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留位费,在香港的同学们一定不陌生。
还记得去年2月小编给大家举了个惊天的例子,香港某高校23fall某硕士课程招生录取开出了天价留位费--17.1万港币,引发热议。
时光流转,24fall也开始发录取了,这意味着不少同学也到了交留位费的时候。
原本想着能过个好年的“准港校生”,不出意外,被这封来之不易的录取信“创”得眼前一黑...
去年独占鳌头的“17万天价专业”,今年竟然又涨了。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留位费从去年的17万,再涨2万+,变成了19.7万!!
与往年相同,录取文件中特别写明,这笔钱必须一次性交清,且一经缴付概不退款;交钱与否,可以给学生考虑时间,但只有2周。
19.7万,这恐怕比很多专业的学生一整年学费还要贵了吧...网友提问:这学到底谁在上?!
中国香港高校天价留位费
给“萌新”科普一下,留位费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押金”。学校给你发放offer,学生则需要点击“接受offer”、并在规定时间缴纳一定费用,才算是成功双向奔赴,确定学额。若逾期不缴,则视为放弃。
通常,留位费的金额等于半学期学费。等到学生注册入学后,这笔留位费会自动转成学费。
近几年,港校的申请热度不断走高,留位费也随着越来越高,引来不少同学“吐槽”。小编上网搜了搜,港大、中大基本并列吐槽榜第一,一对“卧龙凤雏”。
港大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IELM)整年学费28万,留位费就要交学费的一半,也就是14万!还想再等等别的学校的网友瞬间痛苦面具:这个offer有点烫手...
港大工程学院另一知名专业--电气与电子工程(EEE),留位费同样14万。恰好中大有项类似的硕士课程--电子工程硕士(EE),整年学费也就17.4万。
这么一对比,学生气得不知道说什么,骂骂咧咧赶着汇率大涨前赶紧交了钱。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经验,交留位费(学费也一样)想省点钱,一定记得关注期限内那两周的汇率涨跌。
还是工程学院的专业,中大金融科技留位费同样堪称“巨款”,17万真的太多啦!
商学院绝不会在“贵”这方面缺席。
港大全球管理硕士(MGM)学费39万,因为可选1或者2年的修读时间,所以留位费倒没有直接19万拉满,而是先交13万。
工科、商科这么离谱也就罢了,社科、文科专业的留位费总能好点吧?
中大公共政策专业留位费8.5万;中大普通法(CL),差不多也是8万的留位费。
差不多等级的还有中大新媒体硕士,留位费8.2万。
稍微温和点的也要7万多,比如中大社科学院某专业。
相比起来,城大、科大、教大部分专业的留位费就显得“接地气”了。
城大某传媒专业,你说名气和热度也不差吧?人家留位费5.5万:
科大资讯科技专业留位费5.5万,科大工程学院另一专业留位费只要2万多!
谁看了不赞一声“良心”。
理大工学院某专业留位费6万,也比港大、中大好太多。
教大的公共政策与管理专业留位费5.8万。
整体来看,教大这个金额还挺不错;但直至去年,小编心中教大多数专业的留位费一直是1-3万的水平来着
不管怎么说,也不是所有港校专业的留位费都是天价。
整体而言,除了商科大部分以及工科小部分,大部分专业留位费都在5-8万港币。(少数医学专业太高不可攀,这里就忽略不计了)
英国、新加坡留位费没涨?
同样采取英联邦学制的英国、新加坡高校,在留位费多少的问题上,令“港区留子”羡慕得红了眼。
虽说也是要交留位费的,但是金额几年也不见得会涨、比较稳定,且给学生的考虑时间较长。
英国高校留位费一般是1000-2000英镑,折算成人民币就是9000-18000RMB。
学生收到录取offer后,将同步获得长达1-3个月的考虑周期。甚至还有一些硕士课程无须学生缴纳留位费,只用在确认入读后正常交付学费即可。
新加坡高校的硕士课程留位费也非常稳定,比起去年,今年没什么涨幅。
大部分专业的留位费是5000新加坡币左右,贵一点的可能要10000新币、便宜的就2000新币。按照现在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就是1-5万RMB。
南洋理工大学 2000新币
反正只要没有动辄10来万,在小编这里都算人性化了
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吐槽港校的留位费制度。
其实,港校起初也没有这样的规定,而是后来发现有学生喜欢“鸽”掉学额才逐步推行“留位费”,希望通过“钱”来确定学生的就读意愿,进而合理安排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
如今,“留位费”已成为港校招生录取的通行做法(针对所有学生)。而且,随着香港留学的热度越来越高,留位费的金额可能也会愈发“夸张”。
所以大家在交钱的时候务必考虑清楚,一旦缴付,想要让学校退回来可不容易。
最后来说说,你对港校留位费是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