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的夢想有點貴

作者:娛樂三國
雷軍的夢想有點貴

有那麼兩分鐘,這場吊足了胃口的技術釋出會,被雷軍搞出了拍賣會的味道。

“不要喊9萬9了,不可能的!”

場内一片笑聲。場外小米股價應聲而跌。

“但凡有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得40萬以上!是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

場内又一片笑聲。場外小米股價繼續下跌。

當天收盤時,小米股價在吞沒了一度2%的漲幅後,又跌去0.25%。

2023年12月28日,雷軍在台上講了三個小時。為了這漫長的三個小時,小米汽車投入了47億現金、超過1000人的專屬團隊、超過200台測試車輛、超過1000萬公裡的測試裡程,以及1003天的等待。

但揭開幕布的小米汽車與市場的期待顯然還有差距。人們發現,想要像買手機一樣從雷軍這裡買一台汽車時,似乎不可能了。這一次,人們對小米産品超高成本效益的期待,破滅了。

釋出會後半程,雷軍試圖扭轉局勢,将話題轉到小米澎湃OS系統的優勢上。“手機+車機,無縫對接互聯。”“小米最強的是生态。”

第二天一早,小米集團股價開盤跌幅超3%。

從這一刻起,雷軍超預算的汽車夢走進現實,市場對小米汽車的考驗随即開始。

雷軍的夢想有點貴

01

保時捷、特斯拉:沖我來的?

首場技術釋出會,小米汽車“壓力山大”。

12月26日,問界M9正式上線,在智能化這一次元卷出了新花樣,眼花缭亂的新功能讓不少車企倒吸一口冷氣;27日,極氪007召開産品釋出會,背靠吉利以規模化效應不斷降低造車成本,以操控和極緻成本效益,往20-30萬級别市場中扔下一枚重磅炸彈。

智能化和成本效益,被認為是新能源大混戰中最關鍵的兩個殺招,也是外界期望中最符合小米定位的“造車人設”。釋出會召開在即,卻遇到車圈前輩在這兩個方向上接連出牌,貼臉開大,小米如何接招?

也許是為了回應市場期待,也許是為了在激烈競争中刷一波存在感,也許是為了提高米粉的價格預期,28日,小米汽車召開了一場看起來有點“不講武德”的釋出會,隻發技術,不說價格。題什麼時候做出來不重要,翻卷聲音必須要響,新車上市可以再等一等,但能搶的客戶一定要先搶過來。

這場釋出會相當漫長,雷軍在台上講了三個小時,從三電系統講到大壓鑄,從智能駕駛講到智能座艙,從設計理念講到車身安全......面面俱到,娓娓道來。不過在小編看來,明裡暗裡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先别買,再等等小米。”

然而,投資人似乎并不買賬。釋出會過程中,小米集團早盤一度漲超2%的股價轉跌;12月28日,小米汽車開盤再跌超2%,截至和訊商業發稿時,報15.72港元。

雷軍的夢想有點貴

從此前透露出的産品資料來看,小米SU7有不少亮點。酷似保時捷Taycan的設計,整車尺寸比特斯拉Model 3和蔚來ET5更大,搭載小米澎湃OS系統,比對自研的智駕系統,電池容量有73.6kWh和101kWh兩種,CLTC續航最低為628km、最高達800km......

如果這輛車誕生于兩年前,确實遙遙領先,但無奈行業内卷實在嚴重,僅看這些資料,除了澎湃OS系統值得期待,其餘每一項參數都隻是“無功無過”的水準,沒有明顯的短闆,但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驚喜。

是以,在釋出會之前,業内普遍認為小米汽車的定位在20-30萬級别之間,對标極氪007與智界S7,但釋出會開始之後,不斷有汽車部落客在社交平台發出自己的心聲“越聽越不對勁,這場技術溝通會裡出現最多的友商是誰?小米好像真的是沖保時捷Taycan Trubo和特斯拉Model S去的。”

