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癌症是“补”出来的!3个补身体的“好习惯”,越补癌细胞越活跃

作者:上洋中医宛医生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药补不如食补”,生病了,不舒服了,都喜欢吃点好的来补补身体。

平日里,为了强健身体,也少不了各种滋补,大鱼大肉成了家常便饭,汤汤水水更是不在话下。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你以为的一些补身体的好习惯,实则可能是在滋养癌细胞。

癌症是“补”出来的!3个补身体的“好习惯”,越补癌细胞越活跃

无肉不欢,小心“补”出肠癌

说到食补,肉类自然少不了,小时候经常被长辈们唠叨要多吃肉,才能长身体,长大后,出门在外,也时常被叮嘱不要总吃垃圾食品,要多吃点肉身体才健康。

在很多人看来,多吃肉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所以多多益善。

而肉也因为滋味鲜美,俘获了众人的“芳心”,有些人甚至嗜肉如命,尤其是红肉(指猪、牛、羊等肉色红的哺乳动物的肉),几乎餐餐顿顿都少不了。

殊不知,肉类摄取过多,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成为细菌的温床。

在细菌的作用下,肉类中富含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迅速腐败,产生对健康极有危害的物质。

肠黏膜长期遭受有害物质的“熏染”,“炎症——坏死——再生”的过程不断轮回,就会发生恶变。

特别是一些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吃得越多越危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议:

红肉(猪肉、牛肉等)和加工肉品,是大肠癌的强力危险因子,因此每周红肉的摄取上限应在500克以下,加工肉品更应避免。

所以,大家不要再只盯着红肉吃了,以前物资匮乏,吃肉的机会不多,人体长期处在一个营养不良的状态,所以有机会就多吃点,问题不大。

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的时候就能买到,如果不加节制,就很容易吃超标了。

建议每周红肉的摄取量不要超过1斤,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素食,膳食纤维可加速肠内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起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常喝刚出锅的汤,小心“补”出食道癌

中国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汤。

平时吃的家常便饭,四菜一汤是标配,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汤汤水水,尤其是广东人,爱喝汤是出了名的,一顿饭没有汤就吃不下。

在煲汤上,广东人也颇有讲究,通常要“煲三炖四”,即煲汤3个小时,炖汤要4个小时,经过几个小时的熬制,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汤就做好了。

煲好后,盛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趁热喝下去,别提多带劲了,仿佛世间所有的精华,都被自己一饮而下。

但其实,这样的汤喝多了,可能身体还没得到滋补就先垮了。

第一,煲汤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易引起痛风、结石,伤肾脏。

煲汤时间太久会使汤里的嘌呤飙升,尤其是,有些老火汤里还有动物内脏,如猪肚汤、猪肺汤、猪什汤等,嘌呤含量更高。

人体摄入过多嘌呤,会生成尿酸。

尿酸一般通过肾脏代谢,如果肾脏代谢不了,就会导致血液里的尿酸增高。

尿酸过高,不仅容易导致痛风,也会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尿酸结石,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肾衰竭。

所以,为了健康,煲汤时最好注意2点:

肉汤最好煲1小时左右,不要超过2小时;鱼汤则控制在1小时内;鸡汤、排骨汤煲3小时左右足矣。

每周喝“老火汤”不应超过3次

第二,汤如果一出锅就喝,温度比较高,如果这时候只想着“趁热喝”,对食管的伤害是很大的。

过热的食物进入人体后,不仅会烫伤食道黏膜,还会引起胃炎等一系列疾病。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入2A类致癌物,已有动物实验证实,65℃~70℃的热饮足以烫伤喉咙,可能导致食管癌。

也就是说,摄入超过65℃的食物、饮品,是有致癌风险的!

而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着娇弱的黏膜,对温度也很敏感,能耐受的高温在50℃~60℃,超过65℃便能烫伤黏膜

偶尔一两次的的烫伤,黏膜还可以自我修复,但如果反复被烫伤,就会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越来越多。

长此以往,就算不得癌,口腔溃疡、食管溃疡、食管炎等问题也是避免不了的。

常喝“大补酒”,补出肝癌

众所周知,喝酒伤肝,于是有些人就盯上了“药酒”,在商家的一众宣传下,药酒成为了补身体的好东西。

很多人还热衷于自制药酒,随便往里边加点“猛料”,一瓶药酒就诞生了。

不管是地上长的、石头里藏的,还是草里爬的、天上飞的,但凡能入药,就有可能被人们拿来泡酒。

像名贵大补药材人参、鹿茸、灵芝等,酿造而成的“大补酒”,就更深受人们追捧了。

话说,这和“往砒霜里加点枸杞,就说它是补身体的东西”有啥区别?

大家别忘了,凡是酒,不管是白酒还是药酒,它的主要成分还是酒精。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级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引起肝脏损伤和炎症,日积月累会演变为酒精性脂肪肝。

若不加以控制,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酒精性肝硬化登场了,最后可能发展为肝癌。

更别提像草乌、华山参、竹叶青蛇这类有毒之物,若不懂炮制,自行泡成酒,那更是致命毒酒!

而且,自制药酒应首选65°的高度数白酒。这样更易析出中药的有效成分,以保证功效,且不易变质。

如果人长期喝这种高度数药酒,那后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不管是“大补酒”还是自制药酒,亦或是单纯的酒精,能不喝就别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