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文王》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而这样的认知被大陆哲学家冯友兰概括成了“旧邦新命”,也就成了中国哲学最重要的使命。而且这一使命也是不断被中国历史所证明的存在。中国作为绵延了5000年唯一不中断的世界文明,一次次展现出活力,就得力于“旧邦新命”这样一种哲学观念。
所以想具体探索中国哲学,“旧邦新命”就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在这样的一个命题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规律可以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郑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创作了大量关于中国哲学的相关论著。而他的这本《旧邦新命讲谈录》收录了大量作者以“旧邦新命”为核心理念的文章合集。这些文章并不属于作者的学术研究,而是在各种论坛讲座、文化访谈、对话交流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思想火花,因此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讲谈录以口语的形式形成,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很适合成为中国哲学科普的书籍,也是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极为友好,很容易入门中国哲学书籍。
就比如他在第一讲之中,《旧邦何以能够新命》就具有着一种提纲挈领的性质,就讲述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完整脉络,同时也进行了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比较,让我们能够明晰了解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也让读者们担负起中国哲学所应具有的使命和抱负。
作者从众所周知的轴心时代开始讲起。那是一个世界思想文明广泛开花的时代,大陆出现了诸子百家,而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哲人活跃着,印度有《奥义书》、佛陀,两河流域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先知。
可是我们在审视现在的世界思想体系呢?虽然古希腊的思想依然是欧洲的主流,但它们却有着漫长的中世纪,这也是文明的断裂,“文艺复兴”恰恰向世界承认它们的思想是复兴之后的产物。
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就更不用说了,都已经完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在的印度,现在的两河流域都已经不是曾经文明思想的延续了。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呢?这就必须从中国哲学思想之中去寻找答案。而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就有着和谐、包容,而这也是旧邦之所以能够屡屡出现新命的重要原因。
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可以把其他的一切外来因素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自我体系的一部分。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来自于佛教。作为一个兴起于印度的宗教,现在已经实现了中国化。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化的佛教,佛教就已经不能称之为世界性的宗教,而且它在印度同样出现了中断。
中国近300年的历史之中又一次面临着文明的考验。可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再一次把中国文明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今天的中国依然延续着“旧邦新命”的使命,依然吸收着其它的外来思想,并把它们内化成为我们发展的一部分,秉持着以中国为核心的理念,探索着自身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旧邦新命”的核心道路。
在这本《旧邦新命讲谈录》之中,作者还有着其他大量的文章,也通过对于中国文化,通过中国具体哲学体系,通过中国时代发展精神等等相关的命题论述,致力于把“旧邦新命”的思想阐释的更加清晰明白,让我们能够深入浅出的了解作者极具洞见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思考中国哲学整体性的观念。#历史##中国哲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