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提出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母亲从来都不快乐,而且总是轻而易举的夺走全家人的快乐?”
就连我考上大学她也哭丧着脸,从来没见她开怀大笑过,我跟她分享快乐她也冷脸相对……对什么事情不满从来都直接不会提出来,而且憋着,然后抱怨……经常大年三十晚上翻旧账,搞得大家一起哭……
她的问题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情,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人有同样的问题,原来有那么多“扫兴”的母亲。
听说过一个事,春晚第一个小品的时候,导演忧虑的问:让全国人民这么乐,合适吗?
言外之意,中国人民不适合快乐。至少他有这个潜意识:快乐是有罪的。
我奶奶,她最开心的事是别人同情她:你好可怜哦,你好节俭哦,你遭了好多罪哦。。。
假如别人说她生活幸福,她会勃然大怒。
她把洗脸刷牙后的水用来洗菜,洗完菜的水用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用于拖地,剩下的水用来浇花......
到我父母这一辈,他们时刻在提防我快乐,在你遇到开心事的时候,他一定要出手打击你,让你不快乐,免得你“得意忘形”。
在我家一切娱乐活动是有罪的,看小说看电视打牌玩游戏都是不可以的,会被说看电视有什么用玩游戏有什么用看闲书有什么用?归根结底就是除了挣钱以外的事都没用。
现在我们长大了过年回家就是一家人吃完饭各回个屋睡觉,要么就是晒太阳玩手机发呆,反正就是没有任何娱乐。快乐有罪。
中国家长是个很神奇的群体,你跟他们分享快乐,那么快乐将会消失,你跟他们倾诉忧愁,那么你的忧愁将会加倍。
中国人骨子里喜欢苦大仇深,文化里面也是,有一种特意往下压的感觉,总感觉那种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奋斗特别励志。
父辈那代人从来不好意思吃好东西,家里的车厘子各种海鲜,问就是不爱吃!
我也无意中察觉到了这一点,在我能赚钱以后我父母开始变得很奇怪。
我做的菜无论好不好吃他们都不愿意吃,我给他们买的东西他们也不愿意用。
我给自己买的衣服,我妈居然偷偷扔掉,然后让我穿她买的。
说不上来什么感觉,就是很奇怪,莫名其妙。
有一次我无意中说“我一个月薪资够你干一年的了。”
母亲居然不是夸我,而是质疑?
然后算了算确实如此就不再说话,也没有很高兴。
开心=轻松
轻松=废驰
废驰=放纵
放纵=堕落
所以开心等于堕落
他们从不懂得一张一弛
越是苦大仇深,他们心里越踏实。
还要连累最能受他们影响的子女一起。
看过一则报道,有自己女儿婚姻太幸福,母亲逼着自己子女离婚的,不然就天天上门闹………
感觉这是属于病入膏肓的典型了。
其实那个年代的老人,似乎都有类似的倾向。
只不过有的人可以自我调节,有的人会在物质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变本加厉。
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享乐是错误的,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幸福=懒惰。
从小到大都能听到有爱说人闲话的提到哪家的谁谁成天在家享福——那通常是指这个人又懒又馋什么都不干。
所以很多人没事也要找事来辛苦自己证明自己没有在“享福”。
不光在家里,在外面,在单位也一样,如果表现的太快乐太幸福,就会有人看不顺眼有人嫉妒,还会有人问你成天笑什么笑。
主要原因是他们童年过得很痛苦并且因此产生了一种心理保护机制,我见过很多老年人活得很快乐的主要原因是童年快乐。
没有人天生有病喜欢痛苦,其成长过程中总有原因。
我自己观察,老来顿顿吃剩菜的,幼时必定贫困无以。
老来以比惨为荣的,幼时也缺少关爱,幼年的经历告诉他们,惨是他们获得周围人关爱的唯一途径。
这些难相处的老人,曾经也都是食不果腹,缺少关爱的小孩。
成长过程外界给他们内心留下了创伤和黑洞,怎么填都填不满的。
而这种老人的悲剧则是,就算争夺到了家庭的领导权照样是不开心的。
年轻人的自由来源是轻契约,
与别人的联系是轻微的,
负担的别人的义务也是轻微的,
而对应的掌握的别人的权利也是轻微的。
自己作为独立的人的时间与程度更多一些。
而老年人的契约是不同的,
人之间与其说是紧密联系,
不如说几个人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人。
老年人的权利来自于子女,而老年人的义务跑到了子女身上了。
一个人年轻和小的时候被剥夺了权利与被强加了义务必然不完整,
只要它老了才能拿到别人的权利,让别人去做自己该做的义务,晚年才会变为完整的人。
而子女在爹妈眼里不是人,爹妈并未意识到这是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