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阶想提拔海瑞,张居正却劝道:海瑞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

作者:柳嘿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片段:张居正在担任首辅期间,多次有人向他推荐海瑞,但最终却未曾启用。这一情节折射出张居正在用人方面的独到见解,他倡导的是“重循吏,慎清流”的用人策略。

徐阶想提拔海瑞,张居正却劝道:海瑞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

“循吏”一词的渊源可追溯至司马迁的《史记》,在这部史书中,已有《循吏列传》的记载,可见其概念在西汉时期即已形成。一般而言,循吏指的是那些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勤勉履职的官吏。他们在任上往往能够为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深受百姓敬重。张居正之所以看重循吏,表明他更加关注官员的实际执行力和取得的实际成绩,而非停留在理念层面的清流。

与之相对的是“清流”,这一历史概念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有所体现,他评价陈群时用了“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的说法。清流最初指的是德行高尚的士大夫,后来逐渐演变为品德高尚且有名望的人。然而,清流往往因过于注重名声而给人虚伪的印象。在张居正看来,清流可能更倾向于空谈道德却缺乏实际行动的代名词。

徐阶想提拔海瑞,张居正却劝道:海瑞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

张居正未启用海瑞的原因正是因为他过于理想主义和行事僵化。虽然海瑞被誉为清流中的楷模,但他的过于理想主义和不够灵活的行事风格让他难以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海瑞在应天府的任期中,过于偏袒穷人,使得当地的富户纷纷离开,导致赋税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尽管他的道德高尚,但缺乏政绩使得张居正不愿意在关键职位上任用他。

相较之下,张居正更看重实际行动、切实执行政策的“循吏”。两广总督殷正茂就是一个例子,他虽然以贪财和杀降著称,但在平定西南叛乱后表现出色,因而得到张居正的重用。张佳胤作为高拱的亲信,同样凭借出色的能力在应天府任职。

徐阶想提拔海瑞,张居正却劝道:海瑞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

历史上,很多好人并不一定成为好官。一个好官应该不仅让朝廷放心,还要让百姓安心,既有政绩又有政德。海瑞固然是一个道德上的楷模,却在实际治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张居正的用人之道更注重官员的实际表现和成就,而非停留在理念层面的清流。

或许在张居正看来,他需要的是能够为国家社稷负责的官员,而非只为特定阶层或道德准则服务的清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居正的用人之道或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徐阶想提拔海瑞,张居正却劝道:海瑞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
徐阶想提拔海瑞,张居正却劝道:海瑞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