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尔滨呐,你的冰雪大世界为何只薅松花江的冰?

作者:光明网

这个冬天,“冰城”哈尔滨火出了圈!

“走,去哈尔滨看雪去。”自2023年12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飞往哈尔滨赏冰乐雪,一众网友的“泼天”美誉,让哈尔滨成为冰雪旅行打卡“顶流”。

元旦假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更是人气爆棚。据介绍,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规划面积81万平方米,用2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打造了千余个冰雪景观,规模为历届最大。几十万立方米冰块砌成的冰之城,在灯光的映衬下,闪烁着通透的光华。游客们一边观看,一边感叹于“限量款”的冰雕美景和精湛的冰雕技艺。

那么问题来了,搭建冰雪大世界的这些冰从何而来?

尔滨呐,你的冰雪大世界为何只薅松花江的冰?

冰块从哪来、为何通体晶透?

每年,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拉开冰建序幕时,标志着哈尔滨另一冰雪活动的开启——采冰节。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从2020年开始,每至“大雪”节气,哈尔滨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采冰节。

“每年我们都会从松花江里采集头冰,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块被运往验冰场,检验合格的冰块将会被用于构建冰雪大世界。”刘淑娟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要找到一块理想的采冰区域,冰层质量、厚度等要具备开采的条件。谁来判断和把控?自然是采冰队长——经验丰富的“冰把头”,刘淑娟就是庞大采冰队伍里的一员。

尔滨呐,你的冰雪大世界为何只薅松花江的冰?

2023年12月3日采冰现场。刘淑娟摄

从小生长在松花江畔的刘淑娟,18岁便开始跟随父辈在江上采冰,今年是第28个年头。哪里冰层质量好、哪里厚度高、什么样的冰不能采,她一清二楚。

尔滨呐,你的冰雪大世界为何只薅松花江的冰?

2023年12月3日采冰现场。刘淑娟摄

“冰不能有气泡,也不能有杂质,找一块理想的采冰区域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水下气泡、泥沙含量等,都会影响冰的透明度。”刘淑娟说。

大陆的工业制冰技术相当成熟,但冰雪大世界的冰雕始终取自松花江的天然冰。

明明可以用制冰机制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何依然坚持从松花江人工采冰?

“冰雪大世界的冰景对用冰质量要求极高,晶莹剔透是关键。而人工冻结的冰使用的是无法流动的静态水体,形成的冰会产生较大的冰晶,其通透性和效果都不如自然条件下活水冻成的江冰好。”刘淑娟继续介绍,“流水会阻挠晶核的形成,可以防止气泡杂质冻在冰块内。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坚持在松花江水流缓、水质清、冰层透明度高的江段人工采冰。”

东北地区能产冰的河流众多,为何要采松花江的冰?

“水质好啊。”刘淑娟脱口而出,“采冰这么多年,能看到松花江的水越来越清,产出的冰通体透明。而且松花江水流比较稳定,在冬季特定的温度下,冰晶核不断生成,又不断被流动的水打破,这样形成的冰块密度均匀、裂纹极少,建设美轮美奂的大型冰雕建筑正需要这种优质天然冰块,松花江的冰是最好的原料。”

松花江水质为何这般好?

冬日的松花江畔,堆积着建造冰雪大世界挑选剩下的冰块。阳光下,四方的冰块闪烁着七彩光芒。

好水才能出好冰。

就在不久前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马健公开介绍,“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为历史最优,整治效果初步显现。”

作为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母亲河”,松花江流域面积仅次于长江、黄河,位居全国第三位。它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从吉林市出发,向东途经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城市,最终注入东海。

一江居其中,两岸共繁荣。松花江为沿岸数千万人提供着无以数计的生活和建设用水,沿岸人民也在不断地建设和美化着松花江。

为了改善提升松花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好松花江这条“母亲河”,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有序进行。

“急病快治、难病巧治、沉疴细治。”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王运来介绍,“十四五”以来,哈尔滨市按照“以支促干、分河施治,冬防春治、长期坚持,属地主责、协同发力,系统治理促进全域改善”的总体思路,在哈尔滨市308条干支流持续开展流域系统治理。

以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引领,哈尔滨市明确水质改善目标、任务、工程,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三水统筹”,河湖长制“四级监管”,水系治理“五项保障”,推动实现“综合巡护、综合监管、综合执法”的联动体系。

“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水务、住建、农业农村、城管部门联合督导垃圾、畜禽、违建、涉水点源、农业面源五大专项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已累计完成整治点位3154个。”王运来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2023年,哈尔滨市2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超省下达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超‘十四五’目标4个百分点,创‘十三五’开展优良水体考核以来最高值,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出境水质指标均持平或好于入境。”

治水,不能“只扫门前雪”,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推进治理。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吉林省政府和黑龙江省政府曾签署协议,共同建立松花江流域两省环境应急协调机制。

“哈尔滨市也组织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事局、消防救援支队与绥化市、吉林省长春市、松原市等签订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保障松花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王运来介绍。

涛涛松花江从长白山一路奔腾而下,逶迤蜿蜒,在美丽的松原穿城而过,为这座北方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灵动与聪慧。

资料显示,松花江流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农业种植、养殖污染量大面广,吉林省松原市生态环境局一位同志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多年来,松原市大力推进碧水保卫战,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雨污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整治、船舶污染源头管理、冬季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积极推行河长制,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工作,有力地保护了松花江流域松原段水生态环境,构建了人水和谐的新图景。”

松花江的清澈美丽,滋养着两岸人民,吸引着来往的游客。冬日的松花江面,无数游人走进这个梦幻的冬季游会,尽享着这场“冰光秀场”带来的无穷乐趣……

来源: 中国环境微信公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