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作者:馆长微鉴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馆长微鉴
  • 作者/馆长微鉴

湘军作为大陆近代的重要军队,从平定太平天国开始,到收复新疆,参与中法战争,可谓影响巨大。

即便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湘军也参与了牛庄血战,成为了当时少数还能打硬仗的陆军之一。

湘军如此强的组织能力让许多人不禁发出了疑问:湘军为什么那么能打呢?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其实一支军队能不能打是相对的,湘军之所以特别能打,也是因为在晚清时期,大多数军队已经高度腐朽,因此相对严整的湘军就成了强军。

而湘军能够在那个普遍腐朽的年代成为一支强军,其实跟湘军相对独立的体系,以及曾国藩独特的军队组织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清朝最初入关时靠的是八旗兵,但八旗兵在入关后就迅速腐朽,“八旗二代”们纷纷享受起了铁杆庄稼,不复父辈的勇武了。

三藩之乱时,康熙帝就感慨过八旗的腐化。连满清皇帝都对八旗的战斗力持怀疑态度,可见此时八旗战斗力下滑之严重。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因此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的统治实际上靠的是绿营,而八旗兵更多的是作为“监军”而存在。

绿营兵主要由汉人组成,在清朝中期构成了清军的中坚力量。但到了后期,绿营兵也不行了,在白莲教大起义等战争中已经显露出疲态。

不过即便如此,清朝统治者也并不敢放手让各地自行组织军队。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如此,地方的独立性就将大幅增强,甚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横扫南方,清朝“正规军”一溃千里,朝廷再也撑不住了。

为了扑灭这场对其统治构成了致命威胁的起义,清朝统治者还是不得不允许各地自行“督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军,湘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曾国藩对清军的旧体系是这么评价的:“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

此时的清军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已经腐朽到了极点,他们不敢与敌人正面作战,遇到一点阻碍就有溃败的可能。

抢起老百姓来倒是一个比一个勇猛,这样的部队自然不是太平军的对手。

因此曾国藩决心摒弃清军的旧体系,按照新的体制组建一支军队。

这也是湘军战斗力明显强于旧清军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是新打造的军队,没有沾染清军固有体制的诸多陋习。

有意思的是,曾国藩组织军队的许多方式,其实和当年的戚继光有相似之处。

比如在兵员选拔上,戚继光就曾提出不要市井之徒,优先挑选朴实刚健之人,曾国藩也是如此。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曾国藩的建军理念是“儒生领山农”,他的士兵大多来自“深山寒谷贫苦之民”。

也就是贫困的山民和农民,并且专门选那种强壮而朴实的,精明的人不要,因为不好控制。

简而言之,湘军士兵的标准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服从命令,不耍小聪明。

但即便如此还不够,要打太平军,一支小部队通常是完不成任务的,需要各部队协调合作才行,军队内部也要相对团结。

而清军正规军此时已经高度腐化,各部队间几乎没有配合,都想着自己争功。

友军打得好他们就嫉妒,打得不好他们也不上去救援。只有在敌军溃散的时候,大家才一拥而上去抢军功,为了军功甚至能自相残杀。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而曾国藩为了改变这一点,提出了“将必亲选、兵必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

简而言之就是将领都是曾国藩亲自选拔的,绝对忠诚于他。

而这些将领手下的士兵也是他们自己分别招募的,只是都按照曾国藩选拔朴实刚健之人的招兵原则来招募罢了。

这就使得湘军内部抱成了一个团,相互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每一层的人员都是上一层提拔上来的,自然相对忠诚。

并且曾国藩很注重士兵间的同乡关系和亲缘关系,基本上每个营的官兵都是同乡同乡,语言和风俗都高度相近,内部沟通十分顺畅。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这些士兵往往相互之间还有亲戚关系,比如亲兄弟、堂表兄弟、父子和叔侄等,连结十分紧密。

这就导致一旦有一名士兵被杀,他的亲戚们大多都会愤怒,想要为他报仇,从而士气高涨,因此湘军有时在大量伤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昂的士气。

湘军的这一做法使得士兵的战斗力比清军“正规军”提升了一个层级,但这么做实际上也让军队由朝廷军队转为了私人军队。

这些士兵效忠的对象不是朝廷,而是他们上级的将领。这些将领效忠的对象也不是朝廷,而是曾国藩个人。

曾国藩个人是忠于朝廷的,但此后的军阀们未必如此,这种军队架构其实是为后世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并且将互为同乡、亲戚的士兵们编组在一个营里固然能提升其凝聚力,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有一个士兵溃逃了,其他士兵也会相继效仿,最后导致全面溃退。

这就导致军队很难打“逆风仗”,除非将领以高官厚禄作为激励。而如果某个营的将领反叛,他手下的军队也可能跟着他一起反叛。

因此曾国藩更加注重“选将”,在选拔湘军将领时都是慎之又慎。

他提出“行军之道,择将为先”,曾国藩手下的将领大多是他从亲戚、同乡和学生中选出来的,与他基本都有共同利益,因此可以做到共进退。

同时曾国藩还十分注重“义理”,所挑选出的将领大多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降低了他们叛乱的可能性。

曾国藩的湘军是实打实的“儒生领山农”,179名湘军将领中儒生占到了104人,达到了58%,成为了罕见的“儒生军”。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最后,为什么曾国藩给出的限制这么严格,还有这么多人纷至沓来,投到曾国藩麾下,让湘军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呢?

这就涉及非常关键的一点了,那就是湘军的待遇着实十分优厚,一般都比清朝正规军的饷银要高。

并且曾国藩发军饷向来是准时足额发放,从不拖欠,这和清朝旧军队屡屡欠饷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家自然就更愿意来湘军了。

而除此之外,其实湘军战斗力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点通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湘军是有水师的。

一直以来人们通常将注意力放在湘军的陆军上,却忽略了其水师的存在。

实际上水师也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还没有什么铁路的时代,水运是最快的运输方式之一。

水师的掩护和运输大大增强了湘军的后勤能力,让湘军总是能在补给充足、体力充沛的情况下打仗,战斗力也上了一个层级。

自古无湘不成军,曾国藩的湘军是如何成为晚清最强军团?

湘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建军方式上就与旧清军完全不同,内部凝聚力较强,并且待遇优厚,同时曾国藩的军事思想也相对先进。

虽然称不上战无不克,但在那个年代,湘军确实称得上一支坚韧的军队了。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