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作者:脊柱医师张风江

“我只是简单的水肿,怎么会和尿毒症扯上关系?医生你是不是搞错了。”

48岁的王先生在6年前因频繁出现头晕、头痛情况,到医院检查,诊断出高血压。当时医生根据其情况,为他开了降压药,叮嘱其按时按量服用,注意饮食,远离烟酒,并告知他每1-3个月测一次血压。

刚查出高血压的初期,王先生的确遵医嘱服用降压药,有严格注意生活习惯。但是随着不适症状的消失,他逐渐开始“放飞自我”,经常熬夜加班、喝酒,甚至降压药要是断断续续的服用,想起时候才吃一次,一转眼就这样过了6年。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直到前不久,王先生明显感觉出现恶心呕吐、水肿、身体乏力等不适症状。

再次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血压已经到了167/122mmHg,而血肌酐也高达778umol/L,发展为了尿毒症(肾脏疾病发展到最末期的表现)。

王先生听到检查结果,内心后悔不已,他认为自己最初的肾脏是十分健康的,肯定是因为吃了多年的降压药,才导致尿毒症的出现。

可是,尿毒症的出现真与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关系吗?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确诊尿毒症只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这两个致命错误,一定要注意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目前大陆甚至全球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病,当被查出高血压后,医生多建议患者服用降压药控制,且建议长期服药。

但是,在临床中,我们很少有患者在遵医嘱服药的情况下,出现尿毒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文章开头王先生尿毒症的出现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不能坚持用药,血压长期不稳定是诱发“尿毒症”的“元凶”之一。临床中,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将高血压分为了原发性(约占95%以上)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对于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因其治疗难度大,所以临床多建议长期服药来帮助稳定血压。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但可谓最难得事就是坚持,生活中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认为自己的血压已经得到较好控制,所以也就不将服用降压药的事情放在心上,断断续续用药。

事实上,这样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间断性用药会造成血压反反复复,导致其比最初更难控制,并且较高的血压会造成肾小球(肾小球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出现萎缩、硬化,造成肾脏不可逆损伤,随着情况的加重,最终有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其次,不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引起尿毒症的出现。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烟酒、熬夜、重口味饮食等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即使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患者依旧保持以上不良习惯,同样会使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

随着血压情况的发展,可能会引起肾间质、肾小管、肾小球等出现病变。又因为我们人类的肾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即使大部分组织单位已经受损,但是余下的健康组织还是可以完成基本的工作,所以患者基本很难发现自己的肾脏已经被“破坏”。

渐渐的随着肾脏被破坏到一定程度,身体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情况,那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阶段。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所以这里提醒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严格把控血压(有条件者可以购买电子测压计,操作方便,可以自行在家检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也要做好肾功能检查工作,积极了解健康状况,不让“肾病”有可乘之机。

肾功能严重受损,我们还能用ARB类药物与ACEI类药物吗?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降压药可以分为CCB、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六大类。

其中,ACEI和ARB又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所以,临床中很多高血压患者都经常会咨询医生,当自己存在较严重的肾功能损伤时,是否还能服用ACEI和ARB两类常用的降压药?

事实上,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与其他降压药相比,服用ACEI或ARB两类降压药物,不仅不会对加重肾脏负担,甚至还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功能。

因为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这两类降压药后,药物可以作用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属于肾脏的动脉),帮助其扩张,进而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外,并能通过其非血流动力学作用(抑制细胞因子,减少尿蛋白和细胞外基质蓄积)达到延缓肾小球硬化发展和肾脏保护作用。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而对于已经伴有较为严重的肾损伤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也多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曾发布过一项实验数据,研究人员对一万多名严重肾损伤患者进行了服用此类降压药和服用其他类降压药的对比实验,对他们进行了长达4年的密切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这些患者中,服用此降压药的患者出现尿毒症几率要比服用其他降压药尿毒症的几率减少55%以上。因此,即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肾损伤,也是可以服用ACEI或ARB两类降压药物。

只是要提醒这类特殊患者,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定期肾功能检查,用药后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肾病都会到尿毒症?解决4个问题,慢性肾病患者无需害怕尿毒症

不是所有的肾病都会发展为尿毒症,上文我们已经简单提到过,尿毒症是指患者肾功能已经到了衰竭中终末阶段,属于不可逆的,只能依靠药物、透析等方式来缓解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

其实,对于大部分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大家无需过度紧张,只要能在治疗时注意以下问题,多可以规避尿毒症的出现。

首先,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疾病。

可能很多人在查出伴有慢性肾病时,都一脸茫然,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得这个病。其实,通过临床数据来看,慢性肾病的出现主要与糖尿病、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等疾病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所以,为了阻止慢性肾病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建议在确诊要积极配合医生确定原发疾病(病因),只有将源头控制住,才更从根源上阻止其朝着不好的方向继续发展。

其次,积极纠正高指标。

通过临床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慢性肾病朝着尿毒症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血压、血糖、血钾、尿蛋白等多项指标的升高,如果在检查后发现这些数据出现了异常的升高,要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对应治疗,将数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防止疾病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再者,控制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主要负责排出身体的毒素、尿液等。可是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其肾脏功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这些损伤都是不可逆的,所以为了减轻肾脏的负担,我们建议患者在生活中要控制高蛋白食物(鸡肉、豆类、鱼等)的摄入,降低高蛋白代谢对肾脏产生的负担。

吃降压药才6年,却吃出了尿毒症?这2个致命错误被指出,引以为戒

最后,避免滥用药。

临床中,滥用药可谓是许多慢性肾病患者发展为尿毒症的关键因素。上文多次提到过,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而人体服用的90%以上的药物都经过经过肾脏完成基本的代谢。

所以,如果患者平时随意服用可能使得我们的肝脏在不知不觉间遭受药物的“破坏”,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建议伴有慢性肾病的患者,本着自己身体负责的态度,生活中千万要遵医嘱用药,切勿因为乱用药,酿成悲剧。

总结:

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可以使得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多不会对身体造成其他不利影响。而如果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仍然保持一些不利的生活习惯或断断续续用药,就有可能加速肾脏损伤,最终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所以这里再次提醒各位高血压患者,为了自身健康考虑,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定期检测血压,出现任何不适情况第一时间就医。

文献来源:

[1]《尿毒症:牵一“肾”动全身》,张良,2022-03-15

[2]《呵护“肾脏”,从“降压”开始》,阎轶洁,2009-03-12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