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作者:江湖闲侃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外形相似,命运却大不相同,西猯和普通野猪之间的差距实在让人惊讶,对比全球泛滥需要专门治理的野猪,西猯在美洲已经享有了人工保育的保护措施,部分品种已经被列为濒危。

不过,由于两者外形相似,西猯常常被误认为是野猪,两者都是四肢较短加上大头,可两种生物虽然都是偶蹄目,但是一个是西猯科一个是猪科。

如果说要将这两种画上等号,那跟我们将老虎和猫放在一块差不多,虽然我们将老虎称作大猫,可实际上两者有本质差别,西猯和野猪同样如此。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至于为什么两者同属偶蹄目猪形,实际上是因为分化的程度并不够深,从进化历程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拥有相同祖先的,不过却在自然选择当中走向了不同的路。

刚开始的时候,西猯并不是美洲的专属物种,而是广泛生活在西欧和美洲两个地方,但是西欧地区的西猯无法适应环境的改变最后走向了灭亡,只有美洲的西猯留存了下来。

问题是,很多民众对动物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够,无法准确分辨这两只动物,所以就出现将西猯和野猪归到一块的情况,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再仔细一点观察的话,还是容易分辨的。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西猯和野猪最大的区别就是体型问题,西猯的体型要比野猪小一号,甚至有的时候只有野猪的一半大小,所以如果在美洲看到体型较小的野生猪类,想到的应该是西猯而不是野猪。

另外,西猯是靠气味传递消息的,它们往往会用自身携带的气味腺摩擦树木,从而划定领地范围,一旦出现其他动物,它就会根据气味判别对方的身份,查看其是敌是友。

更加明显的一点特征是,对比野猪十分明显的獠牙,我们会发现西猯的牙齿并不明显,这同样是两种生物的不同点,野猪的牙齿是朝着外部生长的,最后体现出的就是弯曲獠牙。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可西猯明显不是这样,它的牙齿就是直着生长的,最后上下咬合在一起,不过就算如此,西猯的咬合力也可以轻松将很多坚果咬碎,不比野猪的獠牙差。

当然了,西猯的攻击性要弱于野猪,因为虽然都是杂食,可是西猯是一个有明确饮食偏向的物种,不管是从生理结构还是思维倾向上,西猯都选择吃素更多一些。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西猯才会去猎捕小型动物,但是野猪很明显没有这个想法,作为杂食动物,野猪吃肉的概率是和吃素等同的,这些差距让遇到它们的危险性产生了不同。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从领地意识也能看出它们性格上的不同,西猯属于群居动物,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很大概率会选择自我牺牲掩护同伴逃走,所以,西猯是一种颇有团队意识的物种。

但是野猪则不一样,它的领地意识很强,即使同样是群居物种,它也不会容许除了家人以外的野猪踏足到它们的领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野猪其实具备的是血缘偏向,而不是团队意识。

而西猯和野猪外表相似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自然选择的问题,西欧大陆的西猯灭亡后,美洲的西猯就成为了独有物种,身处在相同环境下的野猪和西猯,自然遇到相同的选择。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虽然说每个物种都有对于进化的独特思考,可两者如此相似的外形同样给它们带来了比较相似的挑战,最后西猯和野猪做出了相近的努力,只是因为本身生理构造,出现了些微不同。

野猪在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数目繁多,被公认为环境灾害,在野猪生活地附近居住的农民都对这种生物怀有抵制心态,因为田里一旦出现野猪,基本上就等于半毁灭状态了。

至于西猯,动物协会对其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其中的草原猯更是被明确标注为濒危物种,禁止猎杀,明明两者出身相似,最后却遭遇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唏嘘。

长得像猪又不是猪,西猯为何要长成猪的样子?又怎么混成了濒危?

不过,西猯之所以遭遇这样的困境,人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西猯的毛皮可以被制作成手套和衣服,所以大量猎人捕杀西猯,导致它们的数量直线下降,最后变成濒危物种。

所以,我们对西猯保护其实也是出于对生态环境的弥补,希望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氛围,也希望未来不要再出现类似于西猯的情况。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