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普通农家男孩惊天命运始末

1990年冬,西藏荒无人烟的那曲县迎来了一位小小生命的降临。新父亲索朗扎巴抱着襁褓中的婴儿露出欣喜的笑容,自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他的生活变得无比充实快乐。

岁月如梭飞逝,两个男孩渐渐长大,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哥哥活泼开朗,与人为善且乐于助人;而弟弟安静内敛,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不像寻常的孩童那般好动得分崩离析,这常使身为父亲的索朗扎巴百思不得其解。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直到五年后,一群自称在寻找转世灵童的陌生人来到他们家,一场超乎想象的奇遇撞向了这个并不寻常的孩子。原来,在他出生的前一年,西藏佛教最高领袖之一十世班禅大师进入涅槃;按照历史传统,各路高僧开始通过预测来寻找其转世。

在层层筛选和考核下,这个小男孩终于通过所有测试,被推断为十世班禅的真身转世!对一个出生不过五年的孩童来说,这无疑是一段极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也将成为他与这一世俗家庭决裂的开端。

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奇妙缘分,就此拉开序幕。

金瓶掣签中签成为第十一世班禅

1995年初冬,西藏各个主流教派的高级活佛和领袖云集拉萨,共同见证一场举世瞩目的大事:确认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正式举行。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现场庄严肃穆,所有人都在静静等待神圣一刻的到来。

转世灵童就此尘埃落定。那个生长在偏远山村、不起眼的5岁男孩,竟然通过佛家掣签仪式的层层考核,最后万中选一般中签成为大转世活佛,前世今生的奇妙因缘让人叹为观止。

按照仪式的标准程序,高僧当即为这个小男孩剃度并取法名“班禅额尔德尼”,正式成为藏传佛教屋脊级人物——十一世班禅。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男孩,在众目睽睽下登上了西藏佛教的最高领导人之位,继承了维护教法与利益众生的神圣使命,这一刻他注定与这尘世俗家永别。

四年弘法之旅修行见长

成为第十一世班禅后的他,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5岁男孩,一跃成为藏传佛教最高领袖与精神导师。对一个刚过完全奶期的孩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然而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个小男孩并没有被权力与地位冲昏头脑,而是立下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宏愿。

2000年,10岁的他正式开始四年的弘法之旅,这也成为检验他修为的最佳机会。

在这四年间,他足迹遍布小昭寺与五台山等名刹,每次讲法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前来聆听。这位稚龄的大活佛以他超出实际年龄的定力与口才感化着每一个人,并在度化众生的同时,自我修行也日见进步。

四年匆匆过去,14岁的他顺利通过所有测试,终于有资格获取僧伽的最高戒律授予仪式。这象征着他的佛法修为已然大成,可以独当一面。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孩童到如今受人景仰的大活佛,这10年的蜕变与成长,已经完美诠释了他作为班禅转世的预言与伟力。

推动佛教界适应社会发展

时光荏苒,转眼间那个从普通农家跨入佛门的男孩已经长大成人,如今的他早已作为西藏乃至整个汉藏佛教界公认的心目中的领袖。

26年的春秋为这位90后活佛增添了稳重与魄力,他志在弘扬佛法,让信众们在纷乱的红尘中找到精神寄托。

在他的推动下,佛教界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大力倡导“人间佛教”的理念,即佛法不应仅止步于寺庙,而要融入社会每一个角落,让普罗大众在俗世中得到身心的净化。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这位年轻的大活佛更是身体力行,积极关注民生议题并发起一系列重要的慈善活动。他为偏远地区修桥铺路,为贫困户子女募集教育资助金,他的善举频频见诸报端,这与他出生前的前世今生相关的预言不谋而合。

如今,这位90后班禅大师正以他的行动影响和感化着越来越多的人。

超龄定力完美传承佛法衣钵

回溯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世班禅的转世降临,都伴随着种种神迹与传奇。然而对于第十一世班禅来说,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这个来自普通农家的男孩,竟然在五岁之龄就承担起了弘扬佛法的重责大任。

按理说,要一个刚刚学语的孩童去领导佛门事业,这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这位特殊的90后活佛却以他超乎常人的定力与智慧,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转世与传承。

他是年轻的90后大活佛,是十一世班禅,追赶时事热点,忠心慈善

26年的春秋历练与弘法生涯,将一个普通的农家男孩磨炼成当今佛教界的中流砥柱。他既承担起班禅大师的政教领袖角色,又积极关注社会议题,发起慈善活动。

无论是在宏愿抑或是在举止言行上,这位90后大活佛都完美符合了他转世前的预言。

如今,这位来自草根的青年高僧已然成长为西藏乃至汉地佛教界公认的领袖人物。他正在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影响和感化着越来越多的僧俗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