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家镇级“社工学院”成立,“五社联动”赋能华泾镇基层治理

作者:文汇网
首家镇级“社工学院”成立,“五社联动”赋能华泾镇基层治理

日前,2024 年度华泾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大会暨“融和华泾”项目成果展示会举行。现场,首家镇级“社工学院”成立并揭牌。

据介绍,“社工学院”是一个开放性多功能平台,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具备吸纳、培育、融合功能辐射到基层党群服务站点一线,发挥“五社联动”机制集聚优势资源,依托一批特聘智库专家、一批社区知名书记、一批治理实务讲师、一批现场教学点位以及一批社会组织资源,打造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治理型“社工之家”。“社工学院”旨在进一步推进基层社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打造一支具有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的社工队伍。

首家镇级“社工学院”成立,“五社联动”赋能华泾镇基层治理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成为华泾镇“社工学院”首批合作智库,同时聘任相关学者为首批“社工学院”特聘专家。

近年来,华泾镇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譬如在华建居民区,从此前的“停车难”“车位争夺战”,到形成一套有序的《华建一、二街坊车辆管理方案》,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新智慧”。

馨宁居民区的“小全科医院”模式,有效回应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深入挖掘了优质的社区资源,探索了基层治理中的社区自治力量反哺社区及片区的实践。

大桥居民区的“连心桥”自治项目以“美丽楼道”建设作为社区治理与文明创建的“切入口”与“突破口”,让老百姓感受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首家镇级“社工学院”成立,“五社联动”赋能华泾镇基层治理

党建治理如何贯穿基层治理实践?党群阵地建设何以可为,如何为老百姓提供切实服务?华泾镇党委副书记毕信仁谈到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实践,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更要贯彻落实党组织意识。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教授唐有财认为,需要积极落实“四个引领”,价值引领指明方向、组织引领体系化建设、行动引领发挥示范效应、队伍引领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的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马西恒强调党建引领的实践重要性,需构建“党建+服务+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纵横贯通,形成“党员+群众”联动效力。

现场,《华泾镇基层工作法3+3》发布,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华泾镇基层工作法3+3》是由镇党建办和镇自治办联合开发,包括三类社区难题工作法,即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法、群租治理工作法、停车管理工作法,以及三类社区工作指引,即美丽楼道分类治理工作指引、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引、片区自治共治工作指引,助力基层社工提升群众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接下来,华泾镇将持续以美丽家园、数字家园和共享家园为目标,以“十新”为着力点,聚焦自治力、数字力、协商力、协同力、创新力、行动力,打造科创重镇、生态新城、品质城区的“新华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