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作者:正经的烧杯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正经的烧杯

编辑|正经的烧杯

«——【·前言·】——»

一种植物在北方不起眼,却曾作为经济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这种植物长得像葱又像蒜,深受南方人喜爱。为何深受喜爱的植物,种植者却越来越少了?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云南蔬菜中的“白富美·】——»

这种深得南方人青睐的食材,被赞誉为云南蔬菜中的“白富美”。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这种食材第一个特点就是白,这种白是一种白净的,仿佛白玛瑙一样的剔透。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这种植物是什么呢?这就是南方人经常吃的一种腌菜的原材料——藠头,它属于石蒜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底部的根茎呈现椭圆形,而且会有数枚一起生长。

由于底部的椭圆形物品剥开剥皮就可以露出白净的体肉,而且属于聚生。因此当时发现的人就根据它的生长习性,以藠头的“藠”字作为特征描写。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藠头是属于中国本土的植物,关于藠头最早的记载来自于殷商时期。在当时被称为薤(xiè),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藠头的植株外形和味道都和韭、葱十分相近。薤这个字便是从韭这个 字演变来的。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有关于藠头的具体的食用方式。藠头本身似葱似蒜,见到藠头的人便将这种植物当成了做菜时的辅材。

由于藠头味道比大蒜辛辣却没有大蒜本身的腥臭气。因此在当时一度非常流行,在中国著作《礼记·内则》就有明确的使用方式:“脂用葱,膏用薤。”

汉代时还有人专门以藠头做了一首诗,以薤上的露水易蒸发,比喻人生短暂。因此《薤露》也成为了古代著名挽歌。

由于藠头比蒜头辛辣又没有异味的特段,因此南方人习惯以藠头代替蒜头,尤其是藠头本身还有一种特别的清香,自古以来都非常受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各地区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藠头食用方式。相对主流和传统的吃法仍然是是腌制藠头,尤其是开远甜藠头驰名海内外。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传统腌制藠头的方式很简单,只要保证根茎没有损坏,完整健康就能开始进行制作。将挑选好的藠头仔细洗干净后,食用清水浸泡后再进行修剪。

为了保证口感和腌制入味,切断时进行保证大小一致。好的藠头需要足够的浸泡时间,利用浸泡除掉多余的辣味。不同地方腌制出的风味各有不同,这是因为腌制的工艺和选用的配方不同导致的。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有些地方使用盐类腌制,也有地方会使用酱料。甚至一些地方还会采用蜜渍。成品藠头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各有特色。腌制好的藠头颜色晶莹,外表喜人。在这些藠头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云南红河的开远甜藠头。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开远甜藠头是云南地区的著名特产,制作历史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而制作工艺也入选了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一百年的制作历史中,开远甜藠头始终畅销于国内外。它的美味在清宫中也广为流传。

«——【·藠头的经济前景·】——»

开远甜藠头虽然略带辣味,但是整体的口感偏嫩脆酸甜,是一种十分爽口的可以直接食用的小菜。开远甜藠头是滇菜“藠头炒剁肉”等名菜的主要配菜。虽然开远甜藠头的名气很大,但是在藠头制作上并不能算是一家独大。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比如在曲靖的马龙藠头也有着极高的名气。马龙藠头的制作方式主要是使用白糖腌渍,相比较醋腌等方式,白糖腌制的藠头成品不仅洁白如玉,而且味道更偏甜。由于洁白如玉的外表,让很多喜爱藠头的人将其称之为“玛瑙藠头”。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还有大理巍山藠头,大理巍山藠头同样起源于云南,是云南藠头的名品。相比较前两者,大理巍山藠头更加下饭,不需要特意的腌制,只需要利用食材本身的辛辣,就可以进行凉拌和热炒。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正是由于藠头的食用方法十分多样,藠头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种植。这是当地很受欢迎的经济作物,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有人可能会好奇,藠头在怎么受欢迎也不过是一个小菜罢了。为何能够在以前被一直种植,而没有被淘汰。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环境恶劣。很多金贵的植物都不敢种植,而藠头如此的受欢迎最大的原因就是种植方法很简单,不需要专门学习如何种植的知识。

由于种植技术不够先进,老百姓在种植过程中只能够靠天吃饭。因此种植方式简单,而且产量足够高才是老百姓的最优选择,尽量降低损耗。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而且由于藠头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哪怕有些时候环境恶劣,比如持续的降雨或者干旱都能够正常生长。大陆国内亩产就有五千斤,因此在当时十分欢迎。

藠头在种植以后,即便没有什么经验也能够将亩产达到三四千斤。而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和种植方式的更新,精选后的优质品种在人工的细心管理和照料下,亩产达到五六千斤也并非难事。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也正是由于悠长的历史种植经历,很多南方人在藠头腌制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加上饮食习惯,藠头在国内一直处于市场稳定的食材。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但是随着进几年,藠头远销海外之后。整体种植的面积却原来越少了。为什么市场前景广阔,种植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藠头的种植现状·】——»

有藠头行业的从业就曾经公开表示,藠头的海外销量虽然一直飞涨,但仍旧面临着国内藠头产量不足的问题。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开始藠头的对外销量只有10吨不到,那时候国内的产量还供应的上。但自从2006年海外市场逐渐被藠头企业打开之后,出口需要就越来越大。从10吨到3000吨左右,整体创汇200多万美元,甚至有望达到4000吨的出口量。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这么大的出口量,主要的运抵的地方是亚洲地区,比如运抵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正是由于藠头加工成的罐头在国外也受到了欢迎,因此原本在大陆南方地方种植比较多的藠头已经逐渐变少。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为什么已经远销海外了,藠头的需求量十分庞大。但目前南方种植的藠头却越来越少了呢?既然市场需求,理论上目前炙手可热的藠头应该吸引更多人种植。为何现在却是一边供货不足,一边没有人种?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藠头是出了名的好种植。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有耐心和相应的设备就能够种植。正是由于种植过于简单,很多人反而不敢多种。

一旦种的人太多,藠头的价格必然就会下降。尤其是藠头每亩的产量极高,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可以亩产为五六千斤。由于亩产量太高,很多种植户都担心这些藠头能不能稳定的销售,否则储存会给农户们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不仅是藠头好种植,前期投资成本不大。相比较那些金贵的中药材等完全可以说的上便宜。投资门槛低,有时候是好处,有时候又是坏处。这些综合原因导致了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减少,而且这里还没有算上制作藠头本身的成本。

曾在南方种植多年,被称为“菜中灵芝”亩产5000斤,如今为何少见

«——【·结语·】——»

藠头的亩产很高,价格一直比较低迷。有经验的农户更加愿意去种植收购价格更高的中药材或者其他蔬菜。

虽然南方人对藠头情有独钟,但是在各种腌菜的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对于藠头的需求还是在慢慢降低。在南方种植了许多年的藠头,慢慢减少种植也是事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