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作者:西姐聊天下

父亲郑小帖,今年77岁。你看到他那头乱蓬蓬的白发,配上他那高大赤壮的体魄,很难相信他的岁数。身材挺拔,长臂猿背,劈柴时稳稳的步伐仿佛还在砍烈火。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说话时那笃定铿锵的语气会让你想起抗战老兵。

老郑可算得上是四十年如一日的糙汉子,依旧活得滋润矍铄。他经历的是几代人的轮回更迭,五边形破败只剩一角的庄稼场。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年轻时,郑家是庄内小康之家。先后为大哥、二哥、四弟操办了三场喜事,张灯结彩把整条村风光透亮。谁知好景不长,看似平白无故的,家境很快由盛转衰,原因直到今天也无人得知。

妻子病逝那年,摆酒席的餐桌早已卖空,东拼西凑才办成那场寥落的殡仪。自此成了大家口中的“穷光蛋”。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而后岁月流逝,郑家的牛马又渐渐壮大。郑小帖一个人扛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庄稼场,他来了又往的脊梁依旧挺硬如铁。

如今在一家单位看大门,虽日子平平,生活却也渐渐转好。他内心却始终记得,当初穷困时那些无声的帮助,这笔人情债,他郑小帖一定会还。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正值郑家三代单传的窘迫时期。大儿子刚結婚没几年,二儿子的聘礼饭才走过一轮,小的更是羽翼未丰。

本就清贫的九口之家,一下子背负起了三场婚事的繁重债务。郑小帖苦中作乐,想着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谁知好景不长,才80多岁的奶奶忽然病倒了。与她朝夕相处的郑小帖正在单位值班,接到家里的电话时,他腿一软差点摔倒,嘴唇哆嗦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匆匆赶回家时,泪眼朦胧间,他看到奶奶躺在破旧的行军床上,双目紧闭,脸色刷白如纸。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殡仪的费用无处落手,郑小帖用尽全家的财物,到最后只能低三下四地向村里亲友借钱。素来横扫千军的他,这时只能一遍遍磕头请愿。

好在大家还记得昔日的恩情,知难而退,尽量帮忙节省开支。然而即便如此,殡仪结束后,郑家账上还是欠下了一大笔钱。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送走奶奶的那天,郑小帖站在墓前,泪水模糊了视线,他发誓无论如何都要还清这笔人情债。

奶奶的丧仪一结束,郑小帖就开始清点过往的人情账。他从阁楼翻出了陈旧的账本,一页页查看那些吊唁者的随礼数额。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一块钱的火化纸、三五十块的现金、最高一百块的白信封......每一个数额他都仔细地登记在案。

郑小帖性格极其坚韧不拔,这些吊唁者的随礼虽算不得大恩大德,但在他这里每一分每一毫都牢牢地记在心头。他立下了还礼的誓言——哪怕过去几十年,哪怕自己穷困潦倒,有朝一日还是要将这笔人情债加倍奉还。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于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郑小帖一直精心地保存这本人情帐簿。他先让妻子用手帕妥善包裹,锁进衣橱深处;后为防老鼠损坏、自己遗忘,又抄录了一份放在小本子上时刻检查。

这份债似乎成了郑小帖心头最重的负担,也是推动他前行的动力。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三十年间,庄里邻里有了白事,郑小帖从不让自己的儿女们空手而去。哪怕生活再如何拮据,他也会在长子大嫂的皮夹里塞几张现金,嘱咐一定要恭恭敬敬地抱着厚礼前去吊唁——那份几十年前的人情,他始终没有忘却。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十个年头。郑小帖虽然老去,但那本人情帐簿仍牢牢地记在他的脑海里。儿女们看到父亲那近乎执拗的样子,忍不住劝他就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何必再翻旧账呢。

起初郑小帖也犹豫了。他想,时过境迁,那些故交也早已忘却了;家乡虽然变了样,但大家依然都是老乡,与其计较过去,倒不如面向未来。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但是这种想法在他脑海里持续不了多久。郑小帖一个人躲在阁楼上,拿着那本泛黄的小笔记翻来覆去。这些路过的亲朋故人,都是曾经走过他家最艰难时期的知音啊。

虽然随礼不多,却也是楼炎之助雪中送碳。这份恩情,实在说不清要用多少钱才能抵得上。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我的儿女们不懂这份情谊有多可贵。”郑小帖在心里嘀咕。他想起读书时老师教导的“有来无回是cs”一语,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挣扎之中。

这也许会被今人视为迂腐,但对他而言,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义。最后,郑小帖狠狠地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痛彻心扉,这才下定决心要将这笔债完完全全清偿才行。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于是他重新叮嘱自己的儿女们,要将三十年前的恩情以现在的标准全部加倍奉还:一块钱的火化,就送二十块;五十元的白信封,就送上千元......哪怕大家都说他傻,这一次,郑小帖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声音。

故事结束,我不禁感慨郑小帖伯伯这种人正在逐渐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日渐稀薄,很多人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也就可以背弃昔日的友谊,几十块钱的人情债竟也舍不得清偿。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然而正是有了郑小帖伯伯这样的人,这个社会才显得温暖和谐。他那种近乎拘谨的做人态度,那种值得敬佩的道德操守,使我们这一代人感受到了正直不阿的力量。

人世间的感情原本就应该长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当今社会亟需这样一种力量,来纠正一些人逐利心切的行为方式,推动社会关系的进步。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两百元,不在意人说他傻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涌现出更多郑小帖样的楷模,使“义”这两个字不至于在历史长河中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