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最高级的智慧是一场永恒的追寻。而在这漫长的探索中,有一条指引通往智慧巅峰的不二法门——坚持原则。当我们聚焦于卫绾的独特做法时,不禁会为其坚守原则的决心所折服。

本文将深入剖析,为何坚持原则被誉为最高级的智慧,而卫绾的行事风格将成为我们领悟这一智慧真谛的引路明灯。跟随我们的文字脚步,一同探索坚守原则的奥妙,以及卫绾的实践如何为这一智慧之巅铺就坚实的基石。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不附势而得重用,识变通方是至理名言

当初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曾经广邀群臣赴宴。一个宴席上,却少了卫绾的身影。不识时务的鄙夷轻薄者,只道卫绾身为老臣,不知趋炎附势,倒行逆施,自贬身价。

其实,这正彰显了卫绾远见卓识的一面。当时汉景帝还只是太子,尚未实权在握,卫绾深知朝局难测,自己并非刘启心腹,贸然前往恭维只会招致祸患。况且,刘启要除去强藩,必先树立威信,自己更不便介入。卫绾淡然处之,正保全了清白。这让汉文帝看在眼里,却赞叹不已——此人实诚可信,忠心不二。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他们不知这个汉文帝最宠信的老师,正是因为明哲保身,只把忠诚和信任献给了君主,才抱得三代中枢要职,安然度过一次次危局。当年豪强奸臣当道,朝堂腐败,正是因为太多小人谄媚权贵,助纣为虐。卫绾不呼不吸中立清高,恰好避开了祸乱的旋涡。他对权力的敏锐洞察,才是大局通判的明证。

当时和今日,真正清醒的聪明人,从不轻易自投罗网。刘启就是个明证,他即位之初,第一时间击溃藩王桀骜,就是想树立自己的王权威严。儿子不听话,手起刀落;智囊不顺心,一脚蹬开。可是面对卫绾,刘启对他恭敬有加:"听说先帝赐给你六柄宝剑,很多臣子都会去换钱,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么做?"陛下所赐剑器,臣都供奉在正堂擦拭,不敢有怠慢之举。"刘启心满意足:这才是个实诚的人!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争权时代,三思而后行。卫绾明白,不回避就是祸端

片言而激一代雄主刘启,这般精明老辣,怎会是什么平庸之辈?关键时刻明哲保身,正是卫绾的通变之能。

当时汉景帝继位,豪强欺君,奸佞当道,朝野动荡,卫绾深谙大义,避开危机,求得自保。他明白这是争权夺利的乱世,自己并非明君心腹,贸然介入只会招祸。卫绾不与奸臣一般见识,抱定太子刘彻,安心教诲圣贤之道。他淡泊名利,不沾朝中弊端,正可谓如履平地,泰然处之。

一朝明君在位时,君臣和谐,百姓太平,自是最好不过。然而治世易,乱世难。得位者易,守位者难。卫绾虽不比韩终于无为,却也懂得待终不穷。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那时候,郅都中尉被害之后,皇帝也心知肚明,自己走到暗夜里了。他向群臣征询继任人选,卫绾只字不提。在卫绾看来,此时朝堂已经乱成一锅粥,中枢要职无异于引火烧身,自己推举人选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他知道这时候推不推荐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事,这一条缝里藏着摸不清底的深渊和暗流。贸然置身其中,就像郅都那样,不声不响爬到高处,再被猛推下悬崖。他决不能毁在这个蛛网上。故而刘启面前,卫绾只当自己是太子老师,对朝堂之事,没有任何插嘴余地。君王立在深渊边缘,你能跟随一起走到尽头吗?这才是真正聪明之举。

变化给人限度,变通赋予余地。卫绾的聪明,在于看清这中间的差距。他从不妄自揽事,也绝不违背良知,任人宰割。但关键时刻他亦能变通,这才是大智大慧。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舍身其谁,功成身退方得善终。卫绾为人就是这样,以身许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汉景刘启询问,他说一切随陛下意。刘彻做帝,也只当他是太子老师。平生两件事:教书和守正。他只管教书,不折腾其他;只担当职责所在,不揽事生非。这正是老辈圣贤的风范——有分寸,知进退。

当然他内里远不止是儒生。汉武帝遇到万分艰难的灭梁之役时候,正是卫绾提出了用黄老之术权变才致胜的妙计。此举可谓救国于危难之中,即使汉武帝铤而走险,卫绾仍不失稳重之度。

他对三代君王言听计从,正因为内外一致,随遇而安。守正原则,同时通达变通之道,真才实学内外兼修,官场深水练就的老道。卫绾变通不失法度,正是君子圣贤之风范。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汉景帝刘启想要治理太子党羽,卫绾也只字不提。其时窦太后势大无边,刘启求助于卫绾,想要找出刘荣的党羽清理门户。卫绾心知此事牵连甚广,稍有差池就会殃及自身。他宁可冷处理,不贸然接此等危险活计。这正印证了卫绾远见卓识,深谙大义。他洞察这件事不简单,众说纷云,自己立场尴尬。不欲介入这风口浪尖,只字不提正是自保至理明鉴。

卫绾怎会不知刘荣的党羽有多强大?窦太后、栾布、周亚夫...一个个势力盘根错节,根深叶茂。稍有不慎,就是一连串灭顶之灾。所以他宁可忍气吞声,也不会在皇帝面前拍脑袋应和干这种危险的差事。逃也似的淡出朝堂,才是正确选择。他明白刘启用心险恶,自己根本没法完成这种疯狂的命令。不欲有生命之虞,沉默不语正是自保的至理名言。

变通需要规矩,通变本是圣人之术。卫绾能经历三代,靠的就是这点小聪明。他深谙变通之道,更明白变通仍需法度,不能无原则可循。卫绾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恰如处变不惊。他能左右逢源,全凭洞察先机和随机应变的过人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达人风范。

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坚持原则?你看卫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结语

通变还需要心照不宣的默契。卫绾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归根结底是因为君臣之间这种肚量与相互理解。只有君臣都通大达,国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这世上最难得的,不是杰出的英雄,而是跟得上变化的明哲。 三朝元老卫绾,正是这种守正又通变的大智慧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