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雷军的梦想有点贵

作者:娱乐三国
雷军的梦想有点贵

有那么两分钟,这场吊足了胃口的技术发布会,被雷军搞出了拍卖会的味道。

“不要喊9万9了,不可能的!”

场内一片笑声。场外小米股价应声而跌。

“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以上!所以14万9也不用再讲了。”

场内又一片笑声。场外小米股价继续下跌。

当天收盘时,小米股价在吞没了一度2%的涨幅后,又跌去0.25%。

2023年12月28日,雷军在台上讲了三个小时。为了这漫长的三个小时,小米汽车投入了47亿现金、超过1000人的专属团队、超过200台测试车辆、超过10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以及1003天的等待。

但揭开幕布的小米汽车与市场的期待显然还有差距。人们发现,想要像买手机一样从雷军这里买一台汽车时,似乎不可能了。这一次,人们对小米产品超高性价比的期待,破灭了。

发布会后半程,雷军试图扭转局势,将话题转到小米澎湃OS系统的优势上。“手机+车机,无缝对接互联。”“小米最强的是生态。”

第二天一早,小米集团股价开盘跌幅超3%。

从这一刻起,雷军超预算的汽车梦走进现实,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考验随即开始。

雷军的梦想有点贵

01

保时捷、特斯拉:冲我来的?

首场技术发布会,小米汽车“压力山大”。

12月26日,问界M9正式上线,在智能化这一维度卷出了新花样,眼花缭乱的新功能让不少车企倒吸一口冷气;27日,极氪007召开产品发布会,背靠吉利以规模化效应不断降低造车成本,以操控和极致性价比,往20-30万级别市场中扔下一枚重磅炸弹。

智能化和性价比,被认为是新能源大混战中最关键的两个杀招,也是外界期望中最符合小米定位的“造车人设”。发布会召开在即,却遇到车圈前辈在这两个方向上接连出牌,贴脸开大,小米如何接招?

也许是为了回应市场期待,也许是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刷一波存在感,也许是为了提高米粉的价格预期,28日,小米汽车召开了一场看起来有点“不讲武德”的发布会,只发技术,不说价格。题什么时候做出来不重要,翻卷声音必须要响,新车上市可以再等一等,但能抢的客户一定要先抢过来。

这场发布会相当漫长,雷军在台上讲了三个小时,从三电系统讲到大压铸,从智能驾驶讲到智能座舱,从设计理念讲到车身安全......面面俱到,娓娓道来。不过在小编看来,明里暗里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先别买,再等等小米。”

然而,投资人似乎并不买账。发布会过程中,小米集团早盘一度涨超2%的股价转跌;12月28日,小米汽车开盘再跌超2%,截至和讯商业发稿时,报15.72港元。

雷军的梦想有点贵

从此前透露出的产品资料来看,小米SU7有不少亮点。酷似保时捷Taycan的设计,整车尺寸比特斯拉Model 3和蔚来ET5更大,搭载小米澎湃OS系统,匹配自研的智驾系统,电池容量有73.6kWh和101kWh两种,CLTC续航最低为628km、最高达800km......

如果这辆车诞生于两年前,确实遥遥领先,但无奈行业内卷实在严重,仅看这些资料,除了澎湃OS系统值得期待,其余每一项参数都只是“无功无过”的水平,没有明显的短板,但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因此,在发布会之前,业内普遍认为小米汽车的定位在20-30万级别之间,对标极氪007与智界S7,但发布会开始之后,不断有汽车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出自己的心声“越听越不对劲,这场技术沟通会里出现最多的友商是谁?小米好像真的是冲保时捷Taycan Trubo和特斯拉Model S去的。”

会上,雷军用三个小时系统展示了小米汽车在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SU7的造车理念和设计细节,并将各项数据与友商对比,来论证小米汽车不输Taycan Trubo和Model S。

雷军的梦想有点贵

且从发布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的野心也绝不止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车企,雷军喊出口号“小米的目标是通过15-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在机械素质上可以和保时捷掰手腕,在智能化上和特斯拉有的一拼。”

对于这句Flag,围观群众并不买账,“虽然新能源汽车创始人在发布会上吹牛已是司空见惯,但小米汽车你还没正式上市,就喊着要做全球前五,是不是过于早了?”

与观众的态度不同,一众车企还是给了新伙伴面子。发布会前一天,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格外活跃。他一口气发了12条关于小米汽车的微博,除了给自己造势,还多条微博致敬比亚迪(002594)、蔚来、小鹏、理想、华为等同行,除了华为,其他车企都给出了暖心回应,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不过,热热闹闹的舆论场背面,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的行业格局。智能化方面,特斯拉、华为珠玉在前,留给小米可点亮的技能点已然不多。性价比方面,“价格屠夫”的大棒也已经被其他更早入局、更有背景的车企抢走。更严峻的是,市场已经不太允许车企先拿出产品再慢慢迭代,残酷的“淘汰赛”已经开启。

这意味着,作为最晚成立的新能源品牌,小米汽车刚走出新手村,就遇上了一群虎视眈眈的“满级大佬”,想要在围剿中杀出,必须拿出足够亮眼的技术或者诚意。

02

有惊喜,但市场没那么满意

或许明白外界对于小米制造技术的担忧,发布会开始,雷军首先介绍了小米汽车的三电技术与制造工艺。

电机方面,雷军称小米汽车已研发三代动力电机技术,已申请155项专利,已获得60项专利。第一代,V6/V6s,转速21000转,已量产上车;第二代,V8s,27200转,这是全球动力电机转速天花板,获专家组正式鉴定,2025年上车;第三代,预研碳纤维激化固化法,实验室已经达到35000转。

