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卫建民:竺可桢的教育思想

作者:文汇网

专栏:居室求学(四十)

气象学家、物候学家竺可桢先生,于国难日深的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从上任之初到建设大陆东南的这所名校,竺先生学习西方的先进办学理念,参考大陆传统的国子监、书院的传统办学方法,亲手塑造浙大,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就职仪式的宣誓中,他郑重宣示:“余决不妄费一钱,妄用一人,并决不营私舞弊及接受贿赂。如违背誓言,愿受最严之处罚。”在来宾和全校四百多名师生面前,竺校长公开自己的道德律,主动接受师生监督。不浪费,不贪污,不受贿,不舞弊,为自己筑起一道防线。

卫建民:竺可桢的教育思想

在几次讲演和散见于文章、日记里的记述看,竺先生对大学教育有一套系统认识。因为浙大建于东南一省,他说:“本校诚然是国立的大学,可是办在浙江,所培植的学生又多数是浙江人,诸位将来又大致多在浙江服务,所以我们也应得注意本省学术文化的背景。”面对学生,考虑到他们毕业后的去向,首先让学生留心本土的学术和文化,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家乡爱国的根苗。浙江人文荟萃,地灵人杰,吴越乃雪耻之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导学生将择业和热爱家乡、认识家乡联系在一起,这也有守土抗战的期望。其实,北伐成功后,浙江省的县长考试,有一道题就是让考生写出本省几个著名的文化古镇,并谈谈它们的历史文化渊源。

讲完对学生的期望,竺先生又讲教师,他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从梅贻琦说的“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到罗家伦把师资当作他任清华校长后的要务,再到竺可桢把教授定位大学的“灵魂”,三位教育界前辈对现代大学的认识是一致的,都看到成功的大学要有好教授。我从读旧书中看到,那个年代的大学教授,不管是和平时期的待遇,还是在社会的威望,都可以说是空前的。燕京大学建设燕南园几座教授住的小洋楼时,图纸打好,还要请聘任的教授审查一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为教授们盖的住宅,到今天还是一道风景线。

卫建民:竺可桢的教育思想

竺先生是留学归国的科学家。他了解,不管是英国剑桥,还是美国哈佛,学校之所以有名,是有著名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和有著名教授开的课程。“有了博学的教授,不但是学校的佳誉,而且也是国家的光荣;而作育人才以为国用,流泽更是被于无穷。”同时,他看到大陆的书院教育,认为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书院相当于私立大学,尊师重道的精神,书院最为明显,“往往因一两位大师而造成那书院的光彩。例如讲到白鹿书院就令人联想到朱晦庵, 鹅湖书院就因陆象山讲学而出名”。就职仪式讲明“灵魂”的重要,他又强调:“本人决将竭诚尽力,豁然大公,以礼增聘国内专门的学者,以充实本校的教授。”读者有兴趣可以看看,从1936年到抗战胜利后的十年间,仅仅自然科学领域,浙江大学有多少著名的教授。

将教授定位大学的“灵魂”,竺先生又对教授提出要求,要求教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造良好的学风,“目前,大陆大学里有一种极坏的现象,就是教师在校上课,退了讲堂以后,就与学生分手不见面,这种教而不训的制度,急应改良。”他要求教授全面认识“教书育人”四个字,希望教授不要只是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在课堂下关心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像园丁一样,四季全程管理学生的成长。

卫建民:竺可桢的教育思想

在第十一届毕业典礼上,竺先生的讲演,从历史到现实,对毕业生作最后的讲话,核心思想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他说:“一般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们盲从,尚无足怪,所可痛恨者,就是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自命为知识阶级的人们也毫无常识地一唱百和,这是中华民族前途最危险的一件事。”试想一下,如果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能养成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那会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八十多年前,竺先生洞察民族性格的劣根性,在毕业典礼上谆谆告诫他的学生不要“盲从”。他是气象学家,对“听风就是雨”的脑残,对偏执狂的白左,早就有认识。

普及气象、物候知识,是竺先生作为科学家、教育家的社会责任。他的《科普创作选集》,是给青少年和大众写的。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学会理性思考,是他的社会教育思想的贯彻。我读他这些美丽、明晰的散文,从湖冰消融,柳绿花红,燕子归来,真切地感受到活在地球村的幸福;因为有四时节令,并且了解节令的变化。

卫建民:竺可桢的教育思想

读过竺先生著作的朋友都知道,先生在文史方面的造诣非同一般:他在讲演和著作中引经据典,已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化在自己的灵魂里。请读一段他写的《水汽》,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观点——

空中的水汽是无形无色的,一经凝结就变成了有形有色的云。这东西变幻莫测,所以古人有白云苍狗之说。白居易在杭州万松林曾作了一首浣云诗:白云本无心,舒养能有洁,预落一鉴空,可浣不可涅, 鸢飞鱼跃间,上下俱澄澈。照现在的眼光看起来,白云虽无心,但是白云当中每个细微的水点, 非有一颗心核是不能凝结的。因空中水汽到了饱和点,必得凝结在一颗心核上。

——这是文学,是科学。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