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作者:一个人精彩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辈出,豪杰成群。人们总是习惯给这些武将们排个名次,争论谁才是真正的第一武将,谁的武力值最高。然而,今天我们不妨将目光从战场上的硝烟转移到操纵千军的文臣谋士身上。这些谋士们的一言一行,往往足以左右天下大势。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在秦灭六国之后,英雄豪杰纷纷涌现,而被誉为第一英雄的非项羽莫属。尽管未能一统天下,但他的英勇事迹足以被后人传颂为英雄。

然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并非那些威震乱世的武将,而是那些运筹帷幄、操纵万军的文臣谋士。在三国时期,谋士如星辰般璀璨,难以一一排名。然而,有一位谋士虽名不显赫,却在智谋之上远超众人。他若能不早夭,天下必将归于吴国。

实际上,三国时期的谋士个个都堪称传奇,诸葛亮在小说中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司马懿则是天命之才。然而,小编认为真正的第一谋士在小说描写中并没有那么传奇,甚至显得颇为平庸。这位谋士就是吴国的鲁肃。虽名不显赫,但他的智慧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一、危难中挺身而出,用仁义感化袁术追兵

公元184年,东汉末年,豪强割据,黄巾农民起义蔓延开来,百姓涂炭,鲁肃心怀天下,不忍坐视百姓受难。他慷慨解囊,救济难民。从自己身上剥离下来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都送到了那些无依无靠的难民手中,让他们度过难关。

鲁肃深知,生死离别,家破人亡,这是每个普通人最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他不求回报,只希望人人都能活下去。正因为他的真诚和仁义,鲁肃的美名很快便传遍各地,百姓们都称赞他是活菩萨。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与此同时,年轻的州牧周瑜也正襟危坐,四处寻觅人才。他得知鲁肃大名,亲自前来拜会谈话,两人一见如故。周瑜深感鲁肃器宇不凡,百姓们对他的称颂也印证了这一点。于是周瑜决定将鲁肃引荐给统领九江郡的孙策。

然而,鲁肃的仁义之举也引起了其他势力的注意。袁术听闻其名声,欲将鲁肃收为己用。面对袁术的讨好和利诱,鲁肃也并未动心,他清楚地知道袁术乃乱臣贼子,效力于他必将酿成大祸。所以鲁肃果断拒绝,婉言谢绝。

果然,袁术性格残暴,一旦遭遇反对就大发雷霆。他勃然大怒,立刻派出豪强追兵,想要将鲁肃捉拿归案,以泄心头之恨。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危难之时,鲁肃并未慌张失措。他临危不惧,与追兵正面对峙。通过巧言善辩,他指出袁术麾下军心涣散,怨声载道,更无力发放军饷。这样的主公,值得你们效命至此吗?

言语中的仁义感化了追兵,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于是放弃了追捕,甚至有人直接追随鲁肃左右。鲁肃的机智和口才,足以见其过人之处。

二、出谋划策,奠定孙刘联盟基础

公元200年,孙策在与吴景的争斗中不敌伤势而亡。其弟孙权年方二十,接管东吴局面动荡之际。他自知能力有限,需要倚重这些才能出众的老臣,所以经常向鲁肃请教国事。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通过多次交谈,孙权也深深意识到,鲁肃绝非池中之物。他出色的见识与策略,将会成就一番伟业。所以孙权将鲁肃引为心腹,经常咨询他的意见,对国家大事有问必答。

上任不到一年,孙权便遇到了巨大压力——曹操挥师南下,意图占领江东。大敌当前,孙权手足无措,连连询问鲁肃对策。

经过慎重思虑,鲁肃认为目前东吴实力尚弱,不宜与曹操正面对抗。他建议孙权可以暂时韬光养晦,避免激化矛盾。与此同时,通过外交手段,拉拢其他势力共同对付曹操,是最稳妥的办法。

于是,鲁肃亲赴前线,先后说服刘表在世的两个儿子联合起来,在荆州阻击曹军。很快荆州便告沦陷,刘表二子束手无策。这时鲁肃又灵机一动,认为我们还可以拉拢曹操的死对头——刘备。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于是他长途跋涉,说服刘备收拢荆州残部,与东吴结成联盟。他表示,眼下形势所逼,孙刘联手是唯一的出路。刘备也意识到危机,当即答应联合对付共同的强敌。

在鲁肃的悉心部署下,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取得了空前的大捷。曹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若没有鲁肃这位幕后推手,联军很难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三、运筹帷幄,力挽狂澜于既倒

赤壁一战,周瑜、黄盖指挥舟师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们依然是据鲁肃谋划的部署执行。真正操纵全局、统领全军的人,还是始终隐身幕后的鲁肃。

他一手操办东吴的军政大事,兴师问罪,调兵遣将,应对变化,妙计连环。可以说,没有鲁肃作为后方支撑,前线将领很难取得这样决定性的胜利。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战后,鲁肃清醒地意识到,东吴必须巩固国力,否则很快会被其他敌国瓜分。为此,他再次发挥外交手腕,设法向刘备争取到部分荆州领土。同时也缓解了孙刘联盟之间可能出现的裂痕。这为日后东吴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217年,操劳国事过度的鲁肃终于耗尽心力,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自此之后,东吴国力日益衰微,再无人能制衡蜀汉和曹魏,最终灭亡在了历史洪流中。

足见鲁肃的离世,对东吴实为损失巨大。他就像一盏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东吴在他去世后便彻底迷失方向。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四、谋定三国,最终搁浅黄巾坟头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东吴是否可以在鲁肃的带领下,携手蜀汉,北伐中原,改写历史?这是一个值得人们长久思索的问题。

鲁肃才华横溢,政治眼光独到,他运筹帷幄的能力,完全可以与诸葛亮媲美。如果他可以长命百岁,东吴联合蜀汉的雄心壮志,定可北点直指中原腹地,重现汉室盛世!

三国第一谋士在东吴,水平远胜诸葛亮郭嘉,他若不死天下归吴

然而多么遗憾,他英年早逝,对后世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自问:巧妙如鲁肃,不当大家都看得见吗?还是因为他过于低调,才被后人所忽视?

无论如何,这位谋士的政治眼光和运筹帷幄之能,已足以与诸葛亮媲美。我们应当缅怀他为东吴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无法实现的宏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