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吃面不吃鸡
编辑|t
2024年伊始,美国联邦法院公布的“萝莉岛”事件首批文件在互联网上掀起惊涛骇浪。近千页的文件中共涉及180多名西方名流,这其中不仅包括美国民主党前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现任总统拜登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4年一度的大选将近,拜登在此前的竞选造势中本就没有占到便宜,这次性丑闻事件爆出,又给了他当头一棒。
不过在大选结果揭晓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作为一个在美国政坛摸爬滚打超过50年的老油条,拜登经历过家破人亡,也经历过丑闻曝光,可这些都没能终结掉他的事业。想要扳倒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拜登的从政之路,顺便看一下美国政坛有多凶险。
30年议员生涯
老实说,拜登的出身算不上美国社会的最底层。不过自他父亲那一代起,这个家族就已经开始从中产阶级向底层滑落。
为了维系生活,拜登的父亲带着全家人从宾夕法尼亚州搬到了特拉华州,在这里从事销售工作,后来这里成了拜登求学和从政的起点。
拜登从小就对政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经常听长辈们谈论政事,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了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等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风云人物。
不过那时的拜登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突出,更要命的是他有严重的口吃,他的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破折号”,以此来嘲笑小拜登说话断断续续的特点。不出意外的话,拜登一辈子都无法登上演讲台,只能做一个时代的看客。
为了纠正口吃的习惯,拜登第一次展现出了他的坚韧,他时常站在镜子前艾默生的诗歌。
久而久之,他不再口吃,并且变得自信起来,虽然成绩依旧平平无奇,但已经凭借着出色的体育能力和领导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高中毕业后,拜登进入特拉华大学修读历史和政治。大三那年,拜登前往巴哈马度假,在那里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娜丽亚·亨特。本科毕业后,拜登追随亨特进入了她所在的雪城大学。
可想而知,“为爱奔赴”的拜登对雪城大学的课程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他入学的头一年就闹出了抄袭风波,一篇15页的法律评论文章被他整整抄去了5页。
可拜登本人对此却有话要说,他认为他不是抄袭,只是不知道引证规则,一不小心引用多了而已。最终拜登只得到了个重修的处罚结果,这场抄袭事件对他的学业毫无影响。
学习法律,擅长造假,事情败露后还能找到狡辩的理由,拜登小小年纪就掌握了做一个政客的精髓。
后来拜登也没有辜负他的一身“才华”,拿到法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在一个民主党人开办的公司中干了一阵子,后来又与人搭伙开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工作加起来他只做了一年时间,1970年他就在纽卡斯尔县县议会选举中赢得了一个议员席位。
27岁担任议员已经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了,可更夸张的还在后面。1972年,29岁的拜登在一无人脉二无资金,靠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击败连任25年的凯莱布·博格斯,拿下了联邦参议员的职位。
纵观美国两百年历史,联邦参议员的数量成千上万,但比拜登年轻的联邦参议员只出现过5次。
拜登的前30年顺风顺水,但谁也没想到命运很快就会给这位志得意满的准参议员带来第一次致命打击。
拜登当选仅仅一个月后,亨特兴冲冲地带着三个孩子出门采购圣诞节用品,可这次出门却使这对恩爱夫妻天人两隔,亨特驾车过程中发生车祸,她和女儿当场去世,两个儿子也受到重伤。
车祸发生后拜登意志消沉,不仅失去了继续从政的兴趣,还一度想要追随妻子而去。
但病床上的两个孩子最终使他醒悟,他不仅是过世妻子的丈夫,还是这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得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
1973年初,他在孩子的病房里宣誓就职,开启了他36年的议员生涯。
任职的前十年里,拜登致力于外交工作,在美苏裁军谈判中崭露头角。1979年他在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发挥出色,从此名声大振。
进入80年代后,拜登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司法领域,1984年《全面控制犯罪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994年的《暴力犯罪控制和执法法案》更是被直接称为“拜登犯罪法”,只不过这部法律毁誉参半,反对者认为它助长了警察暴力执法和歧视黑人的风气。
1997年后,拜登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返外交领域,在北约东扩、解除波黑武器禁运、制裁伊朗、制裁朝鲜、制定中导条约等一系列问题上持激进态度,也在发动海湾战争、增兵伊拉克等议题上投下反对票。
当时就连共和党总统小布什也对他极为敬重,911事件发生后,布什第一时间打电话问他:“我该怎么办?”
