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作者:文社历史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张同学约上几个老同学在本地的一家饭店吃饭聚会。

饭局刚开场不久,张同学的手机突然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皱了皱眉头,没有好气地接起了电话。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喂妈,又什么事?”张同学不耐烦地说。

电话那头是张同学的母亲,她关心地问道:“儿子,你今天中午回不回家吃饭啊?”

“我现在正在吃饭好不好,刚和朋友聚会,你老问这些干嘛啊!”张同学有些恼怒地提高了声音。

“哦......那你和朋友吃吧。”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失望和伤心。

“知道了知道了,我很忙,你别老打扰我!”张同学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同学们都看见张同学挂了母亲的电话后,脸上还残留着明显的不悦。

就在这时,张同学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立刻换上笑脸,温和有礼地接起:“喂,老板您好,请说。

原来这次打来电话的是张同学的直属上司。上司让他明天早上准时提交一份重要报告。

“老板,您放心,我明早八点半一定会把报告发给您。一定做到量体裁衣,让您满意。”张同学回答得轻声细语。

挂断电话后,张同学的脸上还挂着谄媚的笑容。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张同学对母亲和上司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感到很惊讶。

张同学为什么对上司和外人总是彬彬有礼,维持着良好的形象呢?

其实,这源自张同学内心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和发展需要。

我们活在社会上,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借助他人之力。张同学作为企业新人,自然希望通过积极向上,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有句谚语说得好,“入乡随俗”。张同学明白想要适应新的环境,就需要积极融入,与大家建立良好关系。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他时常想起孙悟空面对 east来佛主时的谦卑。来佛主实力强大,悟空即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需要低头,以讨好的口吻寻求对方帮助。

张同学也是一样,公司里有许多高层领导,自己还是新人,需要他们的提拔培养。所以对领导和客户,他总是千方百计要取得好印象。

再者,张同学身处职场,与太多外部人士打交道。他明白社交的重要性,需要不断扩大人脉。

有句话说“人多力量大”。张同学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是如果能结交各方朋友,获得众人帮助,事业发展就能事半功倍。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所以,他在外界环境里,会刻意收起自己的脾气,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生怕得罪了人影响前程。

这些种种因素造成了张同学在外人面前那一副恭维谄媚的样子。但这些都源于他内心对外界的依赖和发展渴望。

那为什么张同学面对亲人,尤其是母亲,总是一副不耐烦、暴躁的样子呢?

主要还是因为,张同学对亲人有一种依赖和认知偏差。

他认为,亲人就应该无条件地付出,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比如,从小父母把张同学养大,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张同学把这些当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

长大成人后,张同学还希望父母持续地关心自己、支持自己。一旦未能如愿,他就会暴跳如雷。

就像这次母亲打电话关心他吃不吃饭,张同学觉得很烦,认为母亲在挑剔、打扰他。

其实,母亲只是一片关切之情。但在张同学心中,亲人不该有任何评判,必须无条件迁就自己。

这和唐僧对悟空发脾气如出一辙。唐僧希望悟空百依百顺,满足自己全部要求。一旦悟空未能做到,他就暴怒无理。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张同学处在这种认知偏差中已久,也形成了错误的依赖心理。他习惯了亲人对自己百般呵护,错误可以被无限放大。

其实父母也是普通人,不可能时时满足他的要求。但张同学来的标准太高,亲人哪里经得起考验?

对亲人暴躁,恰恰暴露了张同学内心的脆弱和依赖。他需要反思,改正这些不当的认知。

张同学一个人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着波光粼粼的河水,沉思着。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刚才和母亲通话时的场景又在他脑海中浮现。张同学愧疚地自问:我为什么总是对妈妈发脾气?她那么关心我,我却一次次伤她的心。

张同学知道,这种对亲人的暴躁源自内心的依赖和认知偏差。他过高的期待置亲人于不可能的境地,自己又无法面对现实的落差。

这种依赖也暴露了张同学的软弱和脆弱。他没能成熟地面对困境,只会通过发泄去宣洩。

明明生活已经如此幸福,有家人时时关心,张同学却因为一点不满就怒形于色。这是多么幼稚和不知感恩。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张同学默默在心中对母亲说:“妈,对不起,是我不好。我会改正自己,成为一个更懂事、更体贴你的儿子。”

从今往后,他要学会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经常表达感激,不再因小事发脾气。

他还要珍惜家人,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宝贵情感。 外面的虚与委蛇远不如家庭真诚地治愈人心。

江水静静流淌,张同学决心回家与母亲好好相处。他相信,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张同学意识到需要改正自己对亲人的暴躁态度,但该如何做到呢?

首先,他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

比如母亲打电话时,张同学可以理解她是出于关心,而不是刁难。父母也有自己的难处,不是完美无缺的。

其次,张同学要养成经常表达感激的习惯。

可以通过言语、行动向家人表达谢意,而不是认为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而不是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再者,张同学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因为小事就发飙。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父母已经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偶尔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可以接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保持理性和宽容。

最后,张同学要意识到,家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愿意容纳自己的港湾。

外面的环境复杂多变,只有家里才是心灵最终的归属。在家人面前,张同学要学习整理心态,过温馨的生活。

有专家调查发现,经常表达感恩的人幸福感更高。所以张同学改正自己的态度后,生活只会更美好,家人关系也会更和睦。

这需要时间,但张同学相信,凭借毅力和爱,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懂事又开朗的好孩子。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张同学开始积极改正对亲人的态度。

他学会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当母亲叮嘱他一些事时,他不再觉得烦,而是耐心聆听,表示会注意。

张同学也养成了经常对家人表达感激的习惯。无论是父母做的饭,还是兄弟姐妹的关心,他都会由衷地说声“谢谢”。

之前常常因为小事发脾气的情况,现在已经少了很多。张同学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

这些转变都让家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温馨融洽。父母对张同学的成长越来越欣慰,夸他越来越懂事,关系也更加和睦。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张同学逐渐意识到,外界的荣华富贵远不如家庭内简单的情感交流来的美好和满足。这种感觉温暖了他的心。

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张同学不再轻易发泄在家人身上,而是学习在家里放松心情。

有时候出差回家,张同学也会带一些父母喜欢的土特产,取悦他们的心意。

张同学感谢家人的付出和包容,让他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心态平和的人。他决心继续努力,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思考:

张同学之前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善的态度,源自他内心对外界环境发展的期待和对亲人的依赖。

但是这种依赖心理和态度是不健康的。家人并不是完美的,也有自己的困难。对他们发泄不满,反而会伤害关系。

张同学意识到问题后,主动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他学会站在家人角度思考,经常表达感激之情,控制自己的脾气,珍惜家人价值。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的人,多半有这两种心态

这些转变让他和家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生活也变得更加温暖幸福。

所以,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对外人,也要对亲人保持基本的尊重与友善。家人的感受同样重要。

人际关系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感恩的基础上。只有双向付出,才能获得持久的温暖。

张同学的故事启发我们,做一个称职的家庭成员同样重要。改正错误态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