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复养家禽被要求整改,不然就取消村级养老金?
12月25日,据燕赵都市报报道:“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屺亭街道三阳社区居委会的一份红头文件”引发全网热议。
文件中显示:“要求复养家禽的村民在12月31日前整改到位,如若复查不合格,从考核当季度开始,停取消村级养老金发放,以及社区的其他一切福利,包括家庭成员的政审、入党、工作证明、实践证明等等。”
为此三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环境卫生,养老金三四百块钱是村里的补贴,是村级福利,而不是上面发的。如果饲养家禽,肯定是要被取消养老金的。”
我就住在农村,那农村可以养家禽吗?
农村当然可以养家禽。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居住在农村,允许养家禽的前提条件需要符合当地政策法规和卫生防疫规定。
对于具体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可能每个村庄、社区、城市、地区都会有所不同。
自家院里也可以养家禽,几只,十来只应该问题不大的。只要不污染环境,水源。
养的多了,成规模了就必须要办理营业执照的。
法律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一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通常来说,农村地区相对宽松,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允许养家禽的。
至于具体养多少家禽需要报备,这也是需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政策进行核查。
在很多地方,一般来说只要养的家禽数量符合当地规定的上限,就不需要特别报备。
但是,如果您的养鸡、鸭、鹅等等,数量超过了当地规定的上限,那么就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小黑有话说
村民养家禽被取消养老金,甚至子女的政审、入党、工作证明都会受影响!
这是不是太严苛了?我们村家里有老人的,基本都养着鸡,我也总是买人家的土鸡蛋吃。
农村没有家禽岂不是更加奇怪?老一辈人都比较节俭,家里能种菜绝不在外面买菜。能养鸡、养鸭、养猪、养大鹅,绝对不去外面买。
每年过年杀鸡,杀猪给城里亲人带,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住在农村不养点家禽,种点蔬菜,老人们还能干点啥?
也有可能这个三阳社区是新农村,和我们北方这边的农村不一样,房子修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家里面能否养家禽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其中房屋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农村的房屋建设通常会考虑到美观、实用、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新农村的房子修的一模一样的现象也是符合这一目标的。
然而,这种整齐划一的建设风格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农民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养一些家禽,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一些生活情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家禽的粪便来改善土壤质量。
但是,如果新农村的房子都是一模一样的,那么这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次,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方面的问题。
如果家家户户都养家禽,那么粪便的处理和防疫工作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确保新农村的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卫生防疫工作。
最后,新农村的房子修的一模一样的现象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民不能在家里养家禽。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兼顾美观、实用、安全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的平衡。
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考虑也是解决新农村家禽养殖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民家庭可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确保既满足农民的需求,又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的要求。
对此,大家认为三阳社区的做法是否合理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