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作者:哈哈啦啦

笔者有个大学同学,本科毕业后到新加坡读研究生,读书期间回国一次,几个同学找时间见了个面。她是几个人中唯一出国读研究生的人,同学们也颇有几分羡慕,但都知道她英语不好,问起了她刚到新加坡如何适应环境的。

她的回答很简单,新加坡到处都是华人,用汉语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课程作业需要用英语写,可以通过智能翻译软件解决。

笔者同学说的就是真实的新加坡,据数据统计,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5%,虽然汉语不是官方语言,但是基本上新加坡的华人都会说汉语,但水平停在会说会认不会写的阶段。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之后总理李光耀宣布了一件事:新加坡废除汉语,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被迫”独立

独立对于一般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幸事,但对于新加坡来说并不是这样。

李光耀在他回忆录中写过一段话,“一些国家原本就是独立的,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则是强加在它头上的。每当我们回顾签署协议,使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那个时刻,我们总会感到痛苦,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分家成了事实,我辜负了许许多多的人。”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从李光耀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即便是他当选了总理,他丝毫没有喜悦之情,甚至还感到痛苦,因为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是新加坡今后的发展问题。

新加坡刚刚独立的时候人口只有200万,75%都是华人,新加坡岛就占了国土面积的88.5%,周围的63个小岛面积都很小,岛上淡水都以来进口。

李光耀作为刚刚独立的新加坡总理,在其位谋其职,开始认真地思考新加坡的未来发展思路,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李光耀做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就是在新加坡废除汉语,他还亲自关闭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南洋大学,其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当时新加坡人有说汉语的,有说马来语的,还有说泰米尔语的,语言的背后就是民族文化。从中选择任何一种语言作为国语都有可能引起其他语种人的不满,为了避免刚刚独立的新加坡社会动乱,李光耀选择了英语。

选择英语

新加坡75%都是华人,李光耀为什么坚持废除汉语呢?在他写的《李光耀观天下》中也过一段文字,“我们也通过语言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很幸运的,过去统治新加坡的是英国,它留下的是英语。假如新加坡如越南那样是由法国统治,我们就必须忘掉法语,再去学习英语以便同世界接轨,那肯定是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转变。”

“同世界接轨”既是李光耀废除汉语的最根本目的。李光耀在综合分析了新加坡的优劣势之后,决定让新加坡和世界接轨发展贸易。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国土面积小,岛上资源有限,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却很有优势,因为它毗邻马六甲海峡的南口,这是个咽喉之地。

新加坡要和世界接轨,就要会说英语,除了方便交流之外,也能让新加坡人更快地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因为语言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背后隐藏潜在因素特别多,以英语为突破口,新加坡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李光耀首先着手发展的是制造业,1968年成立了裕廊工业区和多个轻工业基地,完善了制造业的基本设施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李光耀的这一政策很快就见到了实效,新加坡一度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的出口国。从新加坡独立到1983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一个原本面积不大的岛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些成就的取得,李光耀认为废除汉语功不可没,其实表面上看李光耀选择的是英语,实际上他选择是向说着英语的欧美国家靠拢,虽然有75%的华人,但当时的新中国成就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带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程度。

除了确定新加坡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之外,李光耀还在筹谋如何培养一批与之相适应的精英人才。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人才无非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吸引国外的精英,一种是培养本土的精英,纵观当时的世界格局,英美两国拥有的人才远超于其他国家,英国留学的经历也让李光耀见识到了发到国家人才的盛况,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培养人才,英语无疑都是拉进与英美国家的有效途径。

推行汉语

促使李光耀废除汉语的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汉语相对于英语来说太难学了,这也是李光耀自己的亲身经历。

李光耀虽然祖籍广东梅州,但他自幼就生活在新加坡,而且从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长大后又到英国留学,受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李光耀在思想上已经认同了西方的价值体系。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李光耀也有过学习汉语的经历,但是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方块字书写起来太难了,最后李光耀放弃了学习汉语,而且他也不想让新加坡的国民跟他一样承受学习汉字的“锥心之痛”,选择了书写较为简单的英语。

从新加坡的发展可以看出,李光耀当初这个决定是无比正确的,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李光耀也逐渐认识到了废除汉语带来的弊端。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李光耀敏锐地嗅到了中国广大市场的商机,试图和中国开展交流合作,但语言又成了障碍。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李光耀是一位尽心尽责的总统,他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又开始在新加坡推行双语教学,把汉语作为外语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已经深入民心,想要再推行汉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新加坡国民75%是华人,为何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劣势

小结:

2015年3月23日,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与世长辞,享年92岁,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新加坡的人民,新加坡在他的带领下也的确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之初,坚持废除汉语,即便新加坡国民75%都是华人。

纵观李光耀对新加坡语言的态度就是世界形势变化的晴雨表,他从最初的坚持废除汉语,到后来鼓励新加坡人民说汉语,也间接证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步提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