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作者:脊柱醫師張風江

“我隻是簡單的水腫,怎麼會和尿毒症扯上關系?醫生你是不是搞錯了。”

48歲的王先生在6年前因頻繁出現頭暈、頭痛情況,到醫院檢查,診斷出高血壓。當時醫生根據其情況,為他開了降壓藥,叮囑其按時按量服用,注意飲食,遠離煙酒,并告知他每1-3個月測一次血壓。

剛查出高血壓的初期,王先生的确遵醫囑服用降壓藥,有嚴格注意生活習慣。但是随着不适症狀的消失,他逐漸開始“放飛自我”,經常熬夜加班、喝酒,甚至降壓藥要是斷斷續續的服用,想起時候才吃一次,一轉眼就這樣過了6年。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直到前不久,王先生明顯感覺出現惡心嘔吐、水腫、身體乏力等不适症狀。

再次來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血壓已經到了167/122mmHg,而血肌酐也高達778umol/L,發展為了尿毒症(腎髒疾病發展到最末期的表現)。

王先生聽到檢查結果,内心後悔不已,他認為自己最初的腎髒是十分健康的,肯定是因為吃了多年的降壓藥,才導緻尿毒症的出現。

可是,尿毒症的出現真與長期服用降壓藥有關系嗎?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确診尿毒症隻因為長期服用降壓藥?這兩個緻命錯誤,一定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是目前大陸甚至全球中老年群體的高發病,當被查出高血壓後,醫生多建議患者服用降壓藥控制,且建議長期服藥。

但是,在臨床中,我們很少有患者在遵醫囑服藥的情況下,出現尿毒症,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文章開頭王先生尿毒症的出現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首先,不能堅持用藥,血壓長期不穩定是誘發“尿毒症”的“元兇”之一。臨床中,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将高血壓分為了原發性(約占95%以上)和繼發性兩種類型。

對于确診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來說,因其治療難度大,是以臨床多建議長期服藥來幫助穩定血壓。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但可謂最難得事就是堅持,生活中部分患者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認為自己的血壓已經得到較好控制,是以也就不将服用降壓藥的事情放在心上,斷斷續續用藥。

事實上,這樣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間斷性用藥會造成血壓反反複複,導緻其比最初更難控制,并且較高的血壓會造成腎小球(腎小球是組成腎髒的基本機關)出現萎縮、硬化,造成腎髒不可逆損傷,随着情況的加重,最終有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其次,不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可能會引起尿毒症的出現。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煙酒、熬夜、重口味飲食等都是導緻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即使在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患者依舊保持以上不良習慣,同樣會使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

随着血壓情況的發展,可能會引起腎間質、腎小管、腎小球等出現病變。又因為我們人類的腎髒有較強的代償能力,即使大部分組織機關已經受損,但是餘下的健康組織還是可以完成基本的工作,是以患者基本很難發現自己的腎髒已經被“破壞”。

漸漸的随着腎髒被破壞到一定程度,身體出現較為明顯的不适情況,那可能已經發展到了尿毒症階段。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是以這裡提醒高血壓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謹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嚴格把控血壓(有條件者可以購買電子測壓計,操作友善,可以自行在家檢測),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同時,也要做好腎功能檢查工作,積極了解健康狀況,不讓“腎病”有可乘之機。

腎功能嚴重受損,我們還能用ARB類藥物與ACEI類藥物嗎?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降壓藥可以分為CCB、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滞劑、α1-受體阻滞劑六大類。

其中,ACEI和ARB又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線治療藥物。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是以,臨床中很多高血壓患者都經常會咨詢醫生,當自己存在較嚴重的腎功能損傷時,是否還能服用ACEI和ARB兩類常用的降壓藥?

