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作者:青史留香history

第七位 巧用连环计大破燕军,收复70余座城池的齐安平君——田单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田单

公元前284年,齐国曾伐燕,燕昭王为报此仇裆拜乐毅为帅,并和秦、赵、魏、韩共同伐齐。

济西之战中,燕军大败齐军,随后五路燕军追击,攻占齐国都城临淄。齐王见局势不妙,慌忙逃离。然后,田单挺身而出,他虽然是一位小吏,却才智出众。他以军事和心理学双重才能,利用齐人对神明的敬畏心理,凝聚人心,振作百姓士气。

接着,他巧妙地离间了燕国君臣。他派人散布谣言,诋毁乐毅并声称乐毅有意自立。燕王对乐毅有怨言,听信了谣言,让亲信骑劫换下了乐毅。田单觉得时机已到,开始准备反攻。他亲自参与城防修筑,让自己的妻妾参军,散尽家财来奖励将士,稳定军心,并决心与即墨共存亡。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田单

接下来,他撤换了城中的精锐部队,并将老弱病残和女子穿上军装,让他们在城头巡逻,以幻惑骑劫。同时,他贿赂燕军将领,让富豪告诉燕军即墨城即将投降,希望燕军能够保护他们的家人,以放松燕军的警惕。

最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田单利用自己发明的火牛阵对燕军大营发起进攻。燕军久无戒备,面对火牛阵的威胁,无力反抗,只得仓皇逃窜,溃不成军。紧接着,田单乘胜追击,将燕军驱逐至齐国边境,并激发了其他被燕军占领的城池的反抗意志。不到一年的时间,所有的城池都被田单收复。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周亚夫

第六位 一举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条侯——周亚夫

在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为了解决尾大不掉的诸侯王问题,他采纳了晁错的建议,逐渐削减了楚、赵、吴、胶西等国的封地。

但不料,吴王刘弼与其他诸侯王勾结,以杀晁错清君侧为借口,掀起了武装叛乱,这就是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当时,汉景帝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听从晁错的建议,亲征战场,自己留守后方;二是听从曾担任吴国丞相的袁盎的建议,杀了晁错,满足叛军要求以平息叛乱。然而,汉景帝选择了后者。然而,晁错的死并没有换来和平,因为清君侧只不过是叛军的借口而已,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推翻朝廷。吴王刘弼不仅没有撤军,反而自封为东帝。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直到这时,汉景帝才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并决定动用武力镇压叛乱。他派太尉周亚夫率军出征。周亚夫与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坚定地坚守阵地,并派骑兵绕开敌军主力,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切断对方的粮道。由于长时间的围攻未果,吴军因为粮草不济而开始崩溃逃散。战败后的刘弼逃到丹徒,最终被引诱杀害。在这一战役中,七国军队的主力被迫撤退,楚王刘戊和胶西王刘亡选择了自杀,其他诸王都被处死。七国之乱终于平息了。汉景帝趁机收回叛王的封地,取消了赋税及任免封国官吏的权力。至此,藩王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谢玄

第五位 8万北府兵打破数十万前秦军,遏制北方一族南下侵扰的康乐县公——谢玄

公元383年,在北方一族贼军南入侵扰东晋时,谢玄率领着8万北府军勇猛地反击。此时,前秦苻坚调动近90万军队,水陆并进,南下进攻东晋京城。当东晋京城得知苻坚军已接近淮淝一带时,陷入恐慌。然而,正当东晋岌岌可危之际,谢家家族挺身而出,谢玄率领8万北府军奋起抵抗,与敌人在淝水隔江对峙。

