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作者:博恩话史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飞夺泸定桥,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必学的内容之一。

这场战斗不仅彻底展现了红军的强悍战斗力,也体现出红军战士的牺牲精神。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不过在此之外,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时的敌人为何不毁掉泸定桥呢?

众所周知,当时的泸定桥还剩下大量的铁索,这也成为了红军战士能够通过的底气。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如果整座桥被摧毁,红军战士定然无法通过,那么当时负责守桥的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为何没炸桥呢?

泸定桥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

当时大渡河两岸的人想要通过,必须使用渡船和滑索,不仅安全系数非常低,且严重影响两岸藏族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和贸易。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因此康熙决定建造一座桥来解决这个问题。

康熙四十五年,泸定桥正式建造成功,考虑到当地的气温以及频繁运输各类物资的需求。

因此这座桥使用了当时较为少见铁索搭配桥板的建造方式。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这让泸定桥异常坚固,经历多年风吹雨打,也只有少数损坏的地方,可以让红军战士大批量的通过,因此才制定了飞夺泸定桥的计划。

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被红军战士的勇敢所感动。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可后来有不少人的心中生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当时的敌人为何要在桥上留下铁索,如果直接炸掉整座桥,不是更有利于阻挡红军前进吗?

抛开立场问题,仅从战争角度来说,任何有利于敌人的东西都不应该留下,可当时刘文辉不但保留了铁索,还没有对铁索进行任何破坏。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这才让红军战士能够用铺木板的方式通过泸定桥,那么当时负责防守的刘文辉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刘文辉的顾虑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刘文辉收到的命令是直接炸毁泸定桥,这样做才是最保险的。

那么刘文辉为何要采用“折中”的方式,只抽调木板,从而保留铁索呢?

这就要说到刘文辉的顾虑。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作为一个指挥官,刘文辉具备足够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

他定然知道摧毁泸定桥可以阻止红军渡河,凭借手中的装备,想要摧毁泸定桥也是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刘文辉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他的第一个顾虑就是名望,泸定桥对于大渡河两岸的百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旦遭到摧毁,刘文辉定然会遭到当地百姓的唾骂,大家不会在意是谁下达了摧毁的命令,只会记住那个执行命令的人。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如果刘文辉真的炸毁了泸定桥,不仅是他,他的部队在当地驻守都会变得极为艰难。

甚至有可能遭到当地人的疯狂进攻,当地人会用尽一切办法来攻击刘文辉的部队,如果双方谈不拢,刘文辉甚至有可能无法活着离开。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刘文辉的第二个顾虑,则是部队的给养问题,泸定桥是入藏的必经之路。

一旦炸毁这座桥,当地的经济和交通会彻底中断,刘文辉将无法在这里生存,一旦失去经济支撑,刘文辉手下的士兵随时有可能哗变。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到了那时,刘文辉就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这时有人会说,完全可以将桥炸毁,等红军改道后再修建起来,这样既能完成作战任务,还能保证自己的生存,这样做从理论上来说是没错。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可现实是,当时的刘文辉完全没有能力将炸毁的泸定桥修复。

如果大家去过泸定桥,一定会惊讶于泸定桥的修建难度,很难想象在那个缺乏现代工具的时代,需要多么庞大的人工才能完成泸定桥的修建。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而当时的刘文辉显然是没有能力重建泸定桥的,因此他在思考过后,还是放弃了摧毁泸定桥。

不过以上都是刘文辉选择保留泸定桥铁索的一部分因素,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他和老蒋的关系。

政治斗争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在内战和抗战时期,国民党内部一直都不是铁板一块,而刘文辉和老蒋就有着很严重的政治冲突。

虽然当时刘文辉表面上必须服从老蒋的指挥,可实际上刘文辉和老蒋一直处于半敌对状态。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因此站在刘文辉的角度,红军是不能被消灭的。

按照老蒋当时的政治主张,一旦他完成了“安内”,下一步定然是清除内部和他有冲突的势力,实现一言堂。

简单来说,如果红军失败,刘文辉或许就是老蒋最先针对的人。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因此在布防的时候,刘文辉没有彻底与红军撕破脸,而是让红军有机会穿越泸定桥,如果红军能够成功,刘文辉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事实上从刘文辉的选择便能看出,刘文辉或许已经做好了离开国民党的准备。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由于刘文辉没有炸掉泸定桥,让红军顺利通过,刘文辉遭到了老蒋的严厉惩罚,整体损失惨重。

可在我党这边,他的举动给我党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让我党开始尝试和他进行接触。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从1938年面见董必武开始,刘文辉和我党的接触越来越多。

到了1942年,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共产党,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刘文辉更是顶着压力亲自来到延安,与周总理进行了深度交流。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正是这一次深度交流,改变了刘文辉的想法。

到了1944年,刘文辉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意味着他已经逐渐和原来的身份进行脱离,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结语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在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凭借自己在西康地区的影响力,增强了西康地区的内部团结,也促进了西康地区和新中国政府的沟通,为广大人民的幸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因此有不少人猜测,其实在驻守泸定桥期间,刘文辉已经有了离开国民党的想法,只不过那个时候直接加入不太合适。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摧毁,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因此他才会用这种方式,给红军“行个方便”,一方面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也让红军有更多的机会。

虽然这一切都是猜测,但红军能够穿越泸定桥,与刘文辉当时的决定密不可分。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