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作者:和历史来个约定

中国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热,唯独《红楼梦》挨骂不断

几年前,一股翻拍中国古典名著的热潮席卷而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典籍先后被搬上银幕,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狂潮,票房收入亦达到令人瞠目的高度。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这充分显示出经典 IP 潜力无穷的市场价值。然而在这一片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中,唯独《红楼梦》这部千古绝唱似乎成为了格格不入的异类——它就像一个影视改编的“禁区”,每逢有人提议要翻拍新版《红楼梦》,总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导致场内场外的你来我往争吵不休。

以2010年央视重拍《红楼梦》电视剧为例,这个项目最初锁定由胡玫导演执掌。然而在演员的选角问题上,胡导与制作方的意见渐行渐远,最终不欢而散。

李少红后来接手拍摄,但结果却是口碑极差、遭遇观众批评。在文坛巨著改编路上屡屡碰壁,似乎已成《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宿命。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它注定每一次搬上荧屏,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无论谁接手,都难以达到观众如雪片般密集的期待。

种种迹象表明,《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之路波澜壮阔,充满未知数。每一次想要重启这一伟业的尝试,都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与攻击。

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历经坎坷才得以完整呈现的杰作,才更能体现出主创们毅力倔强、坚持不懈的精神品格。我们衷心期盼有朝一日,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瑰宝能够以崭新姿态重生,让世人重新认识这个悲喜交加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胡玫执导电影版,自证实力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2010年退出央视版《红楼梦》拍摄后,胡玫导演内心一直燃烧着强烈的意念,渴望有朝一日能按照自己的构想拍摄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

经过多年苦心孤诣的筹划与酝酿,她执导的电影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终于在今年正式杀青,犹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预示着希望的到来。

此前凭借《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多部热播剧在内地获得观众喜爱,胡玫导演在拍摄古装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对她而言,亲自执导《红楼梦》无疑是证明自己实力,回应多年来外界质疑的大好时机。尽管在电影领域的履历较少,但这正考验着胡导迎难而上、敢于突破的胆识与魄力。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从释出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出,她对原著典故的精心呈现和还原,透露出对这部文学巨著的虔诚与热爱。我们衷心期盼胡导能成功拍出高质量的《红楼梦》电影,向观众献上一份视听盛宴,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这个悲喜交加的惊世佳作。

预告疑似剧透不同结局,具启发性

在首支预告片中,有一处疑似“黛玉落水身亡”的镜头引起广泛讨论。这一镜头似乎在透露,电影版将选择有别于同行版本的另类结局。

对此,学界之前就有学者提出过多种可能的原著结局。其中,黛玉被设计害死后投水自尽的剧情最具启发性。如果电影版真的采纳了此类另类结局,势必会给广大观众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与高鹗后40回所写的大团圆喜剧结局不同,黛玉悲剧命运的结局更契合原著的悲剧基调。它将一个命运多舛的才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走向毁灭的悲剧过程呈现出来,更能触动今人的情感。

同时,这种结局也会引发观众反思:一个温婉稳重的女子,终究难逃被迫就义的悲惨命运。

如果电影版果真采用此类激进结局,相信必将掀起剧烈讨论,也可能会启发人们反思封建礼教的种种弊端。或许还会激发出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这正是好的文学作品所应该具备的价值所在。我们期待电影版能呈现出与原著精神契合的新锐视角,给予观众全新的思想冲击,让这部千古绝唱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与活力。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忧虑胡玫导演的电影实力,期待佳作问世

我们对胡玫导演的实力和魄力心存期待,也存在一些忧虑。《红楼梦》原著篇章浩瀚,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删减才能改编为电影。

然而仅有115分钟的片长,是否能涵盖原作的精髓与主旨,确实令人担忧。同时,胡导在电影领域的经验并不丰富,她此前执导的两部电影,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较为一般。

而《红楼梦》无疑是难度更大的项目,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我们无法确定胡导是否能顺利完成这次挑战,拍出令广大观众满意的佳作。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但仅从预告片的构思来看,胡导对原著的理解已达到很高的层次。她对八大经典场面的精心还原,彰显着其用心与尊重之情。

我们衷心期盼胡导这次能成功突破自我,克服困难,拍出一部气质高雅、主创用心的《红楼梦》电影。如果她能展现出此前电视剧难以达到的画面美感与叙事能力,定会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瑰宝的魅力绽放得淋漓尽致,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等待一部堪称千古绝唱的佳作问世。

改编古典文学要内涵与共鸣兼具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想要改编好一部古典文学巨著,需要在保留原作内涵的同时,又能与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果一味原汁原味地保留,难以触动今人;而过度融入当下元素,又容易偏离原作的根本精神。

所以改编的难点,在于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

从预告片来看,胡玫导演在视觉呈现上对原著细节进行了精心重构,以示对原作的尊重。同时,如果她选择了黛玉被迫就义的剧情,这也与当代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呼应。

我们期待她能够把握住这种平衡,既忠实呈现一个完整的《红楼梦》世界,又给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生命力。

中国影史上的艺术“孤品”,被翻拍了,这次还会被挨骂吗?

如果成功的话,这部电影不仅会成为影史上的佳作,更会唤醒观众对中华文化瑰宝的认同与骄傲。它会展现出,经典作品依然能为现代人提供情感力量,启发我们审视人生,反思社会。

当代电影人如果能承前启后,让优秀的古典作品焕发新意,就能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我们衷心期盼胡导的《红楼梦》能成功开启先河,带领一批优秀古典IP影视作品复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