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机构开年把脉A股:信心修复进行时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
机构开年把脉A股:信心修复进行时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新年伊始,各家机构就开始复盘2023年、把脉2024年A股市场。

回顾2023年,A股走势先扬后抑,Wind数据显示,主要股指多数下跌,北证50指数逆势上扬。上证指数全年累计跌幅为3.7%,万得全A累计下跌5.19%,创业板指跌幅最大,累计下跌19.41%。北证50逆势走强,全年累计上涨14.92%。

截至2023年末,A股市场共有533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83.73万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7%。深证主板的总市值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16%。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的总市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北交所总市值在2023年实现翻倍,增幅达到113.05%。

站在新年新起点,如何看待2024年的市场,并把握接下来的投资机会?机构们普遍对A股持乐观的判断。

东吴证券认为,2024年,站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和第六轮资本市场政策周期的起点,外资有望重回流入,与国内中长期资金、机构资金形成共振、重新掌握市场定价权,打破现下存量博弈和“非理性投机”持续发酵的格局。2024年,A股增量资金或将达1.2万亿元—1.7万亿元。

中金公司表示,信心修复进行时,2024年A股的机遇大于风险。A股市场前期经历连续回调后,主要指数再现极端估值,资产价格可能已经反映投资者过于悲观预期。

2023年,AI成最大风口

回顾2023年,投资者再次历经了沪指跌破3000点的忐忑与彷徨。

从全年的盘面来看,2023年无疑是A股市场的题材大年,AI(人工智能)浪潮贯穿始终,无论是硬件端的CPO(芯片封装优化)、算力,还是应用端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都在不断地推升市场的热度。下半年,华为概念强势崛起,华为手机、华为汽车、华为鸿蒙等板块先后登场。此外,机器人减速器、数据确权、短剧游戏等板块也成为投资者无法忽视的热点。从涨幅来看,AIGC板块以全年63.41%的涨幅傲视全市场,CPO板块的全年涨幅也超过50%。

从行业来看,2023年,在24个Wind二级行业中,共有9个行业实现上涨,电信服务行业涨幅居首,全年累计上涨25.86%,能源、技术硬件与设备、媒体行业的涨幅居前。消费者服务行业表现垫底,全年累计下跌41.89%,房地产、家庭与个人用品、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行业的跌幅居前。

AI是2023年A股市场的最大风口,万得光模块指数涨幅居首,全年累计上涨135%。此外,最小市值、华鲲振宇、多模态模型指数涨幅居前。新能源板块在2023年出现退潮,光伏逆变器指数跌幅最大,全年累计下跌34%;锂电负极、钠离子电池、锂电正极指数跌幅居前。

从增量资金来看,2023年A股总成交额小幅下降,但市场仍有增量资金持续入市。北向资金维持了多年以来的净流入势头,两融资金在获得政策支持后,第四季度开始跑步进场。从数据来看,2023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37.03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219.27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217.76亿元。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外资已连续10年加仓A股。

不过,2023年A股市场交投意愿有所下滑,总成交额为212.1万亿元,同比下降5.27%,但降幅较2022年有所收窄。截至2023年末,A股两融余额为16,590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186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上升1,420亿元,融券余额减少234亿元。

中金公司表示,2023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在大陆经济复苏经历多次预期调整、海外主要经济体保持紧缩态势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下,整体表现不及投资者年初时预期。后市来看,在极端估值、交易情绪低位叠加积极因素逐步积累的情况下,投资者信心仍有继续修复空间。

市场低迷2年

2022年,上证指数的跌幅为15.13%,2023年,上证指数的跌幅为3.7%,市场维持低迷已经长达2年。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最近2年盈利和估值下降幅度和2018年—2019年差不多,但熊市时间比2018年长很多。大部分的策略框架中,最核心的变量主要是预测跟踪盈利和估值。2023年策略框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由盈利和估值来看,熊市2022年底就应该结束了,但这一次熊市的时间比大部分投资预期更久。从估值来看,全A的PB(市净率)2022年10月底就已经达到了类似2018年底的低点,但市场2023年并没有摆脱估值底,而是继续偏弱1年,近期又再次回到了估值底。

对于背后核心原因,信达证券认为,第一,逻辑层面投资者对经济和产业的长期担心。因为影响股价最终定价的不只是当期盈利,还有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影响,盈利下行幅度虽然和2018年—2019年差不多,但投资者对经济和各行业的长期担心差别很大。

第二,长期经济预期对熊市时间长度的影响。最近2年的经济下降,伴随着房地产的较大拐点,这带来了长期预期的变化。在A股和美股的历史上,均能够看到,长期经济增速中枢的变化会让熊市时间拉长,比如2010年—2015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下降,从10%以上的中枢下降到了6%—7%的中枢。由此导致上证50指数进入连续4年半(2010年—2014年上半年)的熊市,期间上证和全A指数也是偏弱(2010年震荡市、2011年—2012年熊市、2013年震荡市)。

对比美股来看,信达证券认为,也能够看到GDP中枢变化对股市的影响。1970年—1980年和2000年—2010年,美国GDP中枢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此导致美股这两个10年几乎没有上涨。而在GDP上行或稳定期,即使GDP增速不高,只要稳定,就能够持续慢牛。

在投资者预期较弱的背景下,2023年A股政策面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内政策利好频出,这有效地对A股投资者持续低迷的信心起到稳定和提振作用。重要政策包括监管支持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意愿、权益基金政策引导,以及下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规范二级市场减持行为等。

2024年,市场信心或将重聚

进入2024年,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接下来的投资机会?

招商证券判断,2024年国内经济有望温和复苏,随着A股企业盈利上行,多因素共振下,A股有望保持震荡上行的结构牛态势。其中,流动性方面综合供需测算,2024年A股资金或净流入3000多亿元。

与其类似,机构们普遍持较为乐观的判断。例如,中信建投证券“喊话”,2024年A股有望呈现小牛市;银河证券判断,2024年A股在周期更替时期,震荡上行概率大;海通证券也认为,2024年伴随政策助力经济回暖,科技、消费领衔基本面复苏,叠加美债利率下行,A股中枢有望抬高。

从资金层面分析,东吴证券认为,第一,2024年A股资金面的破局点首先在于外资:从外资视角来看,2023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2018年。2024年在全球流动性宽松之际,外资有望重演2018年末至2019年的流入节奏;第二,第六轮资本市场政策周期开启,中长期资金入市在即: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社保、银行理财等长线资金将是2024年微观流动性好转的关键;第三,2024年公募有望迎来拐点:机构和小盘风格往往呈现周期性的“此消彼长”。过去连续两年,机构持续走弱。2024年公募或将迎来拐点。

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中信证券认为,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旋律是活力再现。中国经济活力将在美元走弱和政策加码的前提下得到更好释放,经济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全球经济逐步在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下实现新的均衡。美元周期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强弱转换,进而缓解全球新兴市场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压力。

展望2024年,中信证券预计,市场信心将重聚,投资者行为变化驱动估值修复是A股市场的主旋律,预计上半年弹性更大,下半年震荡分化。具体来看,三大驱动因素将提振市场信心:国内经济活力再现、A股盈利周期稳步回升,是信心重聚的根本基础;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是信心重聚的有力催化;资本市场政策稳定流动性预期,以引入中长期资金为代表的投资端改革,是信心重聚的制度保障。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