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作者:历史无双

其实啊,大家说的那个“八百里加急”并不是真的意味着跑了整整800里路!

这就跟咱们平时开玩笑一样,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实还有五百里加急和三百里加急之类的。

而且,那啥,要告诉你的是呢,八百里加急这种事儿可不止是一匹马儿跑出来的,就算是号称千里马的宝驹,一天顶多也就能跑个300到500里路罢了。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唐时候的一尺大概等于现在的0.303米,唐朝的一里路相当于现在的454.2米,唐朝的八百里路大约就是我们现在的726公里。

也就是说啊,就算唐人的千里马一天能轻松奔出500里,也不过是现在的454公里而已,所以嘛,根本就不会有哪匹马儿能一气儿奔跑上800里的路程,别说是千里马,就是超速跑车也难啊!

这个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嘛,主要是通过古代咱们全国各个地方的驿站网络来完成的,类似于接力赛跑,就是让马儿们轮流跑,一鼓作气,才能在短短数小时内把书信送到目的地呢。

这个做法对马儿们可真是伤不起啊,因为它们是用尽全力飞奔的话,体力消耗可是很大的,更何况那些参加跑八百里加急的马儿,那可是全驿站挑剩下的好马咯!

一旦要让马儿们参加八百里加急,那基本上就是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

驿站的工作人员最怕的可就是遇上八百里加急这样的活儿了,他们为了保证效率,会拼命鞭打马儿催它们快跑,等到抵达终点的那一刻,马儿们基本上都筋疲力尽了,而不论是赶马还是骑马的驿卒们,也都累得晕头转向、气息奄奄了。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可是轻易不敢使用的,毕竟只有遇到特别紧张、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儿。

比如说安史之乱的时候吧,那时安禄山就在范阳(现北京那边)发动战争,而唐玄宗当时正在长安(现在陕西那边的西安市)的华清宫里,这俩地方离着可远了呢,足有3000多里路。

结果唐朝的官员立马就用八百里加急这么快的方式把安禄山起兵的事儿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在得知消息后六天就知道了这事儿。

那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完善的驿站系统了。其实早在很久以前,邮站就开始在咱们国家存在啦,当时可不叫驿站,而是叫邮、亭、驿、置之类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呢!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其中的邮,就是专人一步一步走出去送公文;亭呢,就是给送公文的邮差和来回奔波的官员、使者准备的简陋住所;

而且除了能送文书之外,还能提供住宿甚至运输物资什么的,那儿还有专门的驿骑和驿车,专门负责传递紧急文件和军事情报。

等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他又开始修建从咸阳一直通向全国各地的直道和驰道,这可不就是我们现代高速公路的原型吗?当然啦,秦朝修建这些道路的初衷在于更好的传播信息和运送物资哦!

然后再来讲讲魏晋时期,这时候才正式被叫做驿站了,还颁布了《邮驿令》,用法律条文来严格管理驿站,要求驿站在传送公文的时候绝对不能出岔子,必须准时、准确地送到目的地。

并且驿站管理的马匹不能无缘无故地残疾或死亡,不然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我猜这个《邮驿令》应该算得上是大陆历史上第一部交通法)。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你知道吗,咱们隋唐那时候,朝廷就开始兴建驿站了,这事儿可不小呢!

大约隔20到30里就能看到一个,而且旁边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官员。

据历史资料《大唐六典》记录,唐朝全国光算起来就有1639个驿站,更别提还有配备的人员,足足有2万多人;驿兵也是1.7万之多。除了我们熟悉的陆地上的驿站,还有专门设在水路运输通道上的水驿!

这个事还牵扯到明朝末年的一个人物,他叫李自成,他当年就在银川那个位置当过一段时间的驿卒。

可惜呀,后来崇祯搞了一场改革,很多人都被淘汰掉了,包括李自成就失业了。他实在找不到生路,只好选择了起义反抗明朝,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败落。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每个朝代的驿站都是自己独立的系统,说到底,这个驿站主要就是用来: 传达政府文件和重要信息、进行物资运输以及给那些出差的官老爷住下休息的;每个驿站都有各自不同数量的人和马匹。

比如“八百里加急”的文件或消息,就是通过这样铺开的驿站网络来回传送的。

你知道杜甫的那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吧?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其中提到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件事:

唐玄宗为了满足他心爱的杨贵妃想吃岭南荔枝的愿望,居然动用了八百里加急的方式运送荔枝。

荔枝产自两广地区,距离长安有整整3500里远,荔枝成熟的季节又刚好是夏天的6月至7月,所以就算八百里加急,途中起码也要花掉半个月以上时间,而且如果时间拖久了,那荔枝的口感肯定也会变得十分糟糕。

唐玄宗这么做既费钱又伤民,却还是愿意破费去购买驿马和驿卒。

但你可能不知道,八百里加急可不是随随便便能用的,它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当某一个驿站接到的是八百里加急的信息后,就要立刻安排驿卒将马儿训起来,拼命奔跑着向下一个驿站疾驰而去,后面一连串的驿站遵照这个规律接力传递信息,直到最后将信息传达到终点为止。

咱们再聊聊唐朝的规定,普通的马儿每天最多只能跑180公里,相当于一般的文件传播速度;而稍微快些的马可以跑300公里,接近了三百里加急的水平;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最好的马儿则每天最多跑500公里,这可是五百里加急的标准哦!至于那些超级紧急的“八百里加急”文件和情报嘛,那就没法考虑到驿卒和马匹的生命安全问题了。

要是在战时遇到特别重要的秘密情报,人们可不会傻乎乎地只派一个驿卒来传递,而是会像那样放出好几个驿卒同时传递同样的紧急情报。

哪怕途中真的有某个驿卒被逮到了,也不会影响整个信息的传递效果。每个封建王朝可都是依靠这些散布全国各地的驿站系统来传递公务文件和情报,包含皇帝下发的各种诏书和命令,不同的文件自然就得用不同的传递系统。

古代八百里加急:如何做到?一天真的能跑800里吗?

这些遍及全国各地的驿站简直就是封建王朝传递官方文件的最佳利器啊!

也有人曾经好奇,那些传递紧急公文的驿卒岂不是很容易会遭到抢劫?

因为这些紧急公文对于普通的强盗来说根本毫无用处,他们得到这些信息非但捞不着一丁点儿的好处,还很可能引来官兵的追杀。既然如此,那谁会没事干去抢劫这些驿卒呢?毕竟只有处于社会大混乱的情况下,才可能有人敢于冒着巨大风险去抢劫这些驿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