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新婚三天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谁知,妻子竟然转身就嫁给了丈夫的亲哥哥,然而让人不解的是,30年后,这个女人

作者:陈志华观天下

1984年,新婚三天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谁知,妻子竟然转身就嫁给了丈夫的亲哥哥,然而让人不解的是,30年后,这个女人在祭拜丈夫时,竟然嚎啕大哭。

 1984年的夏天,老山战场上的机枪声此起彼伏,王长献所在的连队正在进行争夺高地的决战。

王长献将身边的战士拉起开始向后方突围,猛烈的枪声中,王长献寸步不让,与另一名班长并肩掩护大部队向集结地突进,就在距离安全地带只有几米时,一声巨响,王长献应声倒地。

“班长振作点儿!”战友们惊恐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王长献胸口中弹,鲜血汩汩流出,然而他的眼神却十分平静。

在战友的搀扶下,王长献缓缓拿出怀里的一个信封,那是他临行前刚写给谢玉花的家书,王长献的头无力地垂落,再无知觉。

王长献英勇殉国,年仅20岁,这个噩耗在两个月后才送到了谢玉花手中,她几乎无法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她的王长献,就这样离她而去,永远地离她而去!

在强烈的悲痛中,谢玉花想起丈夫临行前的誓言,已然化为泡影,她甚至产生了放弃生活的念头,然而当她拆开那封遗书时,王长献的嘱托犹在耳畔: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好好活下去,也请你照顾好我的家人,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泪水模糊了谢玉花的双眼,她不能就此倒下;她要活下去,完成王长献的心愿;她还要守护这个家!

就这样,在1984年年末,谢玉花嫁给了王长献的哥哥王大山,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村里人议论纷纷,但是谢玉花毫不在意,这30年的岁月,她始终如一地守护、照料着这个家。

然而,这对于谢玉花来说却并非轻松之旅,谢玉花勤俭持家,辛勤地种地,还兼职当裁缝,赚些外快,她一边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一边储蓄积累,只为给弟弟妹妹们一个上学的机会。

谢玉花忙碌劳作,任凭岁月流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孩子们渐渐长大,一个个通过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每每收到通知书,谢玉花欣喜若狂,仿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一样。

然而日夜兼程的繁忙工作让谢玉花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即便病魔缠身,她还是咬牙坚持工作,用积蓄支付着一个个家里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我不能倒下,我要完成长献的心愿。”谢玉花暗暗告诫自己,王大山看在眼里,心里揪成一团,他几次三番劝说谢玉花停下来休息,都被她婉言拒绝。

王大山也渐渐体会到,谢玉花对这个家的用心良苦,更加疼惜及体贴她。

后来谢玉花等到了孩子们一个个大学毕业的好消息,她欣慰地想,自己终于完成了当年的诺言,给王长献守护好了这个家。

直到2014年的深秋,谢玉花独自一人来到千里之外的老山烈士陵园,她站在王长献的墓前,泪水不自禁地滑落,这30年来的点点滴滴、这30年来的家国情怀,都在这一刻融合释放。

谢玉花轻轻抚摸墓碑上刻着的王长献的名字,回想起30年前的那个夏天,当初答应照顾好这个家时,心中五味杂陈——悲伤、迷茫、无助,却也隐隐燃起一丝希望,如今时过境迁,她终于完成了承诺,守护这个家三十年如一日。

落日的余晖下,谢玉花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王长献的名字,她知道,这最后的道别,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来日的期许,在人世间,希望和责任永不消逝,她要继续守望,继续走下去,像她在这30年中一直做的那样。

三十年,盘根错节的岁月在谢玉花脸上留下了皱纹,留着几缕白发的她,身体已不如从前。然而,谢玉花的双眼中透着淡定从容,她见证了这个家的点点滴滴。

如今,孩子们都自己成家立业,也不再需要谢玉花的照顾,公婆早已相继离世,王大山也因病去世数年,仅剩谢玉花一人,独居在王家老宅。

当初的承诺与痴心,至死方休,即使朝生暮死,人世瞬息,谢玉花用一生守护了这个家。

从绝望中燃起希望,在磨难中绽放善良,谢玉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她以温暖融化伤痛,用坚韧抵御风霜,三十年不曾轻言放弃。

【参考资料】

1. 《老山战役纪实》- 详细记述了老山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事过程。

2. 《中国近现代史》- 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背景,包括当时的军事和社会状况。

1984年,新婚三天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谁知,妻子竟然转身就嫁给了丈夫的亲哥哥,然而让人不解的是,30年后,这个女人
1984年,新婚三天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谁知,妻子竟然转身就嫁给了丈夫的亲哥哥,然而让人不解的是,30年后,这个女人
1984年,新婚三天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谁知,妻子竟然转身就嫁给了丈夫的亲哥哥,然而让人不解的是,30年后,这个女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