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作者:西姐聊天下

父親鄭小帖,今年77歲。你看到他那頭亂蓬蓬的白發,配上他那高大赤壯的體魄,很難相信他的歲數。身材挺拔,長臂猿背,劈柴時穩穩的步伐仿佛還在砍烈火。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說話時那笃定铿锵的語氣會讓你想起抗戰老兵。

老鄭可算得上是四十年如一日的糙漢子,依舊活得滋潤矍铄。他經曆的是幾代人的輪回更疊,五邊形破敗隻剩一角的莊稼場。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年輕時,鄭家是莊内小康之家。先後為大哥、二哥、四弟操辦了三場喜事,張燈結彩把整條村風光透亮。誰知好景不長,看似平白無故的,家境很快由盛轉衰,原因直到今天也無人得知。

妻子病逝那年,擺酒席的餐桌早已賣空,東拼西湊才辦成那場寥落的殡儀。自此成了大家口中的“窮光蛋”。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而後歲月流逝,鄭家的牛馬又漸漸壯大。鄭小帖一個人扛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莊稼場,他來了又往的脊梁依舊挺硬如鐵。

如今在一家機關看大門,雖日子平平,生活卻也漸漸轉好。他内心卻始終記得,當初窮困時那些無聲的幫助,這筆人情債,他鄭小帖一定會還。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正值鄭家三代單傳的窘迫時期。大兒子剛結婚沒幾年,二兒子的聘禮飯才走過一輪,小的更是羽翼未豐。

本就清貧的九口之家,一下子背負起了三場婚事的繁重債務。鄭小帖苦中作樂,想着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誰知好景不長,才80多歲的奶奶忽然病倒了。與她朝夕相處的鄭小帖正在機關值班,接到家裡的電話時,他腿一軟差點摔倒,嘴唇哆嗦了半天也沒說出話來。

匆匆趕回家時,淚眼朦胧間,他看到奶奶躺在破舊的行軍床上,雙目緊閉,臉色刷白如紙。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殡儀的費用無處落手,鄭小帖用盡全家的财物,到最後隻能低三下四地向村裡親友借錢。素來橫掃千軍的他,這時隻能一遍遍磕頭請願。

好在大家還記得昔日的恩情,知難而退,盡量幫忙節省開支。然而即便如此,殡儀結束後,鄭家賬上還是欠下了一大筆錢。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送走奶奶的那天,鄭小帖站在墓前,淚水模糊了視線,他發誓無論如何都要還清這筆人情債。

奶奶的喪儀一結束,鄭小帖就開始清點過往的人情賬。他從閣樓翻出了陳舊的賬本,一頁頁檢視那些吊唁者的随禮數額。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一塊錢的火化紙、三五十塊的現金、最高一百塊的白信封......每一個數額他都仔細地登記在案。

鄭小帖性格極其堅韌不拔,這些吊唁者的随禮雖算不得大恩大德,但在他這裡每一分每一毫都牢牢地記在心頭。他立下了還禮的誓言——哪怕過去幾十年,哪怕自己窮困潦倒,有朝一日還是要将這筆人情債加倍奉還。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于是在接下來的歲月裡,鄭小帖一直精心地儲存這本人情帳簿。他先讓妻子用手帕妥善包裹,鎖進衣櫥深處;後為防老鼠損壞、自己遺忘,又抄錄了一份放在小本子上時刻檢查。

這份債似乎成了鄭小帖心頭最重的負擔,也是推動他前行的動力。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三十年間,莊裡鄰裡有了白事,鄭小帖從不讓自己的兒女們空手而去。哪怕生活再如何拮據,他也會在長子大嫂的皮夾裡塞幾張現金,囑咐一定要恭恭敬敬地抱着厚禮前去吊唁——那份幾十年前的人情,他始終沒有忘卻。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過去了三十個年頭。鄭小帖雖然老去,但那本人情帳簿仍牢牢地記在他的腦海裡。兒女們看到父親那近乎執拗的樣子,忍不住勸他就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吧,何必再翻舊賬呢。

起初鄭小帖也猶豫了。他想,時過境遷,那些故交也早已忘卻了;家鄉雖然變了樣,但大家依然都是老鄉,與其計較過去,倒不如面向未來。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但是這種想法在他腦海裡持續不了多久。鄭小帖一個人躲在閣樓上,拿着那本泛黃的小筆記翻來覆去。這些路過的親朋故人,都是曾經走過他家最艱難時期的知音啊。

雖然随禮不多,卻也是樓炎之助雪中送碳。這份恩情,實在說不清要用多少錢才能抵得上。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我的兒女們不懂這份情誼有多可貴。”鄭小帖在心裡嘀咕。他想起讀書時老師教導的“有來無回是cs”一語,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掙紮之中。

這也許會被今人視為迂腐,但對他而言,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義。最後,鄭小帖狠狠地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痛徹心扉,這才下定決心要将這筆債完完全全清償才行。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于是他重新叮囑自己的兒女們,要将三十年前的恩情以現在的标準全部加倍奉還:一塊錢的火化,就送二十塊;五十元的白信封,就送上千元......哪怕大家都說他傻,這一次,鄭小帖選擇了聽從自己的聲音。

故事結束,我不禁感慨鄭小帖伯伯這種人正在逐漸從我們的世界裡消失。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日漸稀薄,很多人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也就可以背棄昔日的友誼,幾十塊錢的人情債竟也舍不得清償。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然而正是有了鄭小帖伯伯這樣的人,這個社會才顯得溫暖和諧。他那種近乎拘謹的做人态度,那種值得敬佩的道德操守,使我們這一代人感受到了正直不阿的力量。

人世間的感情原本就應該長久,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當今社會亟需這樣一種力量,來糾正一些人逐利心切的行為方式,推動社會關系的進步。

奶奶去世鄰居随禮10元,30年後,父親還禮兩百元,不在意人說他傻

希望在未來的歲月裡,能夠湧現出更多鄭小帖樣的楷模,使“義”這兩個字不至于在曆史長河中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