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随着电视机的开启,一位年迈的老人家注视着屏幕上那个熟悉而自信的面孔。
刘洪斌,一个在电视药品广告中频繁出现的“专家”,正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一款名为“天山雪莲”的保健药品。
这位老人,像很多其他同龄人一样,被刘洪斌的话语深深吸引,他们信任她,甚至愿意为了追求健康而花费所有积蓄购买她推荐的产品。
然而,这位电视上的“神医”,实则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
三年间,她更换了9个不同的身份,在电视药品广告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但她真实的身份并非专业医生或医学专家,而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被药品公司雇佣来扮演这些角色。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不仅误导了无数寻求健康的老年人,更让她通过这种方式非法获利高达80亿人民币。
电视广告中的“专家”:刘洪斌的案例
自2013年起,刘洪斌成为了电视广告中的常客。在电视药品广告的世界里,刘洪斌扮演的是一位“专家”。她的每次出现都经过精心准备。
在化妆师的帮助下,刘洪斌的面容被细致地修饰,她的头发被梳理得一丝不苟。特制的眼镜被戴在鼻梁上,增添了几分学者的气质。
录影灯亮起,刘洪斌便开始了她的表演:“各位观众,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天山的珍贵药材——天山雪莲。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对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有着不可思议的效果。”她的声音坚定而亲切。
刘洪斌站在一张木质桌前,桌上摆放着几盒产品和一些中药材。刘洪斌拿起产品继续介绍起这个用来骗钱的产品。
画面一转,刘洪斌又出现在另一段广告中,她换上了一件白色的实验室大褂,站在一个带有高科技感的虚拟实验室背景前。她手持“蒙药心脑方”,认真地对着镜头说:“这款产品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蒙药的智慧,专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
在电视屏幕上,刘洪斌扮演的“专家”角色给许多中老年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个中老年社区的活动室里,一些居民围坐在电视机前。一位老人指着屏幕上的刘洪斌说:“看,这位专家介绍的药品听起来很有研究。”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专家”并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他们只是按照药商的要求,演绎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角色。
这种虚假的宣传手段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产品的销售,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是负面的。
老年人的盲目追求与代价
在另一个家庭中,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坐在电视机前,专注地观看着刘洪斌在广告中的表演。屏幕上,刘洪斌正向观众展示一瓶装着精致胶囊的药瓶,声音里满是热情与信服:“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养生胶囊,对于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有显著效果。”
老人紧盯着电视屏幕,随即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拨打了广告中显示的购买热线。电话那头的销售员满怀热情地回应:“您好!这款产品确实非常受欢迎。您需要几盒呢?”
“我想买十盒,”老人回答,“我听说这对健康很有好处。”
“当然,这产品非常有效。我们将尽快为您安排发货。”销售员语气中透露出满意。
几天后,一个快递员敲响了老人的家门,手里提着一个包裹。老人急忙打开,里面是他订购的药品。他看着这些药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另一处场景中,一个社区的健康讲座正在进行。一位医生正在向一群聚集的老年人讲解常见的健康误区。他提到:“许多电视广告中的所谓健康产品,其实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谨慎。”
一位参加讲座的老人举手提问:“那些电视上的专家推荐的药品可靠吗?”
医生回答:“电视上的很多所谓专家其实并非真正的医学专家。在选购这类产品时,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者相关专业人士。”
在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老年群体在获取信息时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只能通过电视或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而这些渠道上的信息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过滤。这导致了他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容易受到虚假广告的误导。
与此同时,在一家药品公司的会议室里,几位高层正在讨论销售策略。一位营销经理指着电脑屏幕上的销售数据说:“看,自从我们启用了刘洪斌作为代言人后,销量明显上升了。”
“没错,”另一位高层回应,“她在老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很大,我们需要继续利用这一点。”
这些对话和场景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面对复杂的健康信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他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望使他们容易成为不法商家和虚假广告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年群体的保护和对虚假健康信息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虚假身份的揭露与惩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部门开始对电视上的这些药品广告进行深入调查。在一间审查室内,几位调查员正仔细研究着刘洪斌出现的广告录像。他们对比着不同广告中的刘洪斌,记录着她扮演的各种角色。
“看这里,”一位调查员指着屏幕说,“在这个广告中,她自称是心血管疾病的专家,但在另一个广告里,她又成了养生专家。”
另一位调查员正在查阅刘洪斌的背景资料,他说:“我们查不到她有任何医学专业的背景。她的所有所谓专业知识,看起来都是编造的。”
在这些调查的推动下,刘洪斌的真实身份逐渐被公众所知。她并非所谓的多个领域的专家,而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被药品公司雇佣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随着真相的曝光,刘洪斌所参与的广告欺诈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发言人宣布:“我们对刘洪斌涉嫌的虚假广告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经核实,她通过参与这些虚假广告,3年时间伪造了9个专家身份,大约获利了80亿人民币。”
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曾经购买过这些药品的老年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刘洪斌最终被相关部门带走进行调查。在审讯室内,调查人员正对她进行问询。
法律的审判与大骗局的终结
在审讯室里,刘洪斌面对着相关部门的调查人员。她被问及她参与的广告活动的细节,以及她与药品公司之间的协议。刘洪斌开始详细叙述她的经历,从她最初被药商雇佣,到她在各种广告中扮演的角色。
调查人员认真记录着她的陈述。他们询问:“你是否知道这些广告中的药品并没有你所宣传的那样效果?”刘洪斌低下头,缓缓回答:“是的,我知道它们并非如广告所述。”
随着调查的深入,刘洪斌透露了更多关于虚假宣传的细节。她提到了药商如何指导她进行演讲,以及如何刻意编造产品的功效,以吸引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
在法庭上,刘洪斌的案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法官严肃地听着检察官对她的指控。检察官详细地描述了刘洪斌的犯罪行为,强调了她对公众的欺骗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法庭上,刘洪斌被控以涉嫌代言虚假宣传广告,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法律的审判,她不再是那个电视屏幕上充满自信的“专家”,而是一个认识到错误并等待判决的被告。
随后,刘洪斌因其罪行被判刑,并被没收了所有非法所得。法官在宣判时严肃地指出了她的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老年群体的误导。
同时,那些曾经邀请刘洪斌担任代言人的制药商也被相关部门紧密审查。一家又一家药品公司因为涉嫌发布虚假广告和欺诈消费者而被查封。这些公司的办公室被封锁,相关负责人被带走接受调查。
这场持续了三年的大骗局的落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保护不足的深切反思。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此案,引发了公众对虚假广告和不良商业行为的强烈谴责。
在社区中心,一些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这个案件。他们开始意识到在面对广告时需要更加谨慎,不再轻易相信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
此外,政府部门开始加强对广告内容的监管,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广告法规,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过这个案件,公众对健康信息的辨别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和保护。
郑冰婵,王永红,兴业,李辉,宋香全,郑书深.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河北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及影响因素调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8):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