党国的信念,不如说是急于向美台当局证明自身价值,博得生存筹码。

然而在反攻大陆失利后,美国方面重新审视起这支部队的价值,从逐渐减少援助,到最后彻底停止援助,国军残部很快陷入生存危机。

为了生存,李弥不得不投靠缅甸境内的反动势力,互换粮食和枪械,与反政府武装势力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公开宣称推翻缅甸政府。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缅方忍无可忍,再次闹上了联合国,美台再次遭受铺天盖地的舆论指责。

此时,朝鲜战争已进入停战谈判阶段,国军残部对美国来说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经过这么一闹,缅甸极有可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东亚战略出发,国军残部非走不可。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53年2月23日,在美国的高压之下,李弥被蒋介石召回台湾。

这意味着李弥的政治生涯几乎宣告结束,残部是他最后的资本,如若撤军回台,他将失去兵权,无所事事。

因此,李弥不惜以辞职相要挟,恳请蒋介石收回撤军之意愿。

其实蒋介石也不愿让国军从缅甸撤回,他心心念念想着反攻大陆,国军残部就是随时制衡云南的棋子。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但是缅甸政府不答应啊!李弥以辞职相要挟,缅甸也以与美国断交相要挟,不惜公开宣布停止接受美国的援助。

美国上赶着援助缅甸,结果人家不要,这让美国啪啪打脸,颜面尽失。

1953年4月23日,联合国大会以59票全票赞成勒令台当局撤军,美国带头投赞成票,事已至此,尘埃落定。

据台湾方面统计,先后有6000余人撤回台湾省,其中官兵5000余人,家属800余人。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即使如此,在撤军过程中,台当局仍设法将部分国军留在缅北果敢,以备不时之需,还有部分主观意愿不愿返台的官兵,也顺势留下,充当“战备力量”。

这些人在缅北果敢成家立业,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缅北果敢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缅北果敢:汉人土司,远征军及国军残部,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纵观古今,缅北果敢似乎注定与安居乐业无缘,特殊的政治体系使其深陷斗争漩涡,无法独善其身。

新时代的缅北果敢还将面临什么,是否能重新洗牌,重获新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