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作者:劳德学习之窗

范美忠于1973年出生在四川一个偏远贫困的山村,他的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赌徒和酒鬼,整日沉迷赌博和酗酒,经常无故大发雷霆,动手打骂妻子和孩子。

母亲独力承担起拉扯7个孩子的重任,白天在田里辛勤劳作,晚上还要养猪补贴家用。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在这样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范美忠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倔强个性。面对父亲的暴力,他不仅不服软认输,甚至时常与父亲顶嘴对抗。

为了对抗父亲的暴力,他自主地锻炼身体,通过3年的努力练就了一身硬朗的肌肉和强健的铁拳。

这种艰苦的生存环境和重复的暴力对抗,让还是孩子的范美忠很早就明白了“想要翻身只能靠自己”的道理。他立志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脱离这个苦难的家庭。

高中时,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遥远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心中满怀着报国救民的理想。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考入北大历史系后,范美忠发现自己与家境优越的同学们相比存在巨大鸿沟,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和不适应。其他同学不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很多还有像下棋、弹琴等特长,而他的整个童年都在辛勤劳动和抗争中度过,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像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

为了追赶上别人的进步,范美忠开始苦读起来。他经常逃课跑去图书馆,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典籍与学术著作,获得更广博的知识面。

同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批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许多老师和学校产生了矛盾。

在北大的4年里,范美忠几乎魂牵梦萦在图书馆,他想汲取全部的知识和思想精髓。然而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每每属于年级倒数。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这让他在学校里被贴上了“叛逆者”的标签,许多老师和同学并不看好他的前途。

1997年大学毕业时,范美忠写了篇几万字的长文,系统批评和点评北大历史系的老师,引发了轩然大波。北大对他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很是头疼,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决定去当老师,想要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开去。

大学后,范美忠先在四川一所高中当了历史老师。在课堂上他依然我行我素,不按常规教学,与学校领导的理念格格不入。

不久他就被调离了高三毕业班。范美忠性子太过桀骜,最终还是离开了中学。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此后几年,范美忠试图通过在报社杂志担任编辑的工作来传播思想。但他那负隅顽抗的个性与多家媒体内部的环境都产生了严重隔阂。

要么公司开除了他,要么他自己选择离职。长达8年的时间,范美忠漂泊在深圳、广州、杭州、北京和成都等城市的报刊杂志编辑岗位间,始终没有一席之地。

2008年,范美忠终于在都江堰一所私立高中找到了教书的机会,这所学校给了他很大的教学自由,前几年他工作顺利,生活也较为舒适。

没想到就在这一年5月的一天,汶川大地震发生了,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那天范美忠正在给10个学生上历史课,地震突然发生,剧烈的摇晃让室内家具东倒西歪。范美忠被吓坏了,地震的记忆让他第一时间想到逃生。

他丢下学生自己迅速跑出教室,直奔操场。这一举动很快在学生中传开,有人打趣他“跑得真快”。

这件逃命事件被媒体曝光后,舆论界开始痛斥范美忠懦弱无耻、丧尽天良。有人贴了“范跑跑”的负面标签,成为全民公敌。

尽管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轩然大波难以平息。在舆论压力下,范美忠在2010年不得不退出了教书岗位。

汶川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自己跑,现在他不为当时的选择后悔

退出教职后,范美忠经历了很长一段迷茫和低谷期。在这些日子里,他开始信奉老庄的自然哲学思想,通过庄子的智慧逐步找回了生活的平衡与精神寄托。

老庄“道法自然”的人生观令他重新审视种种,也让他的内心恢复了平静。如今的范美忠靠为人当家教、开文学讲座等方式谋生,偶尔还会出些书籍,获得了一定认同,生活已经较为宽裕自在。

他在朋友开设的书屋兼职教授文学知识,他的女儿也在这里快乐学习。

回想起多年前闹翻天的“范跑跑”事件,范美忠表示并不后悔当初在地震中本能的逃生反应。他说现在是自己最好的生命状态,没有放弃对一切习以为常事物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