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笑史云烟
编辑 | 笑史云烟
本文所阐述的信息来源于学术论文研究,并非虚构,参考文献附在文末。
在非洲中央的茂密热带雨林深处,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侏儒族群,俾格米人。
他们是非洲中部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数千年来与外界几乎隔绝,迄今为止,他们依旧保持着一种几乎可以称之为原始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人平均身高不超过1.40米的男性和更矮小的女性,他们有着精瘦的体格、宽阔的鼻翼、较浅的肤色,以及不同于其他非洲族群的卷曲头发。
他们的文化传统同样独特,拥有自己的语言,以及一套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传统习俗。
01
在非洲中部的茂密雨林中,以及遥远的亚洲安达曼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乃至大洋洲的某些岛屿,居住着一群独特的人类——俾格米人。
他们的身高不超过1.5米,这样的身高在现代人类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科学家们长久以来对俾格米人身材矮小的原因充满好奇,众多研究试图解开这一谜团。
在探索俾格米人身材矮小背后的秘密时,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假设:他们这种特殊的身高,可能是对他们所居住的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
雨林环境极端严酷,食物资源有限,气候湿热,这样的条件下,较小的身躯可能有助于省力获取食物、有效散热,以及在资源紧张的环境中尽早开始生育,以保证后代的延续。
然而,尽管这些理论合情合理,俾格米人矮小体型的具体进化过程还是一个谜。
研究人员对非洲中东部两个不同部落的俾格米人进行了基因比对,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两个部落的俾格米人虽然体型相似,但他们的遗传概貌却截然不同。
这一发现挑战了先前关于俾格米人可能源自单一祖先然后散布到非洲各地的假设。
相反,这一新发现似乎支持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进化历程,即俾格米人的矮小身躯可能在非洲多次独立进化,而非由单一起源发展而来。
这一突破性的研究结果还揭示了自然选择的强烈信号。
这意味着俾格米人的身材矮小不仅仅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对热带雨林环境的特殊适应,这种适应性在他们的基因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研究人员推测,身高矮小的遗传特征可能为俾格米人提供了如节省能量、更有效地避免高温和提早进入生育期等多重生存优势。
02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俾格米婴儿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成长速度。
一般而言,婴儿在两个月便开始长牙,四个月起步行,令人惊叹的是,不到一岁便能够说出约150个单词。
这种快速的发展过程,让俾格米孩子们在七八岁时就已经性机能成熟,并在大约十岁的时候,就必须离开父母,居住在分开的小茅草屋中,独立生活。
这一阶段,家长们会为他们举行隆重的仪式,标志着他们正式步入成年的行列。
男孩和女孩的成年礼各不相同,各带着其特定的传统和责任。
男孩在大约十岁时被要求离开家庭,跟随一位受尊敬的长者进入森林,经历一个月的独立生活,以此作为他们的成人教育,学习狩猎技能和增强适应能力。
他们被教导在森林中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不可喊累。
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德育和伦理,智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女孩,成年礼包含了一个名为“伊里玛”的传统仪式。
在经历第一次月经来潮时,女孩会进入一个特殊的棚子中,与其他女性伴侣一同居住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月里,她们会一起庆祝成为成年女性的“欢乐的事情”,并由一位年长的、受尊敬的女性亲戚教授如何成为一位母亲。
她们学习成年女人的歌曲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快乐的时刻,对整个族群而言都是一个庆祝的时期。
更为特别的是,当女孩们在伊里玛屋内唱歌时,屋外的单身男孩也会以歌声回应,希望能够吸引她们的注意。
如果女孩对某个男孩有意,她会利用一个“斗争”的机会,走出伊里玛屋,以鞭子抽打她所倾心的男子。
这种仪式有时会导致一场婚姻的缔结。
俾格米人的婚姻制度主要是一夫一妻,但多配偶现象也存在,如姐妹共夫或兄弟共妻。
在选择配偶时,男子有责任找到自己的一位女性亲属,以便与新娘家的单身男子进行“交换婚姻”。
他们也会与附近村庄的非俾格米人通婚,这种情况下,新郎需向岳父献上礼物,如一只桑度、箭和弓。
03
尽管俾格米人在学术界引起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实际接触到他们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他们的村落隐藏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森林中,即使是显眼的动物踪迹也可能是俾格米人巧妙设置的迷惑。
因此,要找到他们的踪迹需要仔细的观察与当地人的帮助。
在准备探访之前,必须通过当地土人或是商人传话,因为一旦陌生人接近,俾格米人就会迅速隐入林深之处。
他们通向村落的路途极为隐蔽,仅有的路径是由他们日常行走形成的隐秘小径。
1865年,两位探索者穿越茂密的丛林,意外发现了一群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即俾格米人。
这一遭遇无疑给了两位探险家极大的震撼,他们既惊讶于这个部落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也对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
俾格米人是一群以氏族为基础单位的民族,他们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一切以部落为核心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分配。
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人类早期共产主义的特征,十几个家庭乃至几十个家庭聚集成部落,大小不一,但却共同享受着劳动成果。
他们的首领负责平均分配“战利品”,确保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个民族对文字、数字和时间的概念缺乏认知,他们对于年龄的无知暴露出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专家们估计,俾格米人的平均寿命在30到40岁之间。
当有人离世,他们采用天葬的方式,对逝者不修坟立碑,而是选择离开这片充满悲伤的土地,继续他们的游牧生活。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俾格米人享受他们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快乐而自由。
在过去,他们的衣物由自然赐予的材料制成,芭蕉叶和棕榈叶成为他们的基本服饰。
然而,随着外界社会的接触增多,尤其是游客的到来,他们的穿着也逐渐改变。
无法自制衣物的俾格米人开始穿上游客赠送的衣服,这种变化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文化身份。
除此之外,俾格米人喜欢装饰自己,他们戴着用象骨、甲虫、羚羊角和龟背壳制成的项链和手镯。
俾格米妇女更是将装饰艺术发挥到极致,她们用野果和乳汁混合的液体,在脸上绘制几何图形,这不仅是为了美化自己,也是为了驱逐邪灵、祛除不幸,寄托着对吉祥和美好的期许。
在饮食上,俾格米人的习惯同样独特。
他们不耕种,而是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尽管身材矮小,俾格米人却有着惊人的食量,一个成年人一顿饭能够吃掉60个香蕉,并且食用大量的肉类。
他们对食盐的需求很高,而盐在森林中极为稀缺,因此商人们会用盐来与他们交换物资。
白蚁是俾格米人珍视的食物之一,他们认为这种昆虫能强身健体。
他们熟知白蚁的习性,在雨季来临前,会迅速捕捉出洞的白蚁,在没有雨水在非洲深邃的森林中,俾格米人的故事如同一座隐匿的宝藏,等待着世人的发现。
这个古老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抵御外界的种种诱惑和现代文明的浪潮,坚持着他们自由而简朴的生活。
1.“森林的儿子”俾格米—世界上最矮小的人,世界知识,1980。
2.非洲森林之子俾格米人,环境,2011。
3.鲜为人知的原始民族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非洲濒危“袖珍民族”俾格米人,大自然探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