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紛繁複雜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最進階的智慧是一場永恒的追尋。而在這漫長的探索中,有一條指引通往智慧巅峰的不二法門——堅持原則。當我們聚焦于衛绾的獨特做法時,不禁會為其堅守原則的決心所折服。

本文将深入剖析,為何堅持原則被譽為最進階的智慧,而衛绾的行事風格将成為我們領悟這一智慧真谛的引路明燈。跟随我們的文字腳步,一同探索堅守原則的奧妙,以及衛绾的實踐如何為這一智慧之巅鋪就堅實的基石。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不附勢而得重用,識變通方是至理名言

當初還是太子的漢景帝劉啟,曾經廣邀群臣赴宴。一個宴席上,卻少了衛绾的身影。不識時務的鄙夷輕薄者,隻道衛绾身為老臣,不知趨炎附勢,倒行逆施,自貶身價。

其實,這正彰顯了衛绾遠見卓識的一面。當時漢景帝還隻是太子,尚未實權在握,衛绾深知朝局難測,自己并非劉啟心腹,貿然前往恭維隻會招緻禍患。況且,劉啟要除去強藩,必先樹立威信,自己更不便介入。衛绾淡然處之,正保全了清白。這讓漢文帝看在眼裡,卻贊歎不已——此人實誠可信,忠心不二。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他們不知這個漢文帝最寵信的老師,正是因為明哲保身,隻把忠誠和信任獻給了君主,才抱得三代中樞要職,安然度過一次次危局。當年豪強奸臣當道,朝堂腐敗,正是因為太多小人谄媚權貴,助纣為虐。衛绾不呼不吸中立清高,恰好避開了禍亂的旋渦。他對權力的敏銳洞察,才是大局通判的明證。

當時和今日,真正清醒的聰明人,從不輕易自投羅網。劉啟就是個明證,他即位之初,第一時間擊潰藩王桀骜,就是想樹立自己的王權威嚴。兒子不聽話,手起刀落;智囊不順心,一腳蹬開。可是面對衛绾,劉啟對他恭敬有加:"聽說先帝賜給你六柄寶劍,很多臣子都會去換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麼做?"陛下所賜劍器,臣都供奉在正堂擦拭,不敢有怠慢之舉。"劉啟心滿意足:這才是個實誠的人!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争權時代,三思而後行。衛绾明白,不回避就是禍端

片言而激一代雄主劉啟,這般精明老辣,怎會是什麼平庸之輩?關鍵時刻明哲保身,正是衛绾的通變之能。

當時漢景帝繼位,豪強欺君,奸佞當道,朝野動蕩,衛绾深谙大義,避開危機,求得自保。他明白這是争權奪利的亂世,自己并非明君心腹,貿然介入隻會招禍。衛绾不與奸臣一般見識,抱定太子劉徹,安心教誨聖賢之道。他淡泊名利,不沾朝中弊端,正可謂如履平地,泰然處之。

一朝明君在位時,君臣和諧,百姓太平,自是最好不過。然而治世易,亂世難。得位者易,守位者難。衛绾雖不比韓終于無為,卻也懂得待終不窮。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那時候,郅都中尉被害之後,皇帝也心知肚明,自己走到暗夜裡了。他向群臣征詢繼任人選,衛绾隻字不提。在衛绾看來,此時朝堂已經亂成一鍋粥,中樞要職無異于引火燒身,自己推舉人選隻會招來殺身之禍。

他知道這時候推不推薦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事,這一條縫裡藏着摸不清底的深淵和暗流。貿然置身其中,就像郅都那樣,不聲不響爬到高處,再被猛推下懸崖。他決不能毀在這個蛛網上。故而劉啟面前,衛绾隻當自己是太子老師,對朝堂之事,沒有任何插嘴餘地。君王立在深淵邊緣,你能跟随一起走到盡頭嗎?這才是真正聰明之舉。

變化給人限度,變通賦予餘地。衛绾的聰明,在于看清這中間的差距。他從不妄自攬事,也絕不違背良知,任人宰割。但關鍵時刻他亦能變通,這才是大智大慧。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舍身其誰,功成身退方得善終。衛绾為人就是這樣,以身許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漢景劉啟詢問,他說一切随陛下意。劉徹做帝,也隻當他是太子老師。平生兩件事:教書和守正。他隻管教書,不折騰其他;隻擔當職責所在,不攬事生非。這正是老輩聖賢的風範——有分寸,知進退。

當然他内裡遠不止是儒生。漢武帝遇到萬分艱難的滅梁之役時候,正是衛绾提出了用黃老之術權變才緻勝的妙計。此舉可謂救國于危難之中,即使漢武帝铤而走險,衛绾仍不失穩重之度。

他對三代君王言聽計從,正因為内外一緻,随遇而安。守正原則,同時通達變通之道,真才實學内外兼修,官場深水練就的老道。衛绾變通不失法度,正是君子聖賢之風範。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漢景帝劉啟想要治理太子黨羽,衛绾也隻字不提。其時窦太後勢大無邊,劉啟求助于衛绾,想要找出劉榮的黨羽清理門戶。衛绾心知此事牽連甚廣,稍有差池就會殃及自身。他甯可冷處理,不貿然接此等危險活計。這正印證了衛绾遠見卓識,深谙大義。他洞察這件事不簡單,衆說紛雲,自己立場尴尬。不欲介入這風口浪尖,隻字不提正是自保至理明鑒。

衛绾怎會不知劉榮的黨羽有多強大?窦太後、栾布、周亞夫...一個個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葉茂。稍有不慎,就是一連串滅頂之災。是以他甯可忍氣吞聲,也不會在皇帝面前拍腦袋應和幹這種危險的差事。逃也似的淡出朝堂,才是正确選擇。他明白劉啟用心險惡,自己根本沒法完成這種瘋狂的指令。不欲有生命之虞,沉默不語正是自保的至理名言。

變通需要規矩,通變本是聖人之術。衛绾能經曆三代,靠的就是這點小聰明。他深谙變通之道,更明白變通仍需法度,不能無原則可循。衛绾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恰如處變不驚。他能左右逢源,全憑洞察先機和随機應變的過人能力。這才是真正的達人風範。

為什麼說最進階的智慧隻有堅持原則?你看衛绾的做法就明白了

結語

通變還需要心照不宣的默契。衛绾之是以能名垂青史,歸根結底是因為君臣之間這種肚量與互相了解。隻有君臣都通大達,國才能長治久安。

是以這世上最難得的,不是傑出的英雄,而是跟得上變化的明哲。 三朝元老衛绾,正是這種守正又通變的大智慧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