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村一警”,守护群众“不打烊”!

作者:中国警察网

东丰:村屯安全有人守 群众难事有人帮

“一村一警”,守护群众“不打烊”!

1月5日,东丰县公安局南屯基派出所辅警向农村商户宣传安全知识。苗航玮摄

1月4日17时许,吉林省东丰县南屯基镇永兴村70多岁的王大爷听见有人敲门。来人是东丰县公安局南屯基派出所辅警项文达,他带着宣传单入户开展反诈宣传。

“王大爷,接到陌生电话别轻信,对面花言巧语跟您套近乎,就是为了骗您的钱。咱农民挣点钱不容易,可千万别上当。”王大爷边听边点头,拉着项文达往屋里走:“进屋喝点水暖和暖和,晚上就在这吃吧。”

“不了,我还得去下一家,您把我说的话都放在心上,有啥事及时给我打电话。”项文达说着就往外面走。

东丰县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这里的冬天寒冷且漫长。在农村,群众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亲戚邻里围坐大炕,在温暖的室内“猫冬”。农村专职辅警趁此机会走村头、蹲地头、坐炕头、巡街头,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和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帮得了忙、办得成事的优势,深入开展纠纷调解、隐患排查、安防宣讲、服务群众等工作,维护农村地区治安持续稳定。

近年来,东丰县公安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聚力平安乡村建设,全力抓好人员配备、机制建设、保障落实等工作,实现“一村一警”全覆盖,警务触角逐级延伸到镇、村、组,为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精准服务基层群众奠定坚实基础。

在东丰县,村民经常能看见一支“特殊”的队伍在村里巡逻,他们有的身着警服,有的穿着迷彩服。去年5月以来,东丰县公安局开展基层警务与乡村治理融合工作,深化基层治安防控联动机制,将原有的“一村一警”扩展为“一村一警一连”,全县14个派出所分别对接一个民兵组织,组织辅警与民兵开展农村地区治安联动巡防。截至目前,已开展应急处突、矛盾化解、治安巡防等210余次。

据了解,为实现就近接处警、就近化解矛盾纠纷、就近服务群众,东丰县公安局在每个村屯都设了警务室(站),包村民警和专职辅警定期排查隐患、定期入户走访、定向开展“五防”宣传,强化治安要素管理、各类线索摸排、防范案件事件,实现村屯有人守、社情有人问、纠纷有人调、难事有人帮,以村屯“点”的小平安聚起全县“面”的大平安。(记者 庄玲玲 通讯员 苗航玮)

泊头:巡逻不松懈 服务不打烊

1月5日,泊头市泊镇堤口张村“村警”带领村民巡逻。张雪维摄

近日,河北省泊头市西辛店乡马村“村警”尚杰7次上门,终于化解了一起影响邻里关系3年之久的矛盾纠纷。

3年前,马村村民赵某在自家地边种了梨树。由于疏于修剪,梨树枝条恣意生长。相邻的王某发现自家田里靠近树木的农作物生长缓慢,认定是梨树遮挡阳光影响了农作物生长,一怒之下将赵某种的梨树砍倒,两家因此生怨,3年来争吵不断。

尚杰在入户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询问原因,但当事双方各执一词。尚杰与西辛店乡“金牌调解员”孙毅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并多次同村委负责人一起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经过不断努力,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近年来,泊头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在全市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将各村治保主任招聘为本村的“村警”(农村警务员),协助包村民警开展警务工作,接受乡镇和派出所双重管理,形成民警包村、农村警务员具体协助开展警务工作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泊头市65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村警”,守护辖区群众24小时不打烊,助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老郭,刘家三兄弟闹起来了!”2023年11月16日,郭建兵接到群众打来的电话。原来,刘家三兄弟因土地产生分歧。郭建兵立即赶到现场控制住事态,经过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最终三兄弟达成协议。郭建兵是一位人熟、事熟、地熟、情况熟的“村警”代表,56岁的他工作认真负责,几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0余起。

“村警”充分彰显警力前置实效,及时发现化解村里潜在的小矛盾、小纠纷。“村警”联合与乡镇干部、村干部等,扎根在农村的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第一时间掌握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防范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2023年以来,全市“村警”排查矛盾纠纷4103起,成功化解3939起,化解率达96%。

工作中,“村警”积极参与组建由治安联防队、网格员、“红袖标”和“两站两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的村级巡逻队,村级巡逻队由辖区派出所配备警用对讲机,实时汇报治安动态和突发问题,为维护各村社会治安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张哲 通讯员 宋金良 陈起艳)

平原:俯下身子沉下心 矛盾纠纷迎刃解

“一村一警”,守护群众“不打烊”!

近日,平原县公安局民警成功调解一起涉企纠纷。王文超摄

“谢谢民警及时调解,我们真不该为一件小事伤了邻里和气。”近日,在山东省平原县公安局王庙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因排水管道问题引起纠纷的两户村民重归于好。

“全所16名包村民警俯下身、沉下心,深入村民家中,第一时间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王庙派出所所长任年旭介绍,去年以来,全所成功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100%。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平原县公安局大力推行的“一村一警”模式。近年来,平原县公安局以“一村一警”为抓手,坚持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绘就美丽乡村新“枫”景。

“一村一警”实现精准对接。平原县公安局坚持基层派出所警力全面下沉,合理分配至辖区内村庄、社区。他们积极打造“民警辅警+网格员+社会力量”一体的社区警务团队,引入村居治保员、村居调解员、老党员和乡贤等群防群治力量,确保快速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全县840余个村实现“一村一警”全覆盖。

“一村一警”将警务触角延伸到乡村最前沿。平原县公安局推行“一村一警”模式,通过区域巡防、片区联防、阶段换防等方式,开展全天不间断巡逻,积极构建动态治安防控网络。他们建立矛盾纠纷摸排预警机制,借助“一村一警”力量,常态化开展基层基础大摸底、大走访、大化解行动,及时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依托社会网格化解小矛盾、小纠纷。

根据不同矛盾类型采取不同的调解措施。平原县公安局依托“一村一警”模式,与乡司法所、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勤联调,建立起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形成群众说事、民警说法、干部联动的多元矛盾联调法,助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构建矛盾纠纷上门调解服务机制。平原县公安局发挥调解主动权,对持续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变坐等候诊为上门寻诊,深入到农村村居、田间地头,与矛盾各方进行面对面交流,第一时间引导群众消除隔阂、化解矛盾。(记者 孙丽丽 通讯员 代文新 梁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