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一届业委会如何赢得居民信任?看普陀这个小区破难题、办实事

作者:文汇网

距离长寿路街道逸流公寓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已经过去了7个月。作为各居民区普遍面临的业委会组建、换届难题,逸流公寓又是如何有序推进换届工作的呢?新一届的业委会履职情况怎么样呢?

新一届业委会如何赢得居民信任?看普陀这个小区破难题、办实事

逸流公寓小区东至武宁路、南至普雄路、西至曹杨路、北至中山北路,共9栋楼,总户数966户,常住人口约2600人,是建成于2004-2008年的成套商品房小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内的矛盾逐渐“显山露水”,人情氛围也变得微妙起来……长期处于这样“亚健康”的环境,业委会很难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

“要建强业委会,委员是否具备组织带领业主自治的品德和能力,是其良序运转的重要条件。”逸流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洁萍表示,转机出现在2022年,彼时小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藩篱终于被打破,不少居民走出小家服务大家,其中一批加入社区“第二梯队”的骨干志愿者更是成了居民们公认的“当家人”,有的阿姨爷叔甚至笑言:“熟悉到戴着口罩都能认出他们是谁。”

去年8月底,逸流公寓小区业委会换届工作正式启动,由居民区组织,经业主推荐,组建了由街道职能部门、居民区党总支牵头,部分上一届业委会成员、“第二梯队”骨干等业主代表共同参与的换届改选小组。

一开始,大家便达成了一个共识:要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小区业委会换届的新动力,坚持“三心”原则,选出获得大家认可的候选人,即要有公心——不计私利,业委会成员不拿劳务报酬;有责任心——对小区居民负责,对业委会工作负责;有恒心——开展工作要久久为功,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基于“三心”原则,换届筹备期间,居民区党总支号召各楼组党员以身作则,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居民需求,听取居民意见;与此同时,换届工作组召开多次会议,依法依规依程序,经自荐和推荐,以投票的方式,最终顺利产生了业主委员会候选人,并在小区进行了公示。

在环环公开、环环接受民主监督的原则下,今年5月,新一届业委会在选举后产生。通过观察新一届业委会委员的履历,不难发现这支新队伍整体呈党性强、讲原则、学历高、经验足、能力强等特点——9名委员中8人为中共党员,6人为有突出表现的社区“第二梯队”成员。

新队伍的框架搭起来了,如何打响“开门红”?在第一次业委会会议上,全体委员主动向小区居民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自觉接受居民区党总支和全体业主监督,这一举动让小区居民看到了新气象,对新换届的业委会也更加信任。与此同时,委员们通过走访调研,把一批居民呼声最高、短期内能推进落实的民生清单梳理了出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2018年起,小区8号楼低层多户居民家中经常发生厨房及卫生间下水管道堵塞返水的现象,虽然物业每次都及时到场疏通,但该问题始终“治标未治本”。基于此,业委会决定首先向这桩“老大难”问题开刀。

新一届业委会如何赢得居民信任?看普陀这个小区破难题、办实事

接单任务后,业委会第一时间与居委会、物业形成“三驾马车”合力,成立了由8号楼楼组居民参与的“一事一议”自治专项组——从听取楼里居民意见、到制订维修方案、再到发动征询表决等工作均由专项组负责完成。

随着一个个意见被采纳、一项项原定的方案被优化,大家的用心付出渗透在“精准破题”的每一个细节,这些场景居民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不到30天,横亘5年的“顽疾”终于解决,这也标志着逸流公寓小区新一届业委会出师首战告捷。在众人的笑容与掌声中,社区里“楼栋自治”氛围也盎然新生起来。

时间来到今年7月初,小区13号楼货梯突然停运,经电梯维保单位检查后发现停运是因限速器损坏造成。随即两套维修方案摆在了业委会面前:一是更换整套限速器设备,总价12300元,可即刻开工;二是维修主要配件,总价1760元,但需要花费数月时间等待调货。

为此,业委会迅速组织起“楼栋自治”团队开展维修方案审议,党员代表、楼组长等一起参与讨论,并广泛听取楼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这时,此前有电梯维修经验的社区达人提出的一条“新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电梯维保单位的认可下,自行采购有安全资质的配件,这样不但能压缩维修成本,而且还能加快维修进度。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终仅花费1200元,就让停摆的电梯就顺利恢复了运营。

新一届业委会如何赢得居民信任?看普陀这个小区破难题、办实事

一项项难点问题的解决、一件件实事的办理,不仅充实了新一届逸流公寓小区业委会“以社区自治助推基层治理”的经验,更充盈了他们向阳而生的信心。目前,业委会正在为各楼栋“高空全景监控”设备的安装、小区停车系统更新持续发力。

未来,逸流公寓居民区将不断激发业委会工作动能,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和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合力。同时,围绕探索“楼栋自治”的新方法、新思路,通过实事案例搭建平台,强化居民自治意识,优化楼委组织架构,挖掘楼栋治理达人,直面社区“麻烦事”,逐步形成居民“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做”的可复制、推广,能持续发展的自治模式,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推进服务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