會上,雷軍用三個小時系統展示了小米汽車在電機、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以及SU7的造車理念和設計細節,并将各項資料與友商對比,來論證小米汽車不輸Taycan Trubo和Model S。

雷軍的夢想有點貴

且從釋出會透露出的資訊來看,小米汽車的野心也絕不止于做一個默默無聞的車企,雷軍喊出口号“小米的目标是通過15-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在機械素質上可以和保時捷掰手腕,在智能化上和特斯拉有的一拼。”

對于這句Flag,圍觀群衆并不買賬,“雖然新能源汽車創始人在釋出會上吹牛已是司空見慣,但小米汽車你還沒正式上市,就喊着要做全球前五,是不是過于早了?”

與觀衆的态度不同,一衆車企還是給了新夥伴面子。釋出會前一天,雷軍在社交媒體上格外活躍。他一口氣發了12條關于小米汽車的微網誌,除了給自己造勢,還多條微網誌緻敬比亞迪(002594)、蔚來、小鵬、理想、華為等同行,除了華為,其他車企都給出了暖心回應,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不過,熱熱鬧鬧的輿論場背面,是暗流湧動、險象環生的行業格局。智能化方面,特斯拉、華為珠玉在前,留給小米可點亮的技能點已然不多。成本效益方面,“價格屠夫”的大棒也已經被其他更早入局、更有背景的車企搶走。更嚴峻的是,市場已經不太允許車企先拿出産品再慢慢疊代,殘酷的“淘汰賽”已經開啟。

這意味着,作為最晚成立的新能源品牌,小米汽車剛走出新手村,就遇上了一群虎視眈眈的“滿級大佬”,想要在圍剿中殺出,必須拿出足夠亮眼的技術或者誠意。

02

有驚喜,但市場沒那麼滿意

或許明白外界對于小米制造技術的擔憂,釋出會開始,雷軍首先介紹了小米汽車的三電技術與制造技術。

電機方面,雷軍稱小米汽車已研發三代動力電機技術,已申請155項專利,已獲得60項專利。第一代,V6/V6s,轉速21000轉,已量産上車;第二代,V8s,27200轉,這是全球動力電機轉速天花闆,獲專家組正式鑒定,2025年上車;第三代,預研碳纖維激化固化法,實驗室已經達到35000轉。

電池方面,雷軍介紹了和甯德時代(300750)曆時兩年共同研發800V電池包,最高電壓達871V。此外,小米還自研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即把電池包做到車身的一部分,然後用它來替代整個車身的地闆,同時行業首創電芯倒置技術。“目前,小米汽車正在漠河做低溫測試。低溫環境下,小米汽車續航保持率是同級更高,空調升溫速度同級更快充電速度同級更快。”雷軍表示。

在此次釋出會上,小米還釋出了超級大壓鑄技術,即9100噸一體化壓鑄工藝。雷軍透露道,特斯拉上海工廠采用的6000噸大壓鑄,最新落成工廠是9000噸,而小米自主設計的一體化大壓鑄系統已超越特斯拉。

而在于人們普遍認為小米會比較強勢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部分,雷軍則更加自信,直言“小米生來就是卷大的,是以不懼行業内卷。2024年,小米将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在釋出會現場,小米汽車通過視訊,示範了小米汽車SU7在晚高峰擁堵路段、立體停車樓、機械車位等場景的智能駕駛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采用了端到端感覺決策大模型,而該大模型是小米自研,且是全球首次應用于量産車。

“智能座艙應該是小米汽車最強的一塊,也是米粉最期待的。”在介紹小米汽車的智能座艙時,雷軍信心滿滿的表示。據悉,小米座艙配備了超大HUD,翻轉式儀表屏。同時,小米Pad可作為後排拓展屏,實作五屏關聯。據悉,小米智能座艙搭載了骁龍8295座艙晶片。

雷軍表示,随着小米澎湃OS上車,人車家全生态正式形成閉環。具體優勢展現在三方面:中控生态屏和手機平闆電腦一樣,不需要刻意學習如何操作;開機快、啟動快、更新快—1.49秒啟動、智能座艙OTA更新僅需3分鐘;手機+車機,無縫對接互聯,可将小米手機内容投屏至車内大屏。

