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在古代社会,打更人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个只在深夜敲锣报时的职业,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感激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古代打更人的工作背后的深意。

首先,打更人的工作时间通常从晚上七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在这段时间内,人们普遍熄灯睡觉,城市进入宁静的夜晚。如此扰民,为何人们不仅不抱怨,还对打更人是感激涕零,古代的打更还有什么其他作用?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原始时期,打更人的前身——巫师的驱魔守夜

打更在中国存在已久,远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有设置这么一个角色,只不过当时的打更充其量是部落里一个巫师,他晚上需要驱魔避灾,守护莽莽苍苍的村落。

李大娘是村里年过半百的巫婆,她穿着色彩斑驳的长裙,腰间系着象牙做的护身符。每当夜幕降临,她就会来到村口,焚烧驱魔的草药,念念有词地跳着怪异的舞蹈......村里的孩子们都害怕她这副打扮,只敢远远地看两眼就落荒而逃。

其实,李大娘心里明白,她只是在守护这些孩子和村里其他人的安宁。她知道黑夜里潜伏着恶鬼妖怪,她不能睡,只能永远警惕地守在夜色里挥舞着巫毒,让村民们安心入睡。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有一次,李大娘照常在村口驱邪祈福。忽然,她敏锐地觉察到不远处树林里闪过一道阴森的红光——那是妖魔现身的征兆!李大娘立刻焚起驱魔符咒,大声吟唱咒语。就在她准备用法器攻击的时候,红光忽明忽暗,最终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清晨,村民在树林边缘发现一只死去的野兽,它身上有恐怖的抓痕,似是与什么打斗过。村民们这才知道,昨晚李大娘又利用巫术击退了一个妖魔,让大家避免遭殃。从那之后,村里人更加敬重李大娘这个守护者,晚上也能安稳睡去了。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封建王朝时期,打更人的工作日益系统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入封建王朝后,打更这一行当才真正系统化、专业化。人民生活逐渐有了规律,对时间的认知也越来越精准,这就需要有人按时报时、警示民众——于是打更人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巫术驱邪那么简单了。

张老头已经在本城做打更五六十年了,他坚持每天从晚上七点敲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按五更制度报时提醒民众注意各种危险。这么多年月光阴似水,张老头也老了,但他从未间断错过一天的工作......因为他知道,他的敲锣声,关乎着城里上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危。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五更天,更夫的不同报时内容

封建社会将一夜分为五更,更夫需要在每个时辰点敲锣报时。这五更时间对应的报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第一更,晚上7点到9点,更夫敲锣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是提醒人们注意火把火炉的使用,防止失火。每家每户晚上都要生火做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火灾。张老头边敲锣边巡视整条街,看有没有冒烟现象。

第二更,晚上9点到11点,更夫报时内容变成“关好门窗,防火防盗”。古时晚上娱乐少,人们早早就寝。这时候正是盗贼出没的时候,更夫发现可疑人物就紧急敲锣警示居民。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有一次,张老头在巷弄里发现两个身着黑衣的可疑人士在走动。他们步伐轻佻,不停张望左右,似乎在窥探什么。张老头立刻敲起报警的铜锣,边敲边大声喊道:“防盗!小心盗贼!”那两个可疑人影听到响动,立刻一溜烟跑远不见了。张老头这才放下心来,继续他的巡逻工作。

第三更,子时的时候,更夫会喊“丑时四更天寒地冻”,报个平安。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沉沉睡去,基本不会有什么意外。只是在寒冷的冬夜,更夫自己往往要冻得够呛。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艰辛工作,担当大任

打更这工作极其艰辛,更夫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也很多。然而作为报时提醒民众的最后一道防线,更夫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一旦这个警报职业消失了,将会带来何种后果?

张老头回忆起十几年前那场大火,就是因为打更人睡着了错过了报时,火势才会失控蔓延。幸好那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然他这辈子都会罪疚难当。所以不管多么困倦,他每晚仍然坚持巡视,生怕错过任何火情。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寒冬腊月的深夜,风雪交加,张老头裹着厚实的棉袄,冻得脸色發白,半边身子都冻僵了。他知道只要熬过这第三更,很快就能结束今晚的工作。可他依然一刻不敢放松,生命安全面前,这点儿苦难算得了什么。

偶尔路过的居民们也会将热饮递来,慰劳老人家辛劳。可惜东西已经冷透了能起多少温暖作用,但老人还是感激涕零——他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大。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民间大乱,社会动荡

假如有一天,城里的打更声不再响起,会发生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有人开玩笑说,只要张老头年事已高不能再打更了,这个城池就等着完蛋吧——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没人再报时值班,一旦失火没有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小偷盗窃也没了监督,必然会大肆作案。

更为可怕的是,到了凌晨时分,人们得不到天亮信号,再也没有依靠,朝堂上下很可能会大乱奔波。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甚至有可能引发江湖游民聚集,危及朝野。所以说,这个看似平凡的报时工作,其重要性决定着社会秩序和安定。

听说邻县的打更人最近请了长期病假,接任的新人工作经验不足,屡次错过了报时。短短几日之间,就出现多起盗窃抢劫事件,居民情绪极为激愤。县令只得派出重兵加强巡逻,才勉强稳住了局面。这件事儿成了张老头茶余饭后的谈资,强化了他的工作决心。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古今对比,时移世变

那么历经沧桑,怎一个古老的工作在现今销声匿迹?时代变迁,科技进步,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人工执行。

如今的城市,到处都是报警系统、监控设备,失窃失火早有自动监测报警。人们手表和手机也自带报时功能,根本不需要别人提醒时间。所以打更这项工作已经很难看到了。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不过,当我们抬头看到静谧的月色时,也许该想起,在这个城市存在的漫长历史里,曾经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夜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守护大家的平安。尽管他们的职业已成过去,那份担当仍值得敬佩和缅怀。

记得小时候,张老头经常会给孩子们讲古代打更的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比如有个打更人独自在半夜抓住了一个逃犯,结果被那人从背后偷袭重伤;还有一个见义勇为的打更人,及时救出一户人家免遭火灾,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故事成了孩子们心中英雄的化身,无数次激励着他们向善向上。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发民间大乱,为何没流传下来?

结语:

古老的传统或许难以完全跟上时代的迈进,但它荡起的涟漪,却能温暖历史的长河。打更人的敲锣声,也许再难在夜幕中回荡。我们听不见那声音,但它曾经的力量与意义,仍然值得被铭记。就像张老头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再也握不起重锤,但他这个人,已经成了太多人心中守望相助的典范。

每一个传统,每一个习俗,它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时代在前进,但回眸过往,我们仍能汲取前人遗落的智慧。这就是文明传承的力量,也是我们前行的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