事實上,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與其他降壓藥相比,服用ACEI或ARB兩類降壓藥物,不僅不會對加重腎髒負擔,甚至還可以起到保護腎髒的功能。

因為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這兩類降壓藥後,藥物可以作用于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均屬于腎髒的動脈),幫助其擴張,進而降低腎小球内高壓力、高灌注和高濾過外,并能通過其非血流動力學作用(抑制細胞因子,減少尿蛋白和細胞外基質蓄積)達到延緩腎小球硬化發展和腎髒保護作用。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而對于已經伴有較為嚴重的腎損傷的高血壓患者來說,也多可以服用這兩類藥物。

醫學雜志《柳葉刀》上曾釋出過一項實驗資料,研究人員對一萬多名嚴重腎損傷患者進行了服用此類降壓藥和服用其他類降壓藥的對比實驗,對他們進行了長達4年的密切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這些患者中,服用此降壓藥的患者出現尿毒症幾率要比服用其他降壓藥尿毒症的幾率減少55%以上。是以,即使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腎損傷,也是可以服用ACEI或ARB兩類降壓藥物。

隻是要提醒這類特殊患者,在平時一定要重視定期腎功能檢查,用藥後出現任何不适,都要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腎病都會到尿毒症?解決4個問題,慢性腎病患者無需害怕尿毒症

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會發展為尿毒症,上文我們已經簡單提到過,尿毒症是指患者腎功能已經到了衰竭中終末階段,屬于不可逆的,隻能依靠藥物、透析等方式來緩解身體出現的不适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壽命,被人們稱為“不死的癌症”。

其實,對于大部分伴有慢性腎髒疾病的患者來說,大家無需過度緊張,隻要能在治療時注意以下問題,多可以規避尿毒症的出現。

首先,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原發疾病。

可能很多人在查出伴有慢性腎病時,都一臉茫然,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得這個病。其實,通過臨床資料來看,慢性腎病的出現主要與糖尿病、血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血壓等疾病均有着密切的聯系。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是以,為了阻止慢性腎病的進一步發展,臨床建議在确診要積極配合醫生确定原發疾病(病因),隻有将源頭控制住,才更從根源上阻止其朝着不好的方向繼續發展。

其次,積極糾正高名額。

通過臨床資料對比可以發現,在慢性腎病朝着尿毒症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血壓、血糖、血鉀、尿蛋白等多項名額的升高,如果在檢查後發現這些資料出現了異常的升高,要及時咨詢醫生的建議,對應治療,将數值控制在标準範圍内,防止疾病情況的進一步惡化。

再者,控制飲食也是非常關鍵的。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腎髒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主要負責排出身體的毒素、尿液等。可是對于伴有慢性腎髒疾病的患者來說,其腎髒功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且這些損傷都是不可逆的,是以為了減輕腎髒的負擔,我們建議患者在生活中要控制高蛋白食物(雞肉、豆類、魚等)的攝入,降低高蛋白代謝對腎髒産生的負擔。

吃降壓藥才6年,卻吃出了尿毒症?這2個緻命錯誤被指出,引以為戒

最後,避免濫用藥。

臨床中,濫用藥可謂是許多慢性腎病患者發展為尿毒症的關鍵因素。上文多次提到過,腎髒是重要的代謝器官,而人體服用的90%以上的藥物都經過經過腎髒完成基本的代謝。

是以,如果患者平時随意服用可能使得我們的肝髒在不知不覺間遭受藥物的“破壞”,最終發展為尿毒症。建議伴有慢性腎病的患者,本着自己身體負責的态度,生活中千萬要遵醫囑用藥,切勿因為亂用藥,釀成悲劇。

總結:

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可以使得血壓得到較好的控制,多不會對身體造成其他不利影響。而如果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仍然保持一些不利的生活習慣或斷斷續續用藥,就有可能加速腎髒損傷,最終發展到尿毒症階段。

是以這裡再次提醒各位高血壓患者,為了自身健康考慮,一定要遵醫囑用藥,定期檢測血壓,出現任何不适情況第一時間就醫。

文獻來源:

[1]《尿毒症:牽一“腎”動全身》,張良,2022-03-15

[2]《呵護“腎髒”,從“降壓”開始》,閻轶潔,2009-03-12

#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