不过拜登的议员生涯也并非尽善尽美,他发表的演讲以空洞、冗长著称,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包括他后来的政治盟友奥巴马。
当年同为议员的奥巴马在台下听他演讲时痛苦到了极点,他给助手写了一张纸条:“开枪,打我,就现在!”
另一棵政坛常青树、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两党政府中都担任过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对拜登的评价也颇有深意。在他看来,拜登是一个正直的人,可他也“在几乎所有重大外交和国家安全事务上均判断失误”。
作为一个共和党人,盖茨对拜登的评价或许有些许夸张,但从拜登多年的议员生涯来看,他也的确就是这样一个政客:考虑现实,但又不尊重现实;行事乖张,却又不失大格。
拜登的总统梦
其实在出任参议员之初,拜登就对总统宝座起了野心。
1986年,他在南非种族隔离问题上对时任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大加抨击,使他在年轻人群体和犹太裔中收获了一大批忠实拥趸,他和支持者都认为参选总统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7年,拜登第一次参加党内提名资格竞选,他筹集到的竞选资金仅次于迈克尔·杜卡基斯。眼看离胜利就差临门一脚,拜登的黑料又被翻了出来。
最初《纽约时报》指责他的演讲抄袭了英国工党领袖同年的演讲稿,后来经过各路媒体的挖掘,拜登历年抄袭他人的记录越来越多,雪城大学的那起学术抄袭事件也被再度提及。
多年后《华盛顿邮报》指出,这些消息都是杜卡基斯有意扩散的,但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拜登也的的确确做下了这些抄袭行为。
面对媒体的指责,拜登气得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经过紧急救治好歹是捡回了一条命,不过他的第一次总统竞选也只能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收场了。
1988年的那次大选中,拜登和杜卡基斯都没能笑到最后,总统宝座由共和党人老布什夺得。此后二十年间,克林顿和小布什先后拿下了两届总统任期。
小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内,拜登再次萌生了竞选总统的想法。
按理说几十年的从政经历足够使他成为强有力的总统候选人,可惜时代已经变了,那时的美国政坛已经开始追求“政治正确”,黑人出身的奥巴马和女性候选人希拉里都比拜登这个白人老头子有优势。
即使在民主党内的提名选举中,拜登都占不到一丝便宜。
这场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总统选举中,奥巴马连战连捷、成功问鼎。
从后来的执政经历来看,奥巴马没能带领美国人闯出一番新天地,有人说他志大才疏,有人说他被缚住了手脚,总之他没能展现出一个超级大国领导人应有的才能。
但他有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优点:知人善任。
奥巴马上台后,前任政府的国防部长盖茨继续留任,竞争对手希拉里被任命为国务卿,拜登退选后也受邀出任副总统一职。
至于为何邀请拜登,奥巴马给出的理由之一是他的副总统“要有当总统的准备”,这一点正是拜登梦寐以求的。
与以往副总统坐冷板凳不同,拜登在他的副总统任上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其他政府高官。时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奥巴马关系冷淡,但通过拜登的周旋,美国政府促成了以色列与土耳其这两个盟友的关系正常化协议。2012年,拜登又凭借与参议员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的私人关系避免了财政悬崖。
拜登不仅弥补了奥巴马经验匮乏的缺陷,还在这个成分复杂的政府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彼时希拉里还处在竞选失败的失落情绪中,对奥巴马心存芥蒂,拜登每周二都会邀请希拉里共进晚餐,为两人居中传话。
久而久之,希拉里与奥巴马之间的嫌隙逐渐消解,如果不考虑后来议会的掣肘,奥巴马起码做到了政府内部的步调一致。
可令拜登始料未及的是,这次促成和解的行动却成了他日后的一大败笔。在拜登与希拉里来往的过程中,拜登的许多幕僚得以接近对方的团队。