“小米最強的是生态。”雷軍表示,小米智能座艙擁有強大的應用生态,小米平闆電腦擁有超過5000個App,将陸續上車。同時,小米的CarloT生态将全面向第三方開放,采用統一标準化接口、支援最豐富的通訊标準協定以及存量裝置輕量改造方案。

雷軍介紹的相當賣力,現場的掌聲和歡呼也是此起彼伏,但從釋出會過程中就開始轉跌的股價表明,資本市場似乎并不買賬。

或許這些小驚喜,還不足以撐起大家對雷軍和小米汽車的期待。

一位全程圍觀釋出會的媒體人也表示:“整場看下來,智能化方面沒有預期中那麼‘炸裂’,個人感受比較平靜,沒覺得比華為更強,但性能方面很不錯,說明小米汽車可能不會像市場所期望的那樣,走極緻成本效益的低價路線。對于米粉來說,這算好消息嗎?”

03

比造車更難的是定價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釋出會之前,雷軍就已經打好了價格“确實有點貴”的預防針,但釋出會過後,人們最關注的還是價格,這或許與小米自帶的深入人心的“成本效益之王”标簽分不開。

山寨機橫行的那些年,極少手機廠家以“極緻成本效益”作為最大的賣點,剛剛成立的小米察覺到這一市場空白,以科技感、極緻堆料和超高成本效益等标簽,吸引了一批電子産品發燒友,迅速被捧上“神壇”,實作了營業收入和粉絲情懷的雙豐收。

這些米粉陪伴着小米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三的品牌。雷軍也不止一次說過,下定決心造車,離不開米粉的激勵和支援。

在2021年小米官宣造車的釋出會上,雷軍稱自己收到過一份特别的禮物,一位叫吳向宇的米粉送來的一本書,裡面是他在小米商城上的購物單據:6年來買了價值35萬元的小米産品。并對雷軍說:我始終相信小米,這是我和小米一起長大的見證。他還說,隻要小米造車,他就一定會買!

情感視角上,雙向奔赴的故事非常暖心,但從商業邏輯上,業内普遍認為,盡管小米一直以來擅長使用極具競争力的價格打破市場格局,且在很多行業中取得了成功,但這一路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恐怕難以實作,手機行業積累的情懷也較難轉化成汽車行業的銷量。

一方面是因為,此時非彼時,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與當年的手機行業形勢大有不同。不同價位、不同細分品類的競争都已經足夠充分,要高端有高端,要成本效益有成本效益,對于小米而言,現在入局新能源汽車的優勢與當年入局手機行業的優勢相比小了很多。

另一方面,面對不同産品,粉絲心态也有不同,手機由于單價較低,消費者願意付出試錯成本,但汽車屬性特殊,由于單價高、使用時間長,試錯成本更高,且對于使用者而言,一定會考慮安全性,而影響安全性很大的因素是廠家相關的研發和生産經驗,這方面,小米顯然有課要補。

從新車的配置和設計來看,小米汽車也沒想在低價區間和其他車企混戰。“9萬9不可能,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釋出會上,雷軍親口否定了外界對小米汽車低價的猜測。“但凡有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得40萬以上!是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在釋出會最後,雷軍再一次分享自己的心路曆程和造車故事,與當初宣布造車時的支援與捧場不同,這一次,越來越多的米粉選擇在彈幕打出“感動但沒錢”“價格估計會讓人汗流浃背”“等紅米汽車了”的留言。

不過,雷軍雖然透露了SU7的價格“确實有點貴”,但也強調了“是有理由的貴,在體驗上一定會超過大家預期。”距離新車上市還有很長時間,小米還能不能再給米粉帶來十年前那樣的震撼和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領和訊Plus會員,免費看更多獨家内容:8大财經欄目,最新最熱資訊幹貨獨家行情解讀,快人一步掌握市場投資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