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作者:6栉风沐雨6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热效率瓶颈40%,这是很多人之前的固有认知。

往复式内燃机结构以及原理决定了燃料利用率不会太高,十年前少有提及热效率之时,绝大多数内燃机热效率都在30%左右,当年领衔行业的EA113、丰田8A引擎在所属排量领域,均无法打出高热效率牌。

提升热效率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需要设计层面的不断攻克难题,还需要企业考量供应商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衡量生产成本、可靠性成本以及是否符合排放法规等等。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过去十年,是热效率从普遍进入到35%乃至突破40%的时代,也是中国品牌拥有绝对发动机技术所属权的时代。

这一年来,我见过太多40%以上热效率的发动机。

丰田A25A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0%、A25B达到41%,马自达SKYACTIV X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3%,这些都是真正意义上投放到整车上,并且量产的高热效率引擎。

热效率40%以上,一直都是企业引以为傲的技术标签优势,自主品牌中也有向4而发的企业,并且已经有一批已经取得出色的成绩。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今年上半年,奔腾T77 PRO喊出热效率39.06%口号。

有着认证机构行业“泰斗”之称的中汽研给出了奔腾CA4GB15TD-30引擎39.06%的热效率认证,从行业测试角度上来说,对这台高热效率引擎我深信不疑。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目前行业设计师功底,零配件供应体系完善程度以及图纸公开、透明化来说,想要设计、生产一台拥有高热效率引擎的门槛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奔腾在中汽研拿了“首个认证”,传祺在中汽研拿了“最高认证”标签。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传祺此次认证三款引擎,代号分别为4A15J2、4B20J2、4B20L1三款引擎,其中4A15J2、4B20J2为广汽传祺第三代引擎产品,而4B20L1属于第四代全新引擎。

4A15J2、4B20J2热效率并没有达到42.10%,前者为40.48%,后者为40.23%,更大排量引擎更不容易保证高热效,从这点上来说并无异样。

热效率最出色的4B20L1达到了42.10%,这台引擎事实上还未投放市场。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中汽研如何测试出来?

国标GB/T 18297一定是目前业内最有权威性的认证标准,将引擎运转至额定功率点,根据国标进行净功率测试,发动机正常工况下进行最低燃油测试实验,得出的有效功率以及每小时耗油量,通过算法计算最高热效率。

实验室数据不会骗人,拿一台EA888、EA211亦或者K20C3引擎也是这么个算法。

对中汽研测算出来的40.48%、40.23%以及42.10%数据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自主品牌引擎过去十年发展突飞猛进,单单从引擎角度分析,自主品牌并非没有反超合资的实力。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一台引擎拥有一流的图纸,顶级的配套供应商,就能够生产出热效率燃爆全场的引擎。就拿热效率42.10%的四代4B20L1引擎来说,技术角度是绝对没毛病的。

传祺采取缸体缸盖分开水套和缸体分层水套设计,保证热管理上的更加极致,电子水泵、温控模块保证效率最大化,同时可变排量机油泵、低张力活塞环以及DLC涂层技术,都能有效降低工作摩擦。

原理不难,自主品牌生产热效率的门槛其实没那么高。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传祺在创立、成长、进化过程中,背靠的就是广汽传祺人才体系,从广汽丰田、广汽本田提炼出来的顶级人才通过经验、智慧以及技术储备保证了设计层面的顶级优越度。

就拿此次取得40.23%热效率4B20J2引擎来说,传祺GS8S搭载的这台引擎最大扭矩390牛米,最大扭矩转速1750-4000转,最大马力252Ps,最大功率185kW,账面数据达到同排量Turbo引擎佼佼者之位。

很显然,得益于更好的设计基础平台,在动力输出上传祺拥有更好的推动力。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只有账面数据的参数可靠还不够,一台可靠的引擎评定标准可不是单纯的账面数据出色,可靠以及稳定才是深一层次的吸引力,很显然对于传祺来说,拥有更主流的“智能制造”工厂,让其在生产层面就杜绝不必要的故障率。

“我们的工人都是从合资工厂直接挑选,标准是很高的”,我们过去一直在说,解决了人的问题,产品的问题自然也不是问题,传祺优于其它自主品牌的长项,就是背靠广汽集团提供的人才优势。

以上种种,都能看出来传祺作为自主品牌标杆,很明显已经克服了引擎的问题。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但事实上是,有不少人质疑自主品牌目前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原因是传统老旧思想约束束缚,“国产车也能造出来主流发动机”这种偏色眼光的确存在,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确做好了发动机基础,但动力匹配层面相对薄弱。

前者必须要被重新定义,单单从动力引擎层面,自主品牌经过十年快速发展,已经用一个十年做出了合资选手两个甚至三个十年的成绩,“偏光眼镜” 必须要丢掉,自主品牌并非造不出主流引擎。

相比于主流引擎的出色与稳定,“动力系统”匹配的确差了点意思,真正扼喉点在变速箱以及匹配调试技术上。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事实上,消费者无法真正感知到一台发动机好不好,发动机动力通过变速箱传导至传动轴,这才是完成的动力传输路径,动力中转站“变速箱”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台发动机好不好,必须由变速箱反映出来。

高热效率发动机必须配合着高传动效率变速箱,并且有一套聪敏的调试手法,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热效率优势,在等量燃油基础上输出更多的动力,让车跑的更远。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行业质疑的方向总会出错,类似于传祺4B20J2这种出色的引擎事实上是越来越多,而且从技术、使用、可靠性等层面分析的确要超越了同价位合资引擎,但由于匹配技术以及变速箱方面的壁垒尚未突破,导致了发动机引擎在一定程度上被束缚。

与其在质疑变速箱,不如质疑下变速箱以及匹配技术。

中汽研做出的当下认定,在我看来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传祺拥有目前主流引擎储备技术,高热效率以及高稳定性优势不言而喻,这一定会为未来打造主流动力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发动机热效率凭什么不能比日系高?

瓶颈总是一个一个突破,壁垒是一个个被颠覆,今天颠覆了发动机领域的壁垒,传祺在下一个3-5年,就能够创造出更出色的动力系统。

给自主品牌点时间,让他们证明自己可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