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在古代社會,打更人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有着深遠的社會影響。這個隻在深夜敲鑼報時的職業,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和感激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古代打更人的工作背後的深意。

首先,打更人的工作時間通常從晚上七點一直到第二天淩晨五點。在這段時間内,人們普遍熄燈睡覺,城市進入甯靜的夜晚。如此擾民,為何人們不僅不抱怨,還對打更人是感激涕零,古代的打更還有什麼其他作用?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原始時期,打更人的前身——巫師的驅魔守夜

打更在中國存在已久,遠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有設定這麼一個角色,隻不過當時的打更充其量是部落裡一個巫師,他晚上需要驅魔避災,守護莽莽蒼蒼的村落。

李大娘是村裡年過半百的巫婆,她穿着色彩斑駁的長裙,腰間系着象牙做的護身符。每當夜幕降臨,她就會來到村口,焚燒驅魔的草藥,念念有詞地跳着怪異的舞蹈......村裡的孩子們都害怕她這副打扮,隻敢遠遠地看兩眼就落荒而逃。

其實,李大娘心裡明白,她隻是在守護這些孩子和村裡其他人的安甯。她知道黑夜裡潛伏着惡鬼妖怪,她不能睡,隻能永遠警惕地守在夜色裡揮舞着巫毒,讓村民們安心入睡。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有一次,李大娘照常在村口驅邪祈福。忽然,她敏銳地覺察到不遠處樹林裡閃過一道陰森的紅光——那是妖魔現身的征兆!李大娘立刻焚起驅魔符咒,大聲吟唱咒語。就在她準備用法器攻擊的時候,紅光忽明忽暗,最終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清晨,村民在樹林邊緣發現一隻死去的野獸,它身上有恐怖的抓痕,似是與什麼打鬥過。村民們這才知道,昨晚李大娘又利用巫術擊退了一個妖魔,讓大家避免遭殃。從那之後,村裡人更加敬重李大娘這個守護者,晚上也能安穩睡去了。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封建王朝時期,打更人的工作日益系統化

随着時代的變遷,進入封建王朝後,打更這一行當才真正系統化、專業化。人民生活逐漸有了規律,對時間的認知也越來越精準,這就需要有人按時報時、警示群眾——于是打更人的工作也不僅僅是巫術驅邪那麼簡單了。

張老頭已經在本城做打更五六十年了,他堅持每天從晚上七點敲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按五更制度報時提醒群眾注意各種危險。這麼多年月光陰似水,張老頭也老了,但他從未間斷錯過一天的工作......因為他知道,他的敲鑼聲,關乎着城裡上萬居民的生命财産安危。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五更天,更夫的不同報時内容

封建社會将一夜分為五更,更夫需要在每個時辰點敲鑼報時。這五更時間對應的報時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與人們的生命财産安全息息相關。

第一更,晚上7點到9點,更夫敲鑼高喊“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這是提醒人們注意火把火爐的使用,防止失火。每家每戶晚上都要生火做飯,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火災。張老頭邊敲鑼邊巡視整條街,看有沒有冒煙現象。

第二更,晚上9點到11點,更夫報時内容變成“關好門窗,防火防盜”。古時晚上娛樂少,人們早早就寝。這時候正是盜賊出沒的時候,更夫發現可疑人物就緊急敲鑼警示居民。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有一次,張老頭在巷弄裡發現兩個身着黑衣的可疑人士在走動。他們步伐輕佻,不停張望左右,似乎在窺探什麼。張老頭立刻敲起報警的銅鑼,邊敲邊大聲喊道:“防盜!小心盜賊!”那兩個可疑人影聽到響動,立刻一溜煙跑遠不見了。張老頭這才放下心來,繼續他的巡邏工作。

第三更,子時的時候,更夫會喊“醜時四更天寒地凍”,報個平安。這時候大多數人已經沉沉睡去,基本不會有什麼意外。隻是在寒冷的冬夜,更夫自己往往要凍得夠嗆。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艱辛工作,擔當大任

打更這工作極其艱辛,更夫面臨的困難和危險也很多。然而作為報時提醒群眾的最後一道防線,更夫肩負着極其重要的責任。一旦這個警報職業消失了,将會帶來何種後果?

張老頭回憶起十幾年前那場大火,就是因為打更人睡着了錯過了報時,火勢才會失控蔓延。幸好那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不然他這輩子都會罪疚難當。是以不管多麼困倦,他每晚仍然堅持巡視,生怕錯過任何火情。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寒冬臘月的深夜,風雪交加,張老頭裹着厚實的棉襖,凍得臉色發白,半邊身子都凍僵了。他知道隻要熬過這第三更,很快就能結束今晚的工作。可他依然一刻不敢放松,生命安全面前,這點兒苦難算得了什麼。

偶爾路過的居民們也會将熱飲遞來,慰勞老人家辛勞。可惜東西已經冷透了能起多少溫暖作用,但老人還是感激涕零——他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有多重大。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民間大亂,社會動蕩

假如有一天,城裡的打更聲不再響起,會發生什麼不堪設想的後果?有人開玩笑說,隻要張老頭年事已高不能再打更了,這個城池就等着完蛋吧——這話并不是危言聳聽。沒人再報時值班,一旦失火沒有及時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小偷盜竊也沒了監督,必然會大肆作案。

更為可怕的是,到了淩晨時分,人們得不到天亮信号,再也沒有依靠,朝堂上下很可能會大亂奔波。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甚至有可能引發江湖遊民聚集,危及朝野。是以說,這個看似平凡的報時工作,其重要性決定着社會秩序和安定。

聽說鄰縣的打更人最近請了長期病假,接任的新人工作經驗不足,屢次錯過了報時。短短幾日之間,就出現多起盜竊搶劫事件,居民情緒極為激憤。縣令隻得派出重兵加強巡邏,才勉強穩住了局面。這件事兒成了張老頭茶餘飯後的談資,強化了他的工作決心。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古今對比,時移世變

那麼曆經滄桑,怎一個古老的工作在現今銷聲匿迹?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人工執行。

如今的城市,到處都是報警系統、監控裝置,失竊失火早有自動監測報警。人們手表和手機也自帶報時功能,根本不需要别人提醒時間。是以打更這項工作已經很難看到了。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不過,當我們擡頭看到靜谧的月色時,也許該想起,在這個城市存在的漫長曆史裡,曾經有一群默默無聞的守夜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隻為守護大家的平安。盡管他們的職業已成過去,那份擔當仍值得敬佩和緬懷。

記得小時候,張老頭經常會給孩子們講古代打更的故事,那些驚心動魄的細節至今仍記憶猶新。比如有個打更人獨自在半夜抓住了一個逃犯,結果被那人從背後偷襲重傷;還有一個見義勇為的打更人,及時救出一戶人家免遭火災,自己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些故事成了孩子們心中英雄的化身,無數次激勵着他們向善向上。

古代為什麼有打更人?不打更将引發民間大亂,為何沒流傳下來?

結語:

古老的傳統或許難以完全跟上時代的邁進,但它蕩起的漣漪,卻能溫暖曆史的長河。打更人的敲鑼聲,也許再難在夜幕中回蕩。我們聽不見那聲音,但它曾經的力量與意義,仍然值得被銘記。就像張老頭那雙布滿皺紋的手,再也握不起重錘,但他這個人,已經成了太多人心中守望相助的典範。

每一個傳統,每一個習俗,它的存在都有它的意義。時代在前進,但回眸過往,我們仍能汲取前人遺落的智慧。這就是文明傳承的力量,也是我們前行的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