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前言

对于一个自诩为诗人的人来说,自己的诗作自然是留世的越多越好、流传得越远越好,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才名推广出去,让世人皆知自己的文采斐然。

然而北宋的时候却有一个诗人不走寻常路,人家都说张若虚“孤篇压全唐”,那《春江花月夜》至少是一整首诗,北宋这位诗人,仅仅有这一句诗流传了下来,可是这句诗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许多文豪的成名作。

这句诗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仅仅两句就能流传千古呢?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一、范文正公

北宋时有这样一个人,他文采斐然,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县巡检,但是因为工作完成得非常好还爱民如子,在工作的地方颇受百姓爱戴,然而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干了很长时间却都没有升官,这个人就是苏麟。

要说苏麟,那首先就要提到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北宋名相范仲淹,为什么和范仲淹有关系呢?因为苏麟这短短一句诗就是写给范仲淹的。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范仲淹出身寒微,小的时候家境非常困难,于是范仲淹为了节约粮食便煮一锅粥,然后放一夜等粥冷却成粥冻之后分四天吃,这样就能省下不少钱用来读书学习。

在范仲淹这样勤恳艰苦的学习之下,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十几年的苦读之后,范仲淹高中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为官之路。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范仲淹这个人非常的宽厚温和,因为自己曾经吃过很大的苦,因此在自己熬出头之后便开始非常热衷帮助他人,尤其是那些悬梁刺股的学子们,而对于自己的同僚们以及夏季官员们,范仲淹也是相当和蔼的,他这个人喜欢向上推举自己认为有才能的官员,让他们能够为国为民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正是因为范仲淹这样知人善任的特点,想要拜在范仲淹门下的学子非常多,而想要通范仲淹的推举晋升官职的人也相当多。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公元1043年,为了富国强兵,在范仲淹等人的主张下北宋开始进行庆历新政的相关变法工作,然而这场变法仅仅只持续了两年,最终尽管范仲淹等人仍旧抱有希望,但是由于变法阻力过大,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范仲淹本人也因为朝廷中的巨大压力自己申请下放到地方工作。

而苏麟和范仲淹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范仲淹做杭州的知州的时候。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二、视察工作

1049年,范仲淹调到了杭州做知州,这里的人们听闻范仲淹前来之后都非常高兴,纷纷为自己写好了拜帖,想要与范仲淹结识交往。

尽管范仲淹变法失败并被挤出了中央,但是范仲淹的名声还是响当当的,朝廷中也有着非常多官员曾经师从范仲淹或者是被范仲淹举荐上去的,因此在朝廷中还是非常有影响力,更何况皇帝也对范仲淹很尊敬。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苏麟作为颇有文采的地方官员也是非常敬仰范仲淹这个文坛大家的,当范仲淹来到杭州之后,他作为杭州下属县城的巡检也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有机会与范仲淹进行交流了,从范仲淹身上也能学到更多为官之道,好让百姓生活更好。

范仲淹做官非常注重自己亲眼所见,因此每到一地之后都会亲自到各个行政区划去观察百姓生活和官员施政有没有弊病,尽管范仲淹此时已经是花甲高龄的老叟了,到了杭州之后也同样是这样亲自视察。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而这同样也是苏麟对范仲淹非常钦佩的地方,同样是地方官员,同样是一心为民的父母官,苏麟执行政务的时候最知道像范仲淹这样事事亲力亲为有多劳累,因此当范仲淹来到他所属的县之后,苏麟尽全力招待了范仲淹。

在视察县里工作的时候,范仲淹看到这里的风气和其他地方并不相同,在大多数地方,百姓对于官老爷都是畏惧的,这是正常现象,范仲淹也不会去强求每一个地方官员爱民如子。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但是在这里,范仲淹看到当他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许多百姓见到苏麟之后会主动笑着问候,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苏大人,今天工作怎么样”,但是其中蕴含的熟稔不是能装出来的,苏麟必定平时就在县里和百姓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一路上和范仲淹聊政务时总是被百姓打断,苏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抱歉地对范仲淹说:“百姓都是出于好意,希望范大人不要介意。”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范仲淹本来就对苏麟印象非常好,看到他道歉后反而不解了,反问道:“百姓同你打招呼,这是说明你官做得好,人家在别人在上官面前表现还来不及,怎么你还觉得抱歉呢?”

苏麟听后松了口气,同时也被范仲淹宽容的话语缓解了紧张情绪,笑了出来。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三、千古绝句

范仲淹结束了地方视察之后总是要回到杭州官府处理其他工作的,何况杭州还有有很多等着想要和范仲淹结交的人需要应付,因此两人之间的接触就这样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没过多久,范仲淹就又收到了苏麟的来信。

范仲淹本来以为苏麟是有什么政务上的事想要禀报,还奇怪为什么不走公文形式,没想到打开信之后,只见纸上仅仅写着两行字,第一行是问候话语,说自己不才,写了一句诗想要范公评鉴,然后下面一行就是他写的诗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范仲淹看到之后愣了一下,随机哈哈笑了起来,指着信对仆人说到:“苏麟此人,大有才能!”

但是这只是一句写景色的诗,它甚至只有一句而不是一整首,为什么范仲淹对此大为赞赏呢?原来苏麟表面上是在感叹月色和花朵的美丽,其实是在通过美丽的景色表达自己的讽刺之情。

范仲淹会向上推举人才,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事情,来到了杭州之后见到了那些才子和好官也都向朝廷进行了推荐,但是在这些推荐都是在这些人有请求的情况下,没有请求的话范仲淹也不会自作主张。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但是苏麟不知道这件事,眼看着其他人都受到了提拔,而自己曾经被范仲淹夸奖过,工作却没有一点变动的迹象,因此便写下了这句残诗来向范仲淹表示不满,说只有离范仲淹进的人才能收到提拔,想自己这种离得远的地方官大人就忘了。

范仲俺看到之后并不感觉生气,反而为苏麟的巧思啧啧称奇,感叹完了之后也拿出信纸,为苏麟专门写了一封举荐信,而随着信件被送到都城,怀才不遇的苏麟也逐渐得到了起用。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结语

自此之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便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后世逐渐简化为了“近水楼台”,专门用来讽刺那些通过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一个诗人能有多懒?北宋一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但是流传千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