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和统治者,他的军事才能和征服欲使他的军队横扫欧亚大陆,创造世界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之一。
他的军队以其骁勇善战、行军迅速、战术灵活而闻名,能够在各种地形和气候下作战,不畏艰难险阻。
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除了武器、马匹和战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后勤补给。
为了解决军队的食物问题,成吉思汗曾想出一种独特的方法,让他的士兵从不饿肚子,这种方法被称为“成吉思汗补给法”。
何为成吉思汗补给法
成吉思汗补给法的核心是利用动物作为运输工具和食物来源,因为蒙古人的军队主要由骑兵组成,每个骑兵都有三匹马,一匹用于作战、一匹用于运输、一匹用于备用。
这些马经过训练听从主人的指挥,携带着分成各种小份的食物,如干肉,奶酪,酸奶,面包等,为部队提供持续不断的补给,食物都易于保存、携带,能够满足士兵的基本营养需求。
马匹还可以在必要时作为紧急食物,被宰杀食用。除了马之外,蒙古军队还会随身带着大量的牛羊,这些牛羊不仅能够运输兵器和物资,还能够提供新鲜的肉和奶,增加士兵的体力和士气。
简单来说,军队可以一边打仗一边放牧,形成一个移动的粮草库。蒙古军在征服一个城镇或地区后,会从当地的居民那里掠夺或征收食物,以补充他们的储备。
总的来说,通过种种方式成吉思汗的军队可以在行军途中从容不迫,几乎从不遭受饥饿之苦,为其打下可靠的胜利基础。
成吉思汗补给法是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蒙古人的游牧文化和对动物的了解,结合军事和经济的考虑,体现蒙古大军的智慧和远见。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局限性和弊端,曾经的日本也效仿过蒙古军这种后勤补充方式,结果5万人的军队最后被活活饿死。
英帕尔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了快速到达印度,决定从缅甸走捷径进攻英帕尔。我们都知道缅甸多是热带雨林,后勤补给十分的困难,于是牟田口廉便想效仿成吉思汗补给法。
蒙古有大量的牛羊,可缅甸就缺少这些东西,无奈之下日军只能退而求其次,逮捕大量的猴子和大象随行,还有少量的猪,不管怎么说最后也算搜集到充足的物资。
就这样十多万日军与猴子、大象匆匆上路,结果戏剧的一幕出现了。猴子不像牛羊那么容易驯服,路途中不仅随时会伤害日军,甚至趁着他们不注意偷一些食物果断逃走。
相比于牛马的速度,大象每天走的路程非常少,日军大部队每天能走几公里就不错了。就这样,本来想要偷袭英军的英帕尔,结果半路就因为动静太大被英军发现。
英国空军迅速起飞对日军轰炸,本来少量的飞机根本难以造成伤害,然而炮弹的轰鸣声让猪、大象受惊,这些动物吓得四散而逃,临走前还把日军的物资糟蹋殆尽。
因为缺少充足的水源、食物,十多万日军最后被活活饿死五万多,后来英国发现这一问题“趁他病要他命”。
第17师团和第5师团切断日军全部进攻路线,将他们困在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日军的第15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幸存者逃出了生天。
总结
成吉思汗补给法的确很不错,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很多。其一需要大量的动物,如果没有足够的动物资源方法就会失效。
其次,士兵对动物有一定的驯养和管理能力,否则就会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
其三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到地理和气候的因素,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对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性有不同的影响,遇到不利的环境难以取得预想的效用,甚至还会带来弊端。
第四动物很容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如果敌人有强大的火力或空中力量,就可以轻易地摧毁动物切断军队的补给线。
由此观之,成吉思汗补给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和地区,需要根据具体的战争目标和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英帕尔战役是一场惨烈的战役,也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不仅结束日军对印度的威胁,也打破日军在东南亚的神话,挽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地位。
其实危机发生后牟田口廉也曾补救过,只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日军早已陷入混乱和绝望失去应有的理智,只想快点找到足够的食物和水,对于牟田口廉的智慧丝毫不听。
英帕尔和科希马之间的丛林和山地中,日军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少,堪称一场人间地狱。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