苻坚认为谢玄不敢渡河进攻,并注定会战败。然而,谢玄却看出了前秦军队的破绽,意识到对方庞大的军队一旦产生恐慌,就会陷入巨大的混乱,甚至引发踩踏事件,从而轻易击败敌人。为此,谢玄派遣使者前往苻坚军营,采用激将法对苻坚说:“我们现在无法直接决战,淝水阻隔,不如你下令前秦军退却一点,让我们趁机过河,展开决一死战。”尽管苻坚的部下强烈反对,他们主张保持现状,逐渐消耗东晋军队的士气。然而,苻坚并不同意,因为他相信半渡而击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趁东晋部队过河时突然袭击,才能取得胜利。于是,苻坚下令退军。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苻坚的计划理论上无懈可击,但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当秦军开始撤退、谢权率军渡河时,东晋使者站在秦军后方与谢玄密切配合,大声传达秦军前线已溃败后退的消息。秦军后方的士兵们误以为战局已败,纷纷开始逃窜。在连锁反应中,庞大的秦军陷入混乱,严重踩踏事件接连发生。此时,东晋部队乘机飞速渡河,由谢玄带领对前秦军发动猛攻,8万北府军奋勇杀敌。前秦部队由于军心涣散、失去战斗力,只能溃败而逃。先头部队的指挥官符融更是当场被斩杀,苻坚最终只能在亲信部队的保护下狼狈逃脱。

谢玄在这次战斗中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物资和珍宝,俘虏和逃散士兵超过70万。谢玄的胜利使东晋得以延续几十年,成功阻止了来自北方的入侵。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郭子仪

第四位 平定安史之乱,克复两京的大唐汾阳王——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汾阳王郭子仪毅然应征,带领军队平定乱局、夺回失地。

755年,叛军由范阳起兵,一路劫掠,迅速逼近长安。唐玄宗依偎御驾逃离,大唐的繁荣瞬间崩溃,陷入混乱的时代。郭子仪毅然决然地为朝廷效力,带领军队勇救皇帝,收复失地,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他的指挥下,唐军连战连胜,迅速平定河北,收复长安和洛阳。

然而,郭子仪因遭到宦官鱼朝恩的诬陷,被迫调离前线,失去指挥权。面对不公平的待遇,郭子仪并未自私自利,而是为了大唐的安危选择了顺从。接下来的三年间,虽然他偶尔被启用,但总是来去匆匆。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直到763年,吐蕃与回纥联合入侵,大唐力道不济,长安再次失陷,天子再度逃亡。被剥夺兵权的郭子仪再次临危受命,他重整军队,率领4000勇士以疑兵之计击退吐蕃,夺回长安,再度拯救了大唐于水火之中。

765年,曾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的仆固怀恩被宦官陷害,发动叛乱。他与吐蕃、回纥勾结,威胁金阳城。郭子仪再次临危受命,身着战袍上阵。面对实力悬殊的局面,虽然年过六旬,他依然独自前往敌军营地。他成功说服回纥撤兵,以最小的伤亡平定了叛乱。随后的数年里,他多次挽救了李唐王朝于危难之中,展现出坚定、无私的英雄气概。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韩世忠

第三位 黄天荡痛击金兀竹,拉开抗击序幕的南宋咸安郡王——韩世忠

当时,金兀竹率领10万大军南下,深入长江,攻陷了建康,追击着宋高宗赵构,逼得他只能乘船逃亡,最终到达温州。为了阻止金兀竹追击,韩世忠带领8000水军在黄天荡将10万金兵困住。经过40多天的相持战,金兵屡次失败,陷入绝境。然而,金兀竹找到了叛徒,通过老鹳河故道,在一夜之间开凿出了一个30里长的通道,以此逃离。但是,韩世忠得到情报后再次围困他在长江北的建康,同时利用铁钩翻掉了大量金军船只,使金兵无处可逃。

金兀竹又一次花费巨资,通过叛徒的建议,点燃了宋军船只的篷帆。韩世忠毫无准备,被金兀竹打了个措手不及,宋军数量劣势下最终战败,金兀竹得以逃脱。然而,之后他又在牛首山被岳飞伏击,金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从此,金兀竹不敢再度跨越长江,南宋也因此化危为安,局势得到了彻底的扭转。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于谦

