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中学生应该读整本的书,不能以单篇短章为主。所以“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重要趋势。
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快速准确阅读一本经典名著呢?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书名:《名著导读12讲·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
主编:文贵良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意义重大,可以延伸感知与丰富知识;可以了解人性的复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涵养母语的美质;可以训练和提升思维能力,尤其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品质。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列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并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已将若干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列入中考和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
对照教育部推荐的12种初中生必读书目,针对中学生“想读经典但又不得其法”的现实处境,北京大学邀约华东师大、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12位知名学者,对12本书进行了通透的整本书导读。
这些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傅雷家书》《艾青诗选》《西行漫记》《海底两万里》《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等。
导读手册的作者对导读的整本书十分熟悉,他们都是相应领域的研究专家。对每篇导读书目,按照5个部分进行导读:作者概况、版本变化与选择、全书解读、阅读建议和延伸阅读。
比如《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亲自选定的散文集,是作者以文学形式描写的个人成长史。导读老师首先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然后介绍了这本书的版本,接着分篇解读这本书里的10篇散文,并对每篇文章分析特点,着重语言和论述技巧进行讲解。
其中的《二十四孝图》,是一种杂文写法的作品,对封建礼教是一种悲哀的吊唁,对激愤的抨击。
而《五猖会》一文,描述了作者父权轮场下的童年之殇。
再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作者哀而不伤的依旧和告别。
再如《藤野先生》,则是作者弃医从文的人间惜别。
……
本书最适合中学语文老师阅读,便于引导中学语文教师学懂弄通后,教给学生,进一步了解名著。对于师范生和中学生,阅读本书,可以更容易接受文学经典,深化语文课外阅读,有效解决整本书阅读与应试等方面的很多问题。
通过对12部文学经典的细读,除了适合中学语文老师阅读,也有助于文学爱好者领悟文学鉴赏的技巧,提升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