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作者:春秋玉史

文 | 小F

编辑 | 春秋玉史

«——【·前言·】——»

在古代水灾和旱灾是爆发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无情的灾难加上古人粮食匮乏,如何填饱肚子成了必要条件。

那为什么古代闹饥荒的时候,古人放着鱼虾不抓,而去选择吃草根和树皮呢?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饥荒有多可怕?

在古代,饥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噩梦,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不佳的年代里,人们往往面临着缺粮、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灾难往往源自于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有时也与战争紧密相连。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爆发的自然灾害就多达上千,河南就占了六百多次,每两年多就要发生一次自然灾害,百姓深受其害。

无数农民因为无法忍受饥荒的煎熬,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流离失所的旅程,长长的队伍没有尽头,许多人只能以苦涩的草根和树皮为食。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历史上明朝发生过一场特大饥荒,并持续了四年之久,第一年虽然受到了干旱的困扰,人们还能够借助草根和树皮维持温饱。

之后肆虐了数年之久的饥荒使死亡率飙升,灾民们绝望中站起来发起起义,他们认为皇帝已无力解决困境,需要一个新的统治者来给他们带来福祉。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正是这样的一系列原因,也成为明朝灭亡的因素之一,相比之下,生活在山区的人可以依靠山林中的动物和野草来自给自足。

虽然很多人可能认为山地生活条件更加恶劣,然而一旦遭遇干旱,这些地区的灾民相比北方地区的灾民更加镇定,因为他们相对有更多的生存资源。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至于南方地区,其受灾可能性相对较小,尽管有时可能会遭受洪水的困扰,但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灾民的生活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

一些老一辈的人或多或少听过饥荒的事情,那时的人们一天到晚就是吃树叶和树根,有人吃的脸都肿了,还有些树叶煮熟后口感特别“面”,吃完恶心头疼。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还有的灾民揭树皮,剪碎磨成粉煮粥喝,在饥荒年代,野菜也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有些人吃得太多,胃被撑大了,甚至肚皮都成了半透明状态。

还有一些人因为太饿,吃一些并不适合食用的植物,结果导致烫伤或中毒而死亡,就连地瓜叶也成了奢侈品,有些人会自私地独自享用,而有些人则靠地瓜来交换生计,换取食物或婚姻关系。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而野菜和树叶树皮都被吃干净后,浩浩荡荡的灾民不得不去其他地方讨饭,一些家庭被饿死,甚至是灭绝,仅仅一个县城就有数十个村庄消失,成为空村。

随处可见的灾民,人们唯一的信念就是饱腹,撑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去世的人太多,被堆积在一个深坑内,起名“万人坑”。灾荒宛如恐怖的利刃,无情的刺在每个人的心里。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发生饥荒,古代官府在干嘛?

饥荒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灾难之一,它无情地夺走了无数生命,“凡逢灾荒,则百姓流离失所。”

但是由于古代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使得救济行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当时的救灾政策存在着诸多缺陷。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大部分居民都在农村从事种植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粮食供应的不稳定,一旦气候异常或者地质灾害爆发,农田就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进而引发大面积的饥荒。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捐贈和派出官兵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大陆古代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证明了改变地理环境对于减少饥荒的重要性。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下令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解决了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唐朝的时候,也有不少地方兴修水利,开发新土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古代政府在管理农业生产和应对饥荒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在特定条件下仍存在明显局限,无论是暴雨还是干旱都会给庄稼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进而引发饥荒。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轻微的旱情,人们可以勒紧裤腰带,节省粮食度过难关,但是一旦旱情严重,人们尽管再节省,粮食终究会耗尽。

而官府方面为了防止滥用公共资金,政府部门经常会设置层层审批环节,这让灾难中的灾民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且在大灾大难的饥荒面前,官府的救济也只是杯水车薪。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这个时候灾民们只能依靠自己寻找出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各种限制,他们往往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失去了耕作的土地,不得不去寻找工作或成为流民,一些人去偏远地区开荒种地,只要按规定缴纳税费即可。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但饥荒过后,往往瘟疫会接踵而至,人们只能采取更加激烈的措施,像远走他乡或是逃往深山,以逃避瘟疫肆虐。

在这些深山中,人们找到了树林里的野菜以及树皮来维持生计,然而,饥荒的惨状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逐步恶化的过程。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为何灾民不抓鱼虾填饱肚子呢?

古代饥荒时代,人们不得不寻找其他来源的食物,例如草根、啃食树皮,北方地区主要由平原和山川构成,主要依靠农业。

最早被开发的地区是中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的耕地面积逐渐增加,导致大量山林被开垦为耕地,渔业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变得微不足道。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由于交通设施不发达,很难找到天然的河流,即使有一些小溪,也很难找到鱼虾等水生物,因为一旦发生干旱,水源也会严重枯竭,导致难以捕获可食用的鱼虾。

而如果是水灾,鱼虾都被冲走了,而且发大水去湖里捕鱼是不要命的行为,即使是渔民都不敢轻易尝试,更别说务农的百姓们了。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当人们望着田野上的广阔赤地时,那些务农的百姓最终成为四处流离失所的灾民,匮乏的自然资源无力让他们自给自足,即使集体捕鱼,依旧难逃集体饿死的下场。

不是古人不想吃鱼,而是想吃也找不到,找到也抓不到,很多百姓都不具备这种抓鱼的技能。

古代闹饥荒,百姓吃草根、啃树皮,为何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

结语

古代的饥荒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苦难,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完善,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拥有了更为便捷和多样的食物获取方式。

尽管我们未来可能会面临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但是无论何种灾害,大陆都有能力共同面对并战胜它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