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作者:ETtoday生活方式

记者任以芳/河南睢县报道

「中国鞋都」位于河南省的周口市淮阳县,古代是鞋服生产地,后来慢慢没落。2011年当地政府参考「晋江模式」,成为大陆制鞋重要据点地区之一。「制鞋」变「智鞋」,睢县平均产能达3.5亿双,年产值200亿人民币,台商企业也没缺席。《东森新媒体ETtoday》特地走访台资企业嘉宏鞋业,公开自动化生产线,大陆知名品牌李宁生产流程难得曝光。

回溯历史,河南睢县是古代鞋服的重要产地,汉代誉称「锦绣襄邑」,时代变迁,被称为「候鸟经济」的制鞋产业,以大陆福建、广东、重庆、成都、河北都有高密度制鞋产业,五大制鞋产业基地,唯独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没有成型的鞋业生产基地,形成空白区。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河南睢县10年内成为「中国鞋都」重要制鞋产区。(图/记者任以芳摄)

2011年睢县当地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从农业重心转移制鞋产业,发展至今11年时间,睢县拥有大陆知名中乔体育、鸿星尔克、特步等制鞋及鞋材配套工贸企业596家,产能达3.5亿双,年产值超150亿元(单位:人民币,同下),配套能力达90%以上,从业人员8万多人,带动当地就业机会和GDP。

大陆制鞋总量占全球70%的结构中,睢县休闲运动鞋制造占国内的30%,被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全球每3双鞋,两双是「中国制造」,全大陆每10双休闲鞋,3双来自睢县,成为福建、晋江以外最大休闲运动鞋制鞋厂。

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特地开放两岸媒体团参访,记者走进现代化生产车间,没有传统制鞋化学臭味,鞋底、冲裁、高频、印花、针车、成型、包装一条龙的自动化运动鞋生产流水线。「这些设备都是睢县生产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工厂改成自动化生产线,制鞋部分细节靠作业员完成。(图/记者任以芳摄)

现场作业员小陈向《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表示,「平均每天上班10小时,不一定周休二日,需要加班就多做,排班自由,多做多赚钱。」

当被问及,会不会担心被自动化设备出来取代?小陈笑笑的说,有些技术不是机器能完成,比如车缝鞋底的工作,还是人工最准确,大部分重复繁琐工作交给机器。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大陆许多制鞋厂朝向智能化转型。(图/记者任以芳摄)

记者也发现,即使是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有很多流程需要人工帮机器把关,像是测量每双球鞋平均高度,发现不平整立刻修正,做好的运动鞋必须「人工」系鞋带,这些未必机械流水线做到。

谈及自动化智能转型,台资企业嘉鸿鞋业不缺席,最早在广东、江西、湖南开工厂做鞋,2011年作为第一家入驻睢县的制鞋企业,见证睢县零基础到「中国鞋都」点滴过程。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台商嘉鸿鞋业与时俱进,采取环保材料制鞋。(图/记者任以芳摄)

台商嘉鸿鞋业难得公开自家自动化代工车间,媒体采访当天正好是大陆知名品牌李宁生产线,一体化智能系统,帮作业员省下重复繁琐工作,有更多时间把关品质。作业员涂抹黏合胶,也没有太多刺鼻异味,「为了环境保护,改成无毒无刺激性材料,对员工也是保障。」工作人员说。

嘉鸿鞋业的台籍董事赖建宏介绍,「本地政府支持下,嘉宏鞋业稳定成长,我们帮大陆知名品牌李宁,安踏,361代工,最初只有第一条生产线,发展到现在有15条生产线,用了十年的时间整顿。」

「与过去传统生产相比,我们工厂自动化程度已达到40%。」赖建宏也指出,制鞋也存在一些材料特性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自动化,其他辅助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自动化来解决人力不足和人工不稳定、疲劳等问题,可以提升15-20%的生产率和20%良率。

▼ 台商嘉鸿鞋业帮大陆品牌李宁代工的生产线。(图/记者任以芳摄)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探访鞋都!产能3.5亿双鞋 穷村10年翻身「制鞋变智鞋」

▲台商嘉鸿鞋业的台籍董事赖建宏。(图/记者任以芳摄)

传统鞋业如何转型?嘉鸿鞋业近年参与设计工作,满足大陆市场的多变需求,比如生肖鞋、网红明星联名鞋等。赖建宏认为,「以前OEM跟ODM现在是结合体,品牌终究无法掌控在代工厂上面,因此维护品牌的形象,以及回馈给品牌跟消费者稳定的品质,两者才是永续经营核心关键。」

疫情之后,大陆鼓励「中国制造」的质量,本土国潮产品的信任感也逐渐的提升,能见度也提高,加上人民对健康意识抬头,以及各类国际运动赛事重启,大陆运动产业商机仍然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