奥巴马连任成功后,民主党内开始物色下一任总统候选人的人选,希拉里和拜登自然是其中的大热门,拜登甚至提前几年让他的智囊克莱因起草了一份2016年竞选计划。
然而直至此时拜登才猛然发觉奥巴马正在逐渐将他边缘化,而他的幕僚们也纷纷倒向希拉里。显然民主党内部更加偏爱希拉里,可对野心未死的拜登来说,这是一场众叛亲离的羞辱。
这一时期拜登的大儿子博·拜登罹患脑癌,两年后去世。儿子的辞世更加重了拜登的痛苦,他变得悲观、孤僻,只相信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不会再像几年前那样为别人消除嫌隙。
当年民主党“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主席麦西纳曾向媒体公开表示,一旦希拉里参选,自己会全力支持她。后来麦西纳希望拜会拜登、化解干戈,但拜登连见面的机会都没给他。
纵使拜登一再争取,那次总统提名他还是第一个被踢出局,希拉里也在对阵特朗普的决斗中落败。
事后民主党人多次感慨,如果把希拉里换成拜登,民主党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可他们似乎忘记了,当年希拉里的党内民调支持率高达73%,而拜登只有可怜的12%,这是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
暮气之中争斗不休
希拉里惨败之后,民主党总算意识到了自身面临的危机,他们不仅需要从特朗普的支持者中争夺选票,还得制衡党内的左翼势力。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失败之后,民主党急需一个符合传统总统形象的候选人。
而这几条,仿佛就是专门为拜登提出来的。
2019年4月25日,拜登正式开启了第三次总统竞选之旅,此后一直保持着对特朗普的领先势头。不过这一次他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他已经过于衰老了。
2016年被问及自身的优势时,他回答说:“我认为以我多年来的表现、我所具备的经验、我对外交政策和各国政要的了解,以及对国内政策的把握,我是有资格成为总统的。”
那时候,年龄和经验是他的最大资本。
到了2019年,他却这样说:“如果我俩(拜登和特朗普)还是高中生,我绝对要把特朗普叫到角落里把他打到屁滚尿流。”
有意无意中,他开始在言语中强调自己还有精力,还能“战斗”。
在2020年的那场大选中,拜登赢下了选举,成为了现任总统。但在美国选民眼中,这场大选根本没有什么亮点可言,人们只是把票投给了一个不那么差的候选人而已。
而拜登上任后的政策也非常耐人寻味。作为一个专注外交几十年的老参议员,拜登自然改变了特朗普时代的孤立主义政策,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不满。在重振工业、对华贸易战等问题上,这两代总统的做法如出一辙。
表面上看,拜登在移民、性少数、种族等话题上观点鲜明,甚至不惜引发美国社会的动荡,可实际上他的治国之策乏善可陈,只是在一遍遍地搜寻潜在支持者。
仅仅两年时间,美国人就厌倦了这位大龄总统。2022年年底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这不仅是对拜登政府的制约,也是选民对拜登政府给出的不及格评价。
反观共和党阵营,不仅凭借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对拜登政府处处掣肘,前总统特朗普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特朗普的支持者以极端保守著称,但其中也不乏当年扶拜登上位的那批摇摆选民。同样是选一个不那么差的总统,这一次他们不再选择拜登。
从2022年以后,双方的对峙愈发激烈,拜登企图通过司法指控阻止特朗普参与总统竞选,甚至把对方扔进监狱,这在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而共和党方面同样挖掘了拜登的不少黑料,他的儿子被指控涉嫌逃税、性丑闻和权钱交易,他本人则身陷白宫大麻、私存文件等丑闻中,再加上几十年来的种种陈年黑料,萝莉岛事件只是众多黑料之一,这些麻烦哪一个处理不好都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2024年美国大选还有不到一年时间,拜登是一败涂地还是延续辉煌,结果不久就会揭晓。
参考资料
崔雯.乔·拜登我演的《纸牌屋》更精彩[J].领导文萃,2016,(18):75-78.
王浩.拜登的故事[J].世界知识,2020,(20):35-37.
张腾军.名“副”其“实”的拜登[J].同舟共进,2019,(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