电池方面,雷军介绍了和宁德时代(300750)历时两年共同研发800V电池包,最高电压达871V。此外,小米还自研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即把电池包做到车身的一部分,然后用它来替代整个车身的地板,同时行业首创电芯倒置技术。“目前,小米汽车正在漠河做低温测试。低温环境下,小米汽车续航保持率是同级更高,空调升温速度同级更快充电速度同级更快。”雷军表示。

在此次发布会上,小米还发布了超级大压铸技术,即9100吨一体化压铸工艺。雷军透露道,特斯拉上海工厂采用的6000吨大压铸,最新落成工厂是9000吨,而小米自主设计的一体化大压铸系统已超越特斯拉。

而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小米会比较强势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部分,雷军则更加自信,直言“小米生来就是卷大的,因此不惧行业内卷。2024年,小米将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汽车通过视频,演示了小米汽车SU7在晚高峰拥堵路段、立体停车楼、机械车位等场景的智能驾驶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采用了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而该大模型是小米自研,且是全球首次应用于量产车。

“智能座舱应该是小米汽车最强的一块,也是米粉最期待的。”在介绍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时,雷军信心满满的表示。据悉,小米座舱配备了超大HUD,翻转式仪表屏。同时,小米Pad可作为后排拓展屏,实现五屏联动。据悉,小米智能座舱搭载了骁龙8295座舱芯片。

雷军表示,随着小米澎湃OS上车,人车家全生态正式形成闭环。具体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中控生态屏和手机平板电脑一样,不需要刻意学习如何操作;开机快、启动快、升级快—1.49秒启动、智能座舱OTA升级仅需3分钟;手机+车机,无缝对接互联,可将小米手机内容投屏至车内大屏。

“小米最强的是生态。”雷军表示,小米智能座舱拥有强大的应用生态,小米平板电脑拥有超过5000个App,将陆续上车。同时,小米的CarloT生态将全面向第三方开放,采用统一标准化接口、支持最丰富的通讯标准协议以及存量设备轻量改造方案。

雷军介绍的相当卖力,现场的掌声和欢呼也是此起彼伏,但从发布会过程中就开始转跌的股价表明,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或许这些小惊喜,还不足以撑起大家对雷军和小米汽车的期待。

一位全程围观发布会的媒体人也表示:“整场看下来,智能化方面没有预期中那么‘炸裂’,个人感受比较平静,没觉得比华为更强,但性能方面很不错,说明小米汽车可能不会像市场所期望的那样,走极致性价比的低价路线。对于米粉来说,这算好消息吗?”

03

比造车更难的是定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发布会之前,雷军就已经打好了价格“确实有点贵”的预防针,但发布会过后,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价格,这或许与小米自带的深入人心的“性价比之王”标签分不开。

山寨机横行的那些年,极少手机厂家以“极致性价比”作为最大的卖点,刚刚成立的小米察觉到这一市场空白,以科技感、极致堆料和超高性价比等标签,吸引了一批电子产品发烧友,迅速被捧上“神坛”,实现了营业收入和粉丝情怀的双丰收。

这些米粉陪伴着小米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三的品牌。雷军也不止一次说过,下定决心造车,离不开米粉的激励和支持。

在2021年小米官宣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称自己收到过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位叫吴向宇的米粉送来的一本书,里面是他在小米商城上的购物单据:6年来买了价值35万元的小米产品。并对雷军说:我始终相信小米,这是我和小米一起长大的见证。他还说,只要小米造车,他就一定会买!

情感视角上,双向奔赴的故事非常暖心,但从商业逻辑上,业内普遍认为,尽管小米一直以来擅长使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打破市场格局,且在很多行业中取得了成功,但这一路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恐怕难以实现,手机行业积累的情怀也较难转化成汽车行业的销量。

一方面是因为,此时非彼时,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当年的手机行业形势大有不同。不同价位、不同细分品类的竞争都已经足够充分,要高端有高端,要性价比有性价比,对于小米而言,现在入局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当年入局手机行业的优势相比小了很多。

另一方面,面对不同产品,粉丝心态也有不同,手机由于单价较低,消费者愿意付出试错成本,但汽车属性特殊,由于单价高、使用时间长,试错成本更高,且对于用户而言,一定会考虑安全性,而影响安全性很大的因素是厂家相关的研发和生产经验,这方面,小米显然有课要补。

从新车的配置和设计来看,小米汽车也没想在低价区间和其他车企混战。“9万9不可能,14万9也不用再讲了!”发布会上,雷军亲口否定了外界对小米汽车低价的猜测。“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以上!所以14万9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在发布会最后,雷军再一次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和造车故事,与当初宣布造车时的支持与捧场不同,这一次,越来越多的米粉选择在弹幕打出“感动但没钱”“价格估计会让人汗流浃背”“等红米汽车了”的留言。

不过,雷军虽然透露了SU7的价格“确实有点贵”,但也强调了“是有理由的贵,在体验上一定会超过大家预期。”距离新车上市还有很长时间,小米还能不能再给米粉带来十年前那样的震撼和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