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作者:漫悠芸端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前言

在六七十年代,会一门手艺足以撑起整个家的开销,在那个钱比命贵的年代,这些手艺人也被大家奉为座上宾。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那些手艺人多是子承父业,祖上就是一直做这个行当的,但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多数的手艺也被淘汰在了时代的潮流中,鲜有人知,你听过、见过哪些手艺人人呢?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木匠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了,木匠都统一的奉鲁班为祖师爷。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当时,家家户户都需要打柜子、桌子、板凳、门框、窗户,几乎都离不开木匠师傅,当然也不仅仅局限在家具上,更多的手工艺品也由木匠师傅来制作。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而且,木匠手艺的学习,没有个几年、十几年都出不了师,基本上徒弟都是从小就跟着师傅来学习了,这样成长的木匠,手艺才更加的精湛。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但是木匠并没有随着时代而淘汰,反而具有发展的潜力,现在好的家具都是需要手工打磨出来的,而且一些对应的公司,也会高薪聘请这类手艺人,可以说是求贤若渴的存在。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虽然没有被淘汰,但是这些手艺并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下来,因为这类手艺是需要吃苦学习的,现代人往往无法克服这些苦,也是导致了这个手艺出现了断层。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裁缝

裁缝匠和木匠的手艺一样,在当时都非常的吃香,谁家不穿衣服呢?每当嫁娶、办丧的时候,往往都要找到裁缝。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古代,一些贵族的衣服也都是裁缝定制的,在皇宫中,更是有皇家御用的裁缝,只为皇族做衣服。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裁缝也有自己的祖师爷—轩辕,裁缝往往有两种,一种是走街串巷上门服务的,另一种是开的裁缝铺,裁缝铺往往更加的全面。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尽管如今的科技发达,许多手工业已经落后,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但是私人订制衣物,依然是由裁缝手工来完成的。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补锅佬

“补花碗,钉洋碟,补锅罗!”,这便是补锅佬吆喝的台词,他们挑着扁担走街串巷,这扁担里装的也都是各种补锅的工具。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当时,经济条件没有那么好,锅多数也都是铁制的,在破损之后往往也都不舍得换新的或者扔掉,也都等待着补锅佬的到来。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补锅佬靠着自己的手艺,轻轻松松就能补好一口锅,然而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不仅锅的材质提升了,并且不易破损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而且就算锅坏掉了,无非换一个新的就好了,不再会想到去补一补的事情,补锅佬也失业了,逐渐的减少直至消失。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石匠

石匠并非单纯开采石料的职业,还可以对石料进行加工的手艺人,这样算来石匠这个职业在历史上存在的最久,毕竟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石头来做成狩猎工具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而且在一些古老的壁画、石桥、石佛像中都可以看到石匠的影子,总之与石头有关的工艺,都与石匠相关。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磨刀匠

在当时,家中的菜刀不锋利了怎么办,那就是坐等磨刀匠的到来,长条木凳、帆布围裙、磨刀石、戗子,这便是磨刀人的行头。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剪子、菜刀都可以来磨,磨刀匠用自己熟练的手艺对工具进行打磨,磨完之后工具锋利如初。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现在,再也听不到磨刀匠的吆喝了,不是他们手艺不行了,而是生活条件变好了,更多人会选择换新的工具。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剃头匠

我们现在叫剪头、理发,以前的人们叫剃头,剃头匠不单单会剃头,还要掌握,梳头、编发这些手艺,所以往往一个好的剃头匠都需要掌握。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当时,剃头可不像我们现在理发店的工具齐全,多数的技术也都来自工具,而剃头匠的手艺都是真材实料,就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完成剃头。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剃头匠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往往也是背上一个板凳,走到哪剃到哪,随着发展剃头匠也被时代淹没,现在的人们也都更倾向于去理发店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伞匠

现在人几乎没有听说过这个职业了,当时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雨伞坏了也不会丢掉,而是拿到伞匠那里,缝缝补补又三年。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从伞骨到伞面,都可以很好的被伞匠修补完成,但是现在不同了,雨伞坏掉了往往也就扔掉了,再买一个新的就是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锯木匠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这首大家熟悉的歌谣,就是根据锯木匠的工作衍生出来的。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锯木匠往往都是两个人,因为在当时做房梁、做家具都是用树木的木材,比较大的缘故,需要两个人拉锯才能完成。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他们会把木头分割成所需要的大小和厚度,用于不同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出力的活,没点力气真干不来这个行当。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锯木匠也少之又少,已经被机器所替代了,毕竟人眼的精准度不如机器的,取而代之的就消失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铁匠

铁匠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铁匠铺,还有用于打铁的炉子。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打铁时,还需要手拉风箱来控制温度和火候,期间如果出现偏差的话,这个铁打出来的效果就没有那么理想。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在古代的铁匠,一些兵器、铠甲的制作都需要用到铁匠来完成,而且都是一件件亲手敲打出来的。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而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多使用的铁制品,也都有铁匠来完成的,一些农用的铁制工具都出自铁匠师傅,拿起小锤子、大锤子,铁夹等工具进行打造。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不过,现在的铁制品都是一体化的由现代工厂完成,更加节约成本和时间,而且还可以量产。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弹匠

弹匠就是弹棉花的工匠,也属于九佬十八匠中的职业,而且弹棉花的手艺也不简单,因为它的工序十分的复杂。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当时如果家中的旧被子要翻新,就需要弹匠来完成,想做一床新的被子,并不像现在都是买的成品,而是需要一床床的,用一个类似“弓”的工具弹出来的。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时至今日,随着被子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用的材质也都各不相同,用棉花当被子的人家越来越少,弹匠也慢慢的消失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这些手艺人在当时都是出众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也不得不放弃了一辈子的营生,这些手艺也在慢慢的失传,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了。

六七十年代非常吃香的10类手艺人,曾经的座上宾,现在却很少遇到

这些传统工艺的流失也都被相应的事物所替代,这也表明了国家在飞速的进步之中,如今我们应该缅怀过去,期待未来,这些手艺人你听说过几个呢?

参考资料

齐鲁日报:《鲁班,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

自贡方志:《剃头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