第二位 亲自督师列阵于九门之外,抵御瓦剌入侵的大明兵部尚书——于谦

正统14年瓦剌入侵。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在出征途中,明英宗听任王振胡乱指挥,私自更改行军路线,控制将领,导致大军缺乏粮草,军心涣散。大军在行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领的10万骑兵突袭。缺水缺粮的民军惨遭毁灭性打击,明朝的20万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许多勋贵名将战死,皇帝朱祁镇被俘。

京师传来这个噩耗后,朝野震惊,于谦心痛难抑,仰天大哭,边哭边喊,誓言不与虏同生。其他群臣惊慌失措,不知所措。京城只剩下几万老弱残兵,而也先的大军却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此时,大明似乎已经到了末路,无法再抵抗。在大家为大明的前途担忧之际,喜欢夜观天象的徐有贞建议放弃抵抗,火速迁都南京。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于谦站出来,愤然呵斥道,主张应当斩杀主张南迁的人,大家难道已经忘记了靖康之耻以及衣冠难渡的惨痛教训吗?在于谦慷慨激昂的演说下,监国的朱祁钰决定留在北京奋起反抗,并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因为当时所有的精锐骑兵都随英宗出征,并在土木堡遭受重创。于谦只能征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沿海的备倭军、江北的运粮军前往北京抵抗。随后,为了不受也先的威胁,于谦还与文武百官请求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先深知手中的皇帝即将失去作用,便扬言要发起决战。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于谦迅速招募义勇民夫,昼夜赶工,筹备城市的防御工事。不久后,瓦剌大军挟持着英宗来到北京城下。虽然兵力悬殊,很多人主张防守,但于谦坚持出城迎战,并亲自率先上阵,摆下阵势在德胜门外。他表达了必死之心。在于谦的鼓舞下,明军士气高涨,人人激动。战斗打响后一个月,2万老弱残兵凭着坚定的意志,击退了瓦剌大军,夺回了也先所俘虏的万余百姓。最终,于谦挽回了局势,保护了百姓,避免了重演靖康之耻、衣冠难渡的悲剧,使千千万万的人免于战火之苦。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左宗棠

第一位 自筹军费抬棺西征收复伊犁的大清直隶总督——左宗棠

当时,大清属国塔什干在英国的推波助澜下建立了独立的洪福汉国,不受满清政府控制。新疆地区出现了混乱局势,俄国趁机霸占了伊犁地区,借口协助大清肃清内乱,事实却是虎视眈眈的豺狼之心。此时,清政府内外困境重重,内有太平天国叛乱,外有列强觊觎东南沿海。在面对这一局面时,李鸿章等人提出放弃贫瘠的新疆,将有限资源用于保卫东南沿海。

然而,作为朝廷重臣,左宗棠却坚信新疆地理位置重要,是丝绸之路上的关键区域。如果失去新疆,恐怕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也无法守住,接下来甚至可能丢失京城。因此,875年,六旬之年的左宗棠得到朝廷允许后,筹集军费,抬棺出征。他的决心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抵达新疆后,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迅速收复北疆和乌鲁木齐。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然而,更困难的南疆和伊犁地区才是硬骨头。为此,左宗棠采取缓进措施,一边与敌人周旋,一边筹集军饷,升级军事装备,然后寻找时机发起决战。毫无疑问,左宗棠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击溃了阿古柏,清军收复了和田。

然而,他的目标尚未圆满实现,因为伊犁仍然处于俄国控制之下。作为新疆与沙俄接壤,与其贸然开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谈判成为了最佳选择。然而,俄国态度嚣张,谈判条约明确规定伊犁周边土地归俄国,只归还伊犁城。且清军还需赔偿俄国白银280万用于驻守伊犁。左宗棠阅读条约后,淡淡告诉使者重新谈判,否则就打。

涨知识了!历史上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七位大将,你知道几个?

古稀之年的左宗棠带病携棺前往哈密,随时准备与俄国交战。他将墨黑的棺材涂成红色,仿佛在向世人展示他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俄国本身不占理,国内也矛盾重重。再加上目睹左宗棠的气势和决心,俄国最终选择归还了伊犁九城。至此,这片广阔的锦绣之地重